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写这篇后记时,是虎年春节后的开工第一周。
新一年,我总是会收到一些“季节性提问”。
比如,要不要打破舒适圈,闯一闯。不只是年轻人,也有工作了10年,不想再继续忍耐下去的中年人。
闯一闯包括换行换岗、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或者都不换——就在原来公司,但是想要寻求突破。
不管是哪一种,我都简单粗暴地回复,去吧。
原因很简单,你这样问,就说明一颗种子已经种在你心里了。
既然有了一颗种子,总是要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不枉费种子的一生啊。我想,人生梦一场,结局那一天,不要为了“没做什么”而遗憾。
你也许会问我,这样会不会太不理性。
我记得以前看过神经学家的一个研究,说理性和感性不是二分法,情绪是人做决策的前提。老话说,心安理得,听从内心,才会“心安”,再理性分析,制定策略,看看具体怎么闯,这是“理得”。
还有人会问,有机会争取升职,但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我的答案也很粗暴:“先争取下来。”
成为管理者,你就有机会牵头做事,直面成败,躲也躲不掉。牵头做事,成长最快。你会接触更复杂的人,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自然反向推动你生长出新的能力。也许过程充满压力、痛苦,睁眼闭眼全是问题。但是你一定会有理解问题的不同视角,有更广阔的大局观。你会慢慢地发现,探寻到的自己的上限,远比自己想象的要高。
一身本领,长在了你自己身上。
这就很值得。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不过是在体验更宽广、更深刻的边界。
这本小书,如果能在你的“拓展”过程中,帮你提供一点点小策略和小信心,就是我的荣幸了。
在我的“拓展”过程中,也常有给我提供策略和信心的人。
他们是我最亲密的家人,是我非常强大的支持系统,总让我有种“你只管去冲撞,背后有我们”的安全感,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直白地表达过。但这些年,再大的困难,我都觉得还有希望,一定是跟他们于细微处给予我的支持有关。
给我提供策略和信心的,也有我的同事和前辈。
感谢吴晓波老师。想来想去,他对我最为了解,所以第二次请他给我写个推荐序,而他也是二话不说地同意了。创业以后,一直在修炼自己与“不确定感”的相处,在诸如公司战略转型的重大时刻,他给了我充分的“确定感”,始终是我职场中的一盏灯。
这本书的很多选题,来自我在各平台的短视频。感谢以王妍和瑞峰为首的短视频团队,比起耀眼的才华,他们对于“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的坚持,是真正难得的价值观,无数次给我能量。
感谢读客的华楠老师,许姗姗和洪刚两位老师,感谢他们的“产品力”。十几年前我初入出版行业,就曾学习过读客方法。没想到十几年后有幸作为作者享受到这一方法,心中充满感恩。
感谢蔡蕾老师和吕婧牵头的品牌团队,是他们的专业负责,让我可以没心没肺地埋头写稿子,什么都不管。
还有很多没有直接参与这本书却始终与我并肩作战的摩米的同事,也在此一并感谢。
任何作品,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我不过是代表所有团队成员,向大家做一次汇报演出罢了。
也要感谢你,这本书的读者,是你的选择,让我们的“创造”有了价值。
最后,这本书献给我的儿子小核桃。是他,让我永不放弃,并且总是想要去创造些什么,让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能活得更自在向上——因为这也是我对他的一点期待。
我们后会有期。
崔璀
2022年2月12日于钱塘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