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征剿失败(1 / 1)

既然杨鹤的招抚政策已彻底失败,那么崇祯帝便依照其一贯作风,在拿杨鹤作了替罪羊之后,另找出路了。

崇祯帝在崇祯四年(1631)十月正式任命洪承畴为陕西三边总督,以武力剿灭义军。此时,崇祯帝对陕晋的义军已是恨之入骨,希望洪承畴把他们迅速赶尽杀绝,以使朝廷全力对付后金的威胁。洪承畴忠实地执行了崇祯帝的策略。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万历丙辰科(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他二十三岁就督学浙江,后被提拔为陕西参政,是一位年少老成、有谋有略的能干之才。

洪承畴在陕西出名是在崇祯三年(1630)。当时,王左挂、苗美等率兵分列五营,南下进攻韩城,总督杨鹤手下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尚是参政的洪承畴率兵进援,斩杀叛兵三百余人,解了韩城之围,洪承畴一下子出了大名。从此以后,他开始率兵打仗。由于他有谋有略,而且长期在陕西为官,熟悉陕西情形,所以他的部队在陕西打得不错,并赢得了不少声名。

就在此年的六月前后,因原延绥巡抚张梦鲸被义军的凶猛之势惊吓而死,洪承畴一跃而升任延绥巡抚,成为地方大员。从此以后,洪承畴更是卖力,而且心狠手辣,胆大心细,做事利索。到了崇祯四年(1631)十月,已深得崇祯帝信任的洪承畴,在杨鹤被捕以后,便顺理成章地代替杨鹤,升为陕西三边总督。

升任总督后的洪承畴,忠实地执行崇祯帝的政策,加紧了对陕西义军的残酷围剿,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势,几乎是连战皆捷。陕西的形势开始好转。崇祯帝开始尝到剿的甜头,全力支持洪承畴。

崇祯五年(1632)春,洪承畴留饷二十万,遣甘肃总兵杨嘉谟、固原总兵杨麟、临洮总兵曹文诏、延绥总兵王承恩、宁夏总兵贺虎臣等,各率其部,大举进剿陕西义军。洪承畴首选的攻击目标是“宁塞遗贼”。他们本都是神一魁的部众,是当时陕西境内最大的一股义军,首领是红军友、李都司、杜三等。他们与环庆的民变首领郝临庵、刘六合兵,屯驻在镇原(今甘肃镇原),兵势很盛。

在官兵的强大压力下,镇原的义军顶不下去了,便退守东西川、铁角城、芦堡垒等地,利用险要地势拼死抵抗,并威胁庆阳,寻机突围,试图杀入平凉府,借道突入凤翔府。

陕西巡抚练国事,急令固原(今甘肃固原)兵备王镇奇守住各隘口,令平凉府守备徐如翰守住泾州(今甘肃泾州)各关口,防止义军外逸。

同时,总督洪承畴立即从鄜州(今陕西富县)赴庆阳,指挥会战。当时,曹文诏率临洮兵,贺虎臣率宁夏兵也赶赴增援。双方在镇原之北的西澳展开激战,前后数十次。义军吃了大亏,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兵卒被杀数千人。战役以官军全胜而结束,朝廷称之为“西澳大捷”。

西澳大捷后,洪承畴等率兵乘胜进击。不久,洪承畴设伏斩杀不沾泥。曹文诏则设反间计除掉红军友,后于环庆击败可天飞、李都司,于耀州击败郝临庵等。

在洪承畴的强大攻势下,“宁塞之众”基本上被打下去了。至崇祯六年(1633),延绥巡抚陈奇瑜继续分遣诸将,搜剿余众,至此年底,陕西的局势基本上被稳住了。

但陕西局势的好转,并没有让崇祯帝及其朝廷松一口气,因为山西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了。

山西的动乱,虽有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陕西的影响。崇祯三年(1630)春,陕西的义军如老回回马守应、八金刚、王子顺、上天猴等部,分兵两路杀入山西北部。其后,王嘉胤、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也纷纷渡河,进入山西。同时,入援京师的陕西五镇兵马,临阵哗变,纷纷逃回山西等地从乱入伙。山西的局势一下子严峻起来了。

当时山西境内的义军,主要分成两路。一路以西南部的平阳(今山西临汾)为中心,一路以府谷(今府谷,在陕晋交界处)为中心。尤其是王嘉胤部,以府谷、河曲为据点,分兵转战各地,西南攻至延安、庆阳,并杀入山西焚掠,声势浩大。这股义军人数增至三万余人,将领百人,并设有左丞、右丞等官职,下辖自号闯王的高迎祥等一大批干将。

山西当局对于这些“乱民”的态度很坚决,就是武力剿灭。至崇祯四年(1631)四月,当时尚是副总兵的朝廷悍将曹文诏等,利用杨鹤大肆招降各路义军的有利时机,率重兵围攻驻守在河曲一带的王嘉胤部。

曹文诏用重兵围困河曲,断绝其粮饷供应之道。王嘉胤缺粮之下,突围而出,向南冲杀。曹文诏一路紧追,再败之于阳城(今阳城)。此年六月,王嘉胤被部将王国忠所杀。

当时的形势似乎对朝廷很有利。在陕西方面,杨鹤招抚了神一魁;在山西方面,曹文诏等解决了王嘉胤,因此杨鹤曾很高兴地给朝廷上书,说神一魁、王嘉胤两人已除,其他的小首领不过尔尔,消灭他们指日可待。没想到陕西神一魁降而复叛,山西的义军也没有因王嘉胤之死而彻底垮掉。他们经一度低潮之后,又重新集结起来,大搅山西。

王嘉胤死后,其部众并未溃散,而是重新选举左丞紫金梁(王自用)为首领,重树旗帜。王自用与各路首领深感相互联络的重要性,于是各部众共推王自用为首领,会合闯王高迎祥、扫地王、邢红狼、八大王张献忠、黑煞神、曹操罗汝才、乱世王、闯将李自成、闯塌天刘国能、满天星、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四天王、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革里眼贺一龙等部,统称“三十六营”,约有二十余万。在陕西之乱被平后,“三十六营”成了反叛朝廷的主力。

山西的战火越打越烈,范围也越来越大。高迎祥、罗汝才(曹操)、张献忠等分道四出,连陷大宁、泽州、寿阳诸州县,全晋震动。朝廷急命宣大总督张宗衡移镇平阳,巡抚许鼎臣驻汾州,分路守扼防御。并派李卑、贺人龙、艾万年等率关中兵赴山西入援。许鼎臣把此三将调至手下,但张宗衡又以总督的身份,传檄三将由他本人指挥,弄得三将无所适从。义军乘机占据临县之东的磨盘山(一名连枝山),并于崇祯五年(1632)九月前后分兵三路:一路据交城(今交城),窥太原,一路据吴甡城(今孝义境内),窥汾州,一路突入沁州(今沁县),陷武乡(今武乡稍东)、辽州(今左权)等,形势相当危急。

崇祯帝急忙采取应急措施,调兵遣将,对付山西的危局。

昌平镇左良玉被急调赴河南堵截。左良玉原系辽东名将,虽大字不识一个,但打仗骁勇。此次因李自成等部从晋城之南突入河南,攻克修武,河南乡绅情急之下,联名上疏朝廷请救。朝廷便急调左良玉率兵两千余人赶赴怀庆堵截。李自成、八金刚、过天星等后来虽重新杀回山西武乡,不久攻克辽州,而左良玉却留在了河南,负责河南的防务。

崇祯六年(1633)春正月,曹文诏被赋予大权。这是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在此以前,山西的围剿,各自为政,总督、巡抚及各将领之间矛盾重重,无重臣节制。至此,曹文诏出任山西方面的前线总指挥,负责节制山西、陕西诸路兵马。

曹文诏绝非等闲人物,他是当时陕、晋前线最能干的将领之一。他是山西大同人,年轻时从军辽东,曾在熊廷弼、孙承宗手下做过军士。后由袁崇焕提拔,在祖大寿手下任游击。袁崇焕被逮后,曹文诏也随祖大寿叛逃,后投总兵马世龙,升参将。辗转回山西围剿农民军后,因功升副总兵、总兵。他在镇压陕西义军的过程中,屡建奇功,所以当时有一民谣说:“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事实证明,他山镇山西后,山西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崇祯帝还特谕山西各地,要求支持曹文诏等部。当得知山西有的地方官不与曹文诏合作时,他严旨责成御史弹劾纠察,重重处罚。此年五月,崇祯帝还命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出任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圮等四支劲旅的监军,其职掌是记功过、催粮饷。为此,崇祯帝还发内帑四万两,素红蟒缎四千匹,红素千匹,让这四位太监于军前给赏,以示支持。

曹文诏与部将马科、曹变蛟等人一道,率领“逐一挑选、屡经战阵”的马步兵三千五百人,由庆阳出发,经潼关渡黄河,前往山西蒲州、河津,再向山西腹地深入,参加围剿。

曹文诏部,是所有参加围剿的官军中打得最好的一支。

曹文诏在河津经短暂休整后,开赴霍州(今山西霍县)。在霍州与农民军万余人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曹文诏率领的陕西兵骁勇善战,击杀农民军首领钻天鹞、上天龙。农民军溃逸。

曹文诏旋即挥师北上,在太原之北展开攻击。先败农民军于盂县(今盂县),追击途中,在寿阳(今寿阳)之东北的方山,再次大败农民军,斩杀其首领混世王,其余部为游击猛如虎逐走。

至此,太原之北的五台(今五台)、定襄(今定襄)、寿阳等地的农民军基本被曹文诏肃清。

为保卫太原,山西巡抚命曹文诏移兵平定州(今平定),备太原之东。总兵张应昌驻兵汾州(今汾城),备太原之西。贺人龙部为游兵,以备策应。

曹文诏便以平定为据点,不断出击,连败农民军于乐平(今昔阳)、和顺(今和顺)、太谷(今太谷)、范村(太谷之东一重镇)、榆社(今榆社),把在太原附近活动的王自用(紫金梁)、马守应(老回回)部逐走。

曹文诏部继续南下,追击农民军,连败农民军于高平(今高平)、泽州(今晋城)、润城(介于泽州与阳城之间)、沁水(今沁水)、阳城(今阳城),猛击过天星、紫金梁、老回回等部。

四月底,“三十六营”领袖紫金梁王自用在河南济源(今河南济源)病死。原本松散的农民军更陷入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给朝廷的围剿提供了有利时机。

曹文诏为解豫北之困境,率部进入河南境内的涉县(今河南涉县)山区,围剿涌人此地的农民军。然后攻击河南境内的怀庆(今沁阳)、济源(今济源),斩杀农民军首领滚地龙等。此时,诸将李卑、艾万年、汤九州、邓玘及左良玉等,也纷纷率部合击,战场形势一度有利。

但到了此年的八月,却传来了曹文诏调离前线、赴大同任总兵的消息。前线官军一片哗然。

曹文诏这位骁勇善战的良将,没有败给农民军,却中了自己人的暗箭。当前线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被调离了前线。

当时,有位叫刘令誉的巡抚御史,上疏朝廷,以作战不力、不援友军、骄横恣睢、虚报战况等罪名弹劾曹文诏。曹文诏与这位御史结怨,是在山西洪洞。当时曹文诏与乡居的刘令誉没有处好关系。至此,刘令誉巡视河南,曹文诏与他再次相见,仍是话不投机。刘令誉便伺机发难。

按理说,曹文诏在陕西、尤其在山西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他率部赴山西作战后,也几乎没有打过败仗。虽说偶尔也有夸大战功的嫌疑,但曹文诏连战连捷也是事实。遗憾的是,朝廷给他的结论却是“怙势而骄”,他竟然被调往大同。

导致曹文诏被调离的直接原因,仍是崇祯帝本人。崇祯帝做事,一向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而且性格褊狭猜忌。那些言官、御史等,大都善于揣摩崇祯帝的心理,顺着他的思路办事,所以这些人提出的弹劾,往往正中崇祯帝的下怀,言无不果。

说起来,曹文诏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颇能顾全大局。在陕西打仗时,他屡建战功,却总是被洪承畴压住不报,吃了不少暗亏。御史吴甡很为他抱不平。即使如此,曹文诏仍兢兢业业打仗,没有意气用事。

陕西的平剿告一段落后,曹文诏又被派往山西,参加山西的围剿行动。这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曹文诏还是立即率兵进入山西,打了近八个月的漂亮仗,扭转了山西的局势。没想到刘令誉的一个奏疏,便让崇祯帝立即改变了看法,竟把这员大将调离了战场。

更倒霉的是,曹文诏赴任大同不久,便遇皇太极率兵犯边。曹文诏没有敌住后金兵的锐利攻势,丢失了大同附近的城池,被崇祯帝问罪,要撤职充军。多亏山西巡抚吴甡力保,崇祯帝才勉强同意让他戴罪立功自赎。至崇祯八年(1635),曹文诏战死,落得个悲惨下场。

或许正是曹文诏在山西用兵太狠太猛,造成了农民军纷纷避其锋芒,逸出山西,窜入了豫北、畿南。

早在崇祯五年(1632)底,就有部分农民军在李自成、八金刚、过天星等人率领下,进入河南的怀庆、修武地区,再由此地杀人山西境内的武乡,并攻陷辽州,有力地支援了其他义军。这是义军首次利用山西、河南交界地区流动作战的成功例子。也正是为了对付河南境内的义军,左良玉才被调赴河南。

到了崇祯六年(1633),农民军为了摆脱山西境内的重兵围剿,纷纷开始转移到山西、豫北、京畿南部的交界地带。

有一部分农民军,因受曹文诏兵锋压迫,从山西平定州东北的固关(故关)附近的磨口山,突破京畿井陉道寇从化的防线,进入京畿南部的顺德(今河北邢台)、真定(今河北正定)两府境内,引起朝廷恐慌。给事中孟国祚对此十分担忧:

“畿南为咽喉重地,顺德则是太平原,可以千里直走京师,没有河山之险可作屏障。现在山西有曹文诏、张应昌,河南有左良玉、邓圮,都有重兵,那么贼将去哪里呢?以往是从陕西赶到山西、从山西赶到河南,现在又转而赶到顺德了!”

为防止畿南之农民军威胁京师,朝廷急派通州兵两千、昌平兵两千,会同保定总兵梁甫部八千,配合大名兵备副使卢象升布防,与山西方面会同夹剿。

卢象升率兵力战,农民军受挫后,自邢台(顺德府治所在地)西撤,越过河南武安(今武安)西北的摩天岭(此地也与山西辽州接壤),进入武安境内,与驻扎此地的农民军合兵。

此时的豫北已是连片烽火。

崇祯六年(1633)初,山西东南部的农民军分两路杀入豫北。一路南下突破仰原关,杀入怀庆府(府治河内,今沁阳)境内的济源县、清化镇(属沁阳县,今名博爱)、武安等地,一度围攻怀庆府城。另一路则向东杀入河南的林县(今林县)、涉县(今涉县)境内。河南守将左良玉连忙招架。

在涉县之西,左良玉击退农民军。

林县的农民军,因有饥民响应,声势很大,一度围攻邻县临漳(今临漳)、淇县(今淇县)。但最终也被左良玉击败。

济源的农民军,当时正在围攻怀庆府城之北的水西关,为紫金梁祝寿。左良玉匆匆率兵从彰德府(府治安阳)赶来解围,击退农民军。

出乎意料的是,左良玉不久却在武安境内被农民军杀得大败,手下的七千河南兵几乎被打得一早二净。豫北四府烽火遍地,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崇祯帝急令总兵邓圮率川兵二千,加上土司马凤仪之兵,进入豫北参战。曹文诏也一度从山西进入豫北的涉县助战。

由于开始时农民军主要在山西活动,河南当局并没有认真备战。像太行山这样的险地,竟都没有派重兵设防,豫北几乎可以说是门户洞开。曹文诏在山西东南部的锐利攻势,使山西境内的农民军大多转移到豫北。五月份,农民军尽至磁州(今磁县),达十余万之多,兵阵长达数十里。

直到此时,崇祯帝才不得不开始重视起豫北来。他派太监赴曹文诏等部监军,并要求曹文诏等自山西支援豫北。

六月,潞王朱常淓自卫辉府(今汲县)上疏告急,要求朝廷重视豫北局势,“早行翦灭,毋轻视贼”,给崇祯帝极大震动。崇祯帝特遣京营总兵倪宠、王朴率卒六千、马五千,昼夜兼程,在八月份终于赶赴豫北。不久,参将汤九州率昌平兵数千也赴豫北参战。

原在山西作战的曹文诏、张应昌等,也率精锐的陕西兵进军豫北参加围剿。卢象升等则在京畿南部设防,攻击逸出之敌。

由于官兵的优势兵力,豫北的农民军开始处于严重的不利境地,被官兵压缩在狭小的豫北地区,连续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至九月份,被围在豫北的一部分农民军,利用险要的山区地形,突围到五台山地区。但不久又杀出五台山,重返豫北。左良玉、汤九州以及倪宠、王朴所率的兵马前后夹击,农民军损失惨重,形势越来越不利,随时有被围歼的危险。

至十一月,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官兵攻势越来越凶,农民军的日子也越来越困难。农民军的首领开始出奇招了。

他们选中了京营总兵王朴。

王朴的家丁有不少是关中人,与农民军算是同乡,其中有些可能还与农民军相识。农民军的领袖便通过重贿拉上了这层关系,并声称愿意接受招安。张妙手、闯塌天、满天飞、邢红狼、闯将李自成等上书王朴,说:

“我们这些人都是良民,因陕西荒旱,致犯大罪。现在誓死归降,押还故土复业。”

王朴刚从京师调赴豫北不久,没有与这些首领打交道的经验,也根本不知道这些人早在陕西就有多次投降的经历,加上拿了他们的钱,于是便与监军太监杨进朝、卢九德商量,最后竟同意受降。

十一月十九日,农民军首领贺双全、张妙手等十二人,亲赴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城面见王朴、杨进朝、卢九德以及兵备道常道立,表示接受招安的“诚意”。杨进朝信以为真,立即上报朝廷,并停止了军事行动。

当时在武安开报的首领有共有六十一名:

贺双全、新虎、九条龙、闯王(高迎祥)、领兵山、勇将、满天飞、一条龙、一丈青、哄天星(应是混天星)、三只手、一字王、闯将(李自成)、蝎子块、满天星、七条龙、关锁(关索)、八大王、皂莺、张妙手、西营八大王(张献忠)、老张飞、诈手、邢红狼、闯塌天(刘国能)、马鹞子、南营八大王、胡爪、哄世王(应是混世王)、一块云、乱世王、大将军、过天星(惠登相)、二将、猛虎、独虎、老回回(马守应)、高小溪、扫地王、整齐王、五条龙、五阎王、刑闯王、曹操(罗汝才)、稻黍杆、逼上路、四虎、黄龙、大天王、皮里针、张飞、石塌天(射塌天)、薛仁贵、金翅鹏、八金龙、鞋底光、瓦背儿、刘备、钻天鹞、上天龙。

王朴等人哪里知道,农民军首领们使的是金蝉脱壳之计。当诈降在一本正经地进行的同时,农民军正在为渡河突围作准备。十一月二十四日,天气骤冷,山西垣曲至河南济源之间的黄河结冰封冻。农民军乘官军不备,在一个叫毛家寨的地方开始过河。他们用门板覆盖冰面,再盖上泥土,分三路过河。当时驻屯在这一带的十余万农民军,在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马守应、惠登相、刘国能等人率领下,迅速渡过黄河,南至河南渑池县(今渑池)境内的马蹄窝、野猪鼻等地。

朝廷的防河中军官袁大权仓促战死。

十一月二十六日,天还未亮,农民军就已攻占了渑池县城。

十二月初一日,破伊阳(今汝阳)。

十二月初二日,再破卢氏(今卢氏)。

至此,从山西逸出的农民军,在进入河南后,犹如水银泻地,不可收拾。

十二月初四日,接到河南火速报告的崇祯帝在震怒之余,严令各地进行围堵。崇祯帝怒气冲冲道:

“贼既渡河,豫境邻壤地方,俱宜严防奔突,秦、郧准各抚通着选调将士扼要截剿,豫晋抚监亟督左良玉等合力追击,仍严饬道府州县等官,鼓励乡兵各图堵御。务刻期**扫,如再疏泄误事,必不轻贷!”

崇祯帝虽十分惊恐震怒,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受农民军之骗、并与之议抚的,正是他从北京派去的京营统帅及其监军。当时农民军最看不起的当然也是最喜欢的就是京营。他们仗打得不怎么样,毛病却不少。这次恰恰被农民军所利用!

崇祯帝连自己身边的京营都管不好,还能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