苍颉鸟迹既茫昧[2],字体变化如浮云[3]。陈仓石鼓又已讹[4],大小二篆生八分[5]。秦有李斯汉蔡邕[6],中间作者绝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7],枣木传刻肥失真[8]。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9]。惜哉李蔡不复得[10],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11],骑曹蔡有邻[12],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13]。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14]。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拿肉屈强[15]。吴郡张颠夸草书[16],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17]。巴东逢李潮[18],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19]!
[注释]
[1]此诗当作于大历初年居夔州时。李潮,杜甫外甥。其书法不见重于当时,留传后世有《唐惠义寺弥勒像碑》等,亦无佳评。八分:介于篆书、隶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2]苍颉:亦作“仓颉”,传说为汉字之创始者。相传他窥鸟迹而始作书契。
[3]字体变化:指汉字由甲骨而金文,而篆隶,而真书,而行草的变化。
[4]陈仓石鼓:石鼓文刻于秦襄公(前777—前766)时期,刻石形状似鼓,共十面,文字记述秦国君的田猎,也称“猎碣”。唐初在陕西陈仓发现。唐末以来多次被移置,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大小二篆:相传秦相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又称小篆,籀文称大篆。句言八分书由篆书生发而来。
[6]李斯:秦丞相,善小篆。蔡邕:东汉著名书法家,善八分书。
[7]峄山之碑:指秦始皇东巡时在山东邹县峄山留下的石刻,传为李斯手笔。原石已不存,今有摹刻。
[8]枣木传刻:指木版雕刻。多用梨枣之类硬质木料为雕版。
[9]苦县光和:乃汉碑之代表作品。苦县有汉延熹八年所立之《老子铭》,蔡邕书,马永卿赞,字画遒劲,是以老子为苦县人也。光和为东汉灵帝年号,光和年间汉碑有《北岳碑》《华山亭碑》等。从此两句中可知,杜甫推崇汉碑中之瘦硬者。
[10]李蔡:李斯、蔡邕。
[11]韩择木:唐昌黎人,韩愈的叔父。上元元年四月由右散骑常侍迁礼部尚书。《宣和画谱》称其“工隶兼作八分,风流闲媚,世谓邕中兴焉”。
[12]蔡有邻:《书史会要》称:有邻为蔡邕十八代孙,“官至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工八分书,书法劲险”。
[13]奄有:遂有。句言李潮之八分书与韩择木、蔡有邻相比肩。
[14]快剑长戟:形容李潮小篆之瘦硬风格。
[15]蛟龙盘拿:以形容李潮书法的盘曲飞动之势。肉屈强:形容李潮书法如蛟龙盘拿般骨肉一体、刚柔相济,线条有可弹动的张力。
[16]张颠:唐吴郡人张旭。善草书。李肇《国史补》称,他“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人号为‘张颠’”。余详见《饮中八仙歌》注[8]。
[17]流宕:用晋湛方生《诸人共讲老子诗》句意:“流宕失真宗,遂之弱丧辙。”丞相:指李斯。中郎:指蔡邕。邕曾为左中郎将。丈人:对长辈的尊称。两句言李潮书法不失真宗,可与李蔡为伍。
[18]巴东:指夔州。夔州属巴东。
[19]“我今”二句:言才力不足以为李潮作歌,此为结束之语。
[点评]
《字书》载王羲之之语曰:“凡字多肉微骨,谓之墨猪书也。”老杜亦是“尚骨”派,或以其自家“太瘦生”也,故论马尚瘦“锋棱瘦骨成”,论画尚瘦“韩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论书还是尚瘦“书贵瘦硬方通神”。此论为“尚肥”派所不取,宋张耒曰:“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萧朝散惠石本韩幹马图马亡后足》)苏轼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墨妙亭》)张耒说,天厩之马喂得好,原本不瘦;苏轼书学徐浩,用笔圆熟多肉,故不尚瘦。然杜甫论书一如论画,其中亦颇可观者,正如《苕溪渔隐丛话》所说:“此诗叙书之颠末,可谓详尽,后人笔力岂能到此!……唐初欧、虞、褚、薛字皆瘦劲,故子美有‘书贵瘦硬’之语。此非独言篆字,盖真字亦皆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