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客东都[2],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3],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4],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5]。
李侯金闺彦[6],脱身事幽讨[7]。
亦有梁宋游[8],方期拾瑶草[9]。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是杜甫赠李白诗中最早的一首。
[2]“二年”句:杜甫自谓。客,客居。东都:指洛阳。
[3]野人:杜甫自指。腥膻:大鱼大肉。对腥膻,即远见朱门酒肉,非直接面对,故下句才以蔬食不饱接之。
[4]青精饭:《政和证类本草》引《陶隐居登真隐诀》记述其制法曰:“用南烛草木叶,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句中以代指道家养生之法。
[5]“苦乏”二句:言无山林隐逸之资。大药,道家的金丹。迹如扫,不曾走过。
[6]金闺彦:朝廷的出色人才。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注曰:“金闺,金马门也。”天宝初,李白以文才供奉翰林,一如汉东方朔、公孙弘之待诏金马门,故有此说。
[7]脱身:指李白自求还山。事幽讨:指在山林中从事采药、访道一类事。
[8]梁宋:河南开封一带。时杜甫与李白、高适刚有梁宋之游。
[9]瑶草:玉芝。句以“拾瑶草”喻求仙。梁宋之游后,杜甫欲往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李白欲往齐州受道箓。
[点评]
此是杜甫向李白剖白心迹之作,坦言自己“二年客东都”的孤寂与烦恼。求仕无门,归隐无资,自见到自求还山的李侯,内心之凄苦始得抚慰。其实李白自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到“赐金放还”,也正是“所历厌机巧”,故两位大诗人才在苦闷中一拍即合,一见如故。此诗可作为李杜订交诗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