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原注:“收京后作。”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二月。时杜甫因房琯事牵连,已出为华州(今陕西华县)掾。他于去年冬来到收复后的洛阳,此时仍在洛阳小住。这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位节度使的数十万兵力,将安庆绪围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杜甫以为收复邺城、平定叛乱已指日可待,故写下这篇情调昂扬的精心之作。洗兵马,一作“洗兵行”。
[2]中兴诸将:指平乱有功的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人。山东:华山以东。
[3]河:黄河。句出《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言其轻易。
[4]胡:指安庆绪、史思明。命在破竹:言灭亡在即。《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势如破竹。”《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一月下制曰:朕亲总元戎,扫清群孽。势若摧枯,易同破竹。”
[5]邺城:在今河南安阳北。据《资治通鉴》记载,庆绪败走,子仪等追之至邺。庆绪收余兵拒战于愁思冈,又败,乃入城固守。子仪等围之。
[6]朔方: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自谓胜利的根源在于朝廷对将帅的信任。此诗作后不到一个月,肃宗派内监鱼朝恩为观军客使,致使令出多门,九节度之师大败,郭子仪退守洛阳。
[7]汗血马:胡马。出大宛国,汉时传入中土。
[9]海岱:指青州。《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山东”之地,极于海岱,杜甫以为邺城之役必胜,故有“皇威清海岱”之说。
[10]仙仗:指天子的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肃宗至灵武及归京时所必经之地。此句有劝讽之意,要肃宗痛定思痛。
[11]三年:指安史作乱的时间。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至杜甫作诗之乾元二年(759)二月,计已三年零三个月。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多写将士久戍不归及伤离内容。
[12]万国:喻战乱祸及地域之广。草木风:用苻坚为晋军战败后,登八公山,以为草木皆兵的典事,谓战乱使得人心惶惶。
[13]成王:肃宗之子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在收复两京时,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心转小:北齐刘昼曰:“楚庄王功立而心惧,晋文公战胜而绝忧,非憎荣而恶战,乃功大而心小,居安而念危也。”(《刘子·慎言篇》)
[14]郭相:郭子仪。乾元元年八月为中书令,故称相。
[15]司徒:李光弼。至德二载四月为司徒。
[16]尚书:王思礼。高丽人,时为兵部尚书。
[17]济时了:渡过了难关。
[18]“东走”句:翻用晋人张翰典事。据《世说新语》记载,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脍,遂命驾东归。诗句谓可以安心为官,不必思乡。
[19]“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意,言逃难百姓可以回家安居了。
[20]“青春”二句:言朝廷又恢复了活力与生机。
[21]鹤驾:太子之驾。因太子晋乘白鹤仙去,故以鹤驾称太子。凤辇:天子之辇。鸡鸣问寝:宫中礼制。龙楼:指玄宗居处。两句写重振朝仪。
[22]“攀龙”二句:写朝廷封爵太滥。
[23]萧丞相:萧何,刘邦为汉王时用何为相,楚汉争战之际为刘邦留守关中,供给粮草,为建汉之第一功臣。此或以比房琯。琯自蜀奉传国宝及玉册至灵武传位,并留相肃宗。
[24]张子房:张良。刘邦谋士,佐刘邦得天下,功封留侯。此以比继房琯为相的张镐。时镐罢相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本州防御使。
[25]“张公”四句:写张镐。
[26]青袍白马:侯景事。南朝梁武帝时,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后侯景果骑白马攻破建康,士兵皆青衣。景寻为陈将击败,逃亡时被部下杀死。此以比安庆绪、史思明。更何有:不在话下。
[27]后汉今周:以后汉开国和周朝中兴比况唐王朝时下的局势。参《北征》注[43]。
[28]“寸地”四句:言地方官员见局势好转,纷呈祥瑞之物,以为攀附。致白环,《竹书纪年》载,帝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得银瓮,《瑞应图》称,王者宴不及醉,刑罚中则银瓮出焉。
[29]紫芝曲:秦末“四皓”隐居商山,作《紫芝歌》。句言隐士不必再隐居。
[30]清河颂:一作“河清颂”。“清河”与上句之“紫芝”假借成对。旧说黄河千年一清,故以河清为瑞。南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杜甫作诗之年,岚州合关河、黄河三十里清如冰,时以为平乱吉兆。
[31]惜雨干:苦旱。
[32]淇上健儿:指攻邺士兵。淇,水名,近邺城。
[33]城南:长安城南。“淇上健儿”的家乡。
[34]洗甲兵:据刘向《说苑》载,武王伐纣而天雨,或以为凶兆,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
[点评]
辞旨宏放,音韵流转,有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也。老杜以为,邺城一战,可以定乾坤,故以“洗兵”之词为祝,取武王伐纣之吉也。武王伐纣遇雨,武王称之为“天洗兵”(或作“洒兵”),此自然是洗兵利战之意;武王马到功成,战无不胜,正应“洗兵”之说。故“洗兵”又有一战而捷,一战而罢意,此正老杜之所取。然自“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诗语一出,“洗兵”竟成了罢战息兵的代用语。老杜之纵横老笔,确有令人啧啧称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