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内科(14)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也称末梢神经炎,常见病因有感染、毒物、化学品、药物等中毒。也可由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感觉障碍、肢体发凉等。中医学属于“痿病”范畴。
方一
【方名与主治】消炎治痿煎,主治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组成与用法】苍术、怀牛膝、木通、茯苓、车前子各10克,黄柏6克,薏苡仁30克,泽泻、金银花各15克,藿香20克,法半夏5克。上药加水文火煎2次,将2次药汁混合,待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随证加减,直至痊愈。
【辨证加减】若不呕者,去法半夏;后期舌质红,苔少,口渴者,去法半夏,加玄参、麦冬各15克;肢体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海风藤15克;大便干燥者,加大黄(后下)10克。
【方解】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属中医学“痿病”之范畴,其多由肝肾阴虚,湿热浸**,脾气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治宜以清热利湿为则。方中苍术苦温性燥,辛香发散,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用;怀牛膝有活血祛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之效;木通性寒味苦,功在降火利水泻热;茯苓性味甘平,为利水渗湿,健脾和中之品;还有车前子、薏苡仁、泽泻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药。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金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银花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藿香具有化湿和中,解暑发表之力。法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亦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作用。全方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健脾益气,补肝肾、强筋骨之效用。
【注意事项】本证多属虚证,故禁用风药发散,以免“虚虚”之弊,治疗期间可配合针刺理疗等,效果更佳。
【典型病例】易某,女,13岁。因四肢进行性无力不能行走9天,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治疗无好转而入院。证见四肢可以移动,肌力1~2级,双腕下垂,手不能握物,双大腿外侧轻压痛,但无红肿,双膝反射消失,四肢痛、触、温觉存在,布氏征阴性。脑脊液常规:蛋白(++),细胞总数14个,白细胞8个,血糖>2.80mmol/L,舌质淡红,苔淡黄厚腻,脉濡数。辨证属湿热痿病,用清热祛湿法,以消炎治痿煎去车前子,加海风藤15克,延胡索12克,每日1剂,配合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3天后,患儿双大腿痛止,能扶壁行走10多步,且纳食增多,但仍腕、足下垂,黄腻苔稍减,脉转濡。原方去延胡索、海风藤,继服5剂,手足功能全复,舌苔薄白,脉缓,痊愈出院,共住院2周。(处方来源:湖南省益阳地区人民医院张兆湘)
方二
【方名与主治】归芪通络汤,主治多发性神经炎。
【组成与用法】当归、桂枝、党参各10克,生白芍20克,川牛膝、川木瓜、炒白术各15克,黄芪、鸡血藤、桑枝各30克,细辛3克。每剂药两煎后将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煎取药汁1500毫升,兑入白酒或黄酒50克熏洗患肢。每日1剂,内服外洗,15剂为1个疗程。
【辨证加减】病在上肢重用桑枝,病在下肢重用川牛膝,疼痛加川草乌,四末发凉甚者加炮附子,肢体困重者加薏苡仁。
【方解】多发性神经炎,属中医学“麻木”“痿病”的范畴。发病初期,仅显手或足麻木,酸楚,紧束等感觉异常。疾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肌力减退,运动障碍,甚至肌肉萎缩,麻木等感觉异常。乃因血虚寒凝,经脉受阻,四末失养所致。痿病则多属中土不运,生化无源。对本病既有感觉异常,又有运动障碍者,治当以健脾补中,养血温经通络之法。本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补中,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当归、白芍滋养阴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桑枝、木瓜、牛膝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可使脾气健,气血充,经脉畅,肢体荣,则病可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服酸性食物。
【典型病例】王某,男,62岁。患者于3年前涉水后逐渐下肢软弱无力,行走不便。西医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来诊自诉双足发凉,近半个月下肢无力甚,不能行走。双足麻木、沉重、紧束感,得温则减,遇寒加重,纳差,乏力。舌质嫩红,苔白,脉沉涩无力。证属气血亏虚,寒阻经脉,营运受阻。治拟归芪通络汤加炮附子10克,薏苡仁30克,16剂,水煎内服加外洗。药后双足转温,麻木、沉重、紧束感大减,已能在室内外自由行走。守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可拉架子车行走20余里,病告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处方来源:浙江杭州赵新爱等)
方三
【方名与主治】花蛇三七酒,主治多发性神经炎。
【组成与用法】金钱白花蛇1条,三七、红人参、木瓜各10克,羌活、独活各8克,嫩桂枝3克,枸杞子12克。先将白花蛇用米酒浸软,取下竹支架,然后与方中诸药一起放入干净玻璃瓶内,再倒入米酒1000毫升,将瓶口盖严,泡10天后即成花蛇三七酒。每日3次,每次1小酒杯,可酌量加减。
【方解】多发性神经炎又称周围性神经炎,以四肢末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本证属中医学“痿病”“痹病”之范畴。治宜祛风通络,温通经脉。方中金钱白花蛇性温味甘咸,具有祛风通络,透骨搜风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钱白花蛇提取物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降血压;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功在活血化瘀;红人参性味甘平,具有大补元气,健脾养神之功,药理报道人参能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强条件反射的强度;木瓜有舒筋活络,祛湿疗痹之效;羌活为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之品;独活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之能;嫩桂枝辛温,能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枸杞子有补肾益精的作用;米酒有通经和血,疏通百脉的效果。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受风寒。
【典型病例】谢某,男,35岁。1个月前劳累出大汗后感冒,经治向愈,但双手逐日软弱无力,且有虫蚁爬行之感,慢慢地难以执笔,拿筷子,端饭碗,两手冰冷,苍白无汗。X线片正常,肌肉未见萎缩。脉细滑,舌嫩,苔薄白。予以花蛇三七酒1剂,服完后痊愈,追访3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浙江杭州陈寿永)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
帕金森又称震颤麻痹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
【方名与主治】复方养血息风汤,主治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
【组成与用法】白芍、钩藤各16克,山茱萸10克、全蝎、鹿角胶(烊化)8克,枸杞子、生地黄、白附子、当归各12克,蜈蚣(焙干研末冲服)1条,甘草6克。加水煎成汤剂。隔日1剂,饮服。同时用95%的乙醇1000毫升,盛在密闭的容器中,浸泡鸭蛋5~6个,待浸泡48小时后备用。每日清晨取1个打入开水中煮熟,空腹吃蛋喝汤。3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属中医学“震掉”“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手震颤、头动摇之病,大多由于阴血不足,阴亏血少,阴亏则阳盛,血虚则生热,风从阳化;阴血不足,就不能制止风火,如上冒巅顶则头动摇,如散于四末则手足震颤。复方养血息风汤中白芍、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生地黄、当归滋阴柔肝养血,全蝎、蜈蚣、白附子、钩藤息风止痉。乙醇泡鸭蛋民间认为是治疗一切风证的要药。药达病所,故收效迅速。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酸辣之品。
【典型病例】董某,男,62岁。患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病)近3个月。诊见神志清晰,表情正常,语言流畅,生理反射存在,左上肢呈持续性小幅度不自主颤动,手肌无萎缩,无病理反射,头部摆动不能自制。右上肢及双下肢未见异常,颈软。舌质淡,脉弦细。证属肝阴不足,血虚风动。以滋阴柔肝养血息风,复方养血息风汤主之。药后21天,手震颤、头摆动均减。继进上方至78天,诸证消失,随访3年无复发。(处方来源:山东省莱阳市第二医院徐尚华)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又名中风或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本病的产生与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心血管疾病和全身代谢、血液疾病有关,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脑血管意外可分成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两大类。
方一
【方名与主治】脑衄化瘀汤,主治脑出血,亦称“中风”。
【组成与用法】生黄芪50克,海藻、仙鹤草、生地黄各30克,地龙、泽泻各20克,赤芍、当归、川芎各10克,土鳖虫、三七、甘草各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若颅内压高,烦躁头痛或昏迷逐渐加深,呕吐抽搐项强者,予20%甘露醇200~250毫升,50%葡萄糖60毫升,快速静脉交替点滴,每日2~3次,适当使用抗生素,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血压高甚者加用利舍平1毫克肌内注射,每日1~2次。
【辨证加减】血压高者加决明子、生龙骨、生牡蛎;神昏窍闭者加石菖蒲、天竺黄;舌强言謇者加胆南星;舌红少苔者加枸杞子、山茱萸;舌紫甚者加桃仁、红花;腑实者加大黄;舌苔厚腻者加草果。
【方解】脑出血相当于中医的“中风”“脑衄”等病。其病因不外乎肝肾阴虚,风阳上亢,而致络破血溢。《血证论》认为“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是治疗本病之关键。本方中采用生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海藻消痰软坚;仙鹤草收敛止血;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地龙息风定惊,通利经络;泽泻善于利水渗湿而泻热;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川芎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土鳖虫破血逐瘀;三七祛瘀止血,行瘀止痛;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中益气,行气通络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精神刺激,戒烟禁酒。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34例,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7例。(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杨林)
方二
【方名与主治】通脉汤,主治缺血性脑梗死,亦称“中风”。
【组成与用法】柴胡、赤芍、白芍、蒺藜各15克,佛手12克,枳实、天麻、当归、川芎、地龙各10克,桃仁、红花各6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辨证加减】高血压加夏枯草15~30克;高血脂加生山楂、决明子各15克;瘫痪肢体下肢重加川牛膝15克,上肢重加桑枝10克;瘀血重加土鳖虫10克;痰湿重加胆南星、陈皮各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10克。
【方解】缺血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本病因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络脉痹阻,而出现偏瘫、语言謇塞等临床表现。《医学纲目·风证辨异》云:“中风皆因脉道不利,气血闭塞也。”因此,理气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故本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升阳举陷;赤芍凉血活血;白芍养血平肝;蒺藜平降肝阳,疏肝解郁;佛手和中理气,醒脾开胃;枳实破气消积,泻痰除痞;天麻平肝息风;当归活血补血;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地龙有直接作用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脏感受器反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脏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功在解痉通络;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祛风解痹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精神激动,加强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