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念发动即是行(1 / 1)

原文

何谓大小?

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译文

什么叫大善、小善呢?

从前有个叫卫仲达的人,在翰林院做官,有次他魂魄被鬼卒拉到阴间。阴间主审判官让手下把他的善事、恶事册子呈上。册子到后,他发现恶事册子多得摊满院子,而记录善事的册子却只有一小卷轴,像一支筷子那样细。主审官让手下称重量,想不到恶册子居然很轻,而像一支筷子那样小卷的善册子却很沉重。

卫仲达就问:“我年纪未满四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罪恶呢?”

主审官说:“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罪恶,不必等到你去犯。”

卫仲达叹息地问善册中所记何事。主审官回答:“皇帝有次想兴建大工程,修三山的石桥。你劝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里面记载的是你当初的奏章底稿。”

卫仲达说:“我虽讲过,但皇帝未听,于事无补,这算什么善呢?”

主审官说:“皇帝虽没听你的建议,但你这个念头,目的是要千万百姓免受劳动之苦,这就算善了。如果皇帝听了你的,那善的分量可就更大了!”

所以,一心想着为国为民,善事虽小,功德却大。如果是为了自己,那么善事虽然多,功德却很小。

度阴山曰

大善就是为人民服务,小善就是为自己服务。大善的人,心中有天地,有国家,有他人;小善的人,眼中只有自己,其所做的一切善都在为自己服务。

行为相同,念头不同,就是大善和小善的分水岭。一念发动即是行,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念头是恶的,纵然没有变成现实,也算是恶;念头是善的,纵然没有变成现实,也算是善。你全部的善恶,都在念头中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