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杂病 (4)(1 / 1)

第1章杂病(4)

【组成与用法】菊叶三七(又名见肿消)、金钱草、松香各100克,辣蓼草(又名散血草)50克,雄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上述药散以白酒调敷患处,包扎固定,2日1换。

【方解】肌内注射后致局部肿块硬结,久而不散。散结膏中采用菊叶三七味甘微苦温,功能散瘀、止血、解毒消肿。外用消肿定痛之效甚佳;金钱草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松香外用治痈疖、疥癣、湿疮、瘙痒等症;辣蓼草有化湿解毒的作用;雄黄有解毒功能,常用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等症。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活血、消肿散结、止痛止痒的功效。

【注意事项】本药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停止局部肌内注射。

【典型病例】刘某,女,37岁。患肺结核5年余,长期肌内注射治疗,致两臀部肌肉硬结肿痛。2年来生活起居十分不便,热敷等处理无效。经用散结膏敷治,连用8次痊愈。(处方来源:杭州黄纪元)

下肢不宁综合征

下肢不宁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艾克鲍姆(Ekbom&aposs)综合征。是一组突出表现为腿的针刺样或虫爬、蚁走样感觉和不安宁、活动后症状减轻的神经系统病症。男女均可发病,患者白天常无症状,多在黄昏至睡前发作,常因此而失眠、焦虑、紧张。迄今病因不明,现代医学除对症治疗外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学多将其归入痹证范畴。

方一

【方名与主治】宁静安腿神方,主治下肢不宁综合征。症状有肢体麻木,酸困胀痛,不自主抽搐,肢体萎软无力,功能障碍等。

【组成与用法】黄芪60克,当归尾10克,地龙、茯苓各15克,桃仁、川牛膝、红花、赤芍各12克,蜈蚣1条,川芎9克,桂枝、生甘草各6克。上药混合加水600毫升,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汁200毫升,待用。将上述药汁分2次温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配合针刺效果更佳。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血之功,为臣药;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川牛膝通经活络,均为佐使之品。诸药相伍,共奏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镇静安宁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休息、保暖、抬高患肢。

【典型病例】孙某,女,41岁。诊断为下肢不宁综合征,予以宁静安腿神方,每日1剂,水煎温服,并配合针刺患肢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隔日1次,强刺激至抽搐停止,留针20分钟,经1个星期治疗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河南省叶县中医院张海生,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白满江整理)

方二

【方名与主治】鸡鸣散,主治下肢不宁综合征。

【组成与用法】木瓜、鸡血藤、牡蛎各30克,吴茱萸、桔梗各6克,槟榔、陈皮、紫苏叶各10克,生姜3片。上药加水煎成汤。每日1剂,下午1次服完。

【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脾虚加白术、茯苓;血虚加当归、白芍;血瘀加川牛膝、泽兰;肾虚加续断、桑寄生;有湿热之象者减少吴茱萸用量,加入知母、黄柏。

【方解】下肢不宁综合征,病因尚未明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夜间或休息时下肢膝至踝关节的酸、麻、胀、痛、发紧和虫爬、蚁行感等,常难以忍受,且难以准确形容。有人认为可能与休息时机体血流量减少,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内堆积有关,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及活动、加温、按摩等方法可使症状减轻或改善,但复发率较高。从中医角度来看,本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肌肉筋脉的感觉异常,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致病原因,在实多为风、寒、痰、湿、瘀诸邪客于经脉,致脉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虚者多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鼓动无力,血涩而不利,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和温煦。临床辨证属阴者多,属阳者少,故多交阴而作,于夜间发病。虽病因不同,但局部经气不利,血行不畅,局部肌肉筋脉失养,则为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因属于轻症,故多随平旦阳气升而症状逐渐缓解。

本方中木瓜为主药,取其性温入肝而舒筋活络,以缓解筋脉之拘急,温香入脾和胃,以通调肌腠之瘀滞;辅以槟榔,味苦质重而下行,可引诸药直达下肢,辛散温通,行气导滞,以助木瓜通络之力;陈皮健脾祛湿,且能行气;妙在少佐吴茱萸,辛散可疏达肝气,以通气郁、痰郁、湿阻;味苦下行,合槟榔之力,以温经络之凝滞;更妙在一味桔梗,宣上焦肺气,通调百脉,与槟榔相伍,升清降浊,宣畅一身之气;紫苏叶色赤气香,走上焦助桔梗以宣肺气,入中焦合陈皮以调脾胃之功能,达肌表可通络脉之瘀阻。因以上诸药主在气分,故加入鸡血藤以增强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之力;牡蛎收敛养阴,可防诸药之燥性,镇静安神,以敛因病扰而涣散之心神。诸药合力,开之、散之、泻之、收之,可使瘀滞祛,经气通,升降有序,血脉流畅,故病之可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休息、保暖、抬高患肢。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18例,有效率达95%。(处方来源:山东阳谷县中医院钟慎清)

小腿肌肉**症

小腿肌肉**症(小腿抽筋)实际上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腿部肌肉或肌群**,大多是由缺钙、受凉、局部神经血管受压而引起。

【方名与主治】芍药甘草汤,主治小腿肌肉**症。

【组成与用法】白芍40克,甘草20克,二味合并加水煎成汤剂。隔日1剂,频频服下。

【方解】小腿肌肉**,中医称为“挛急症”。《伤寒论》中29条记载脚挛急。《类聚方广义》中用芍药甘草汤治腹中挛急的小儿夜啼。日本医学家把芍药、甘草二药用来治疗横纹肌或平滑肌的挛急,无论是中枢性或周围性的挛急均有镇痛作用。方中芍药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临床用其治疗胸胁腹痛效果很好。民间早有人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治疗关节、肌肉挛急症。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患肢注意保暖,并可适当口服葡萄糖酸钙片。

【典型病例】王某,男,46岁。自诉1年来每夜两小腿肚抽筋,疼痛不堪,来诊见舌质红,苔不显,脉弦细数。证属肝血不足,不能养筋,方用芍药甘草汤治之,连服2剂而愈。(处方来源:四川江油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浦安行)

盆腔炎性包块

急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炎性渗出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盆腔炎性包块。此症属于中医妇科癥瘕范畴。

【方名与主治】除癥汤,主治盆腔炎性包块(癥瘕)。

【组成与用法】丹参20克,牡丹皮、赤芍、桃仁、鳖甲、海藻、三棱、莪术、猫爪草各15克,桂枝10克。上药混合,加水煎成汤剂,去渣,待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60剂为1个疗程。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延胡索、红花、香附各15克;瘀毒内结型加夏枯草、川楝子、薏苡仁,天花粉各15克,金银花25克,败酱草30克;气虚血瘀型去牡丹皮,加龙骨、牡蛎、桂枝各15克,党参25克,黄芪50克。

【方解】妇科炎性包块是内**的炎症,此症属于中医妇科癥瘕范畴。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方中丹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桃仁活血散结定痛;鳖甲、海藻散结软坚;三棱、莪术行血活血散结;桂枝行气通阳;猫爪草活血行气,散结清热;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诸药相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效。

【注意事项】对于年龄较大或体弱,病程较久者,宜加重黄芪、党参、桂枝用量,以提高疗效。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范某,女,30岁。因人工流产后少腹疼痛1个月,自诉1个月来发热、小腹部疼痛拒按、腰酸、纳差、大便燥结,白带有臭味且黄,小便黄而少,查舌质红,舌边有瘀点,苔黄腻,脉细数。证属湿热下注,瘀毒内结,给予除癥汤加夏枯草、薏苡仁、天花粉、川楝子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剂后症状改善,1个疗程后痊愈,为巩固疗效,继服20剂,随访2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张素琴等)

心性咳喘

由各种心脏病致左心室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和较重的气喘,称心性咳喘。

【方名与主治】三子一芪汤,主治心性咳喘。包括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咳喘。

【组成与用法】黄芪40克,制附子(先煎)、葶苈子、紫苏子各1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待用。每日1剂,分4次口服,直至症消病愈为止。

【辨证加减】肺源性心脏病所致者加五味子、连翘各15克,生姜10克;风湿性心脏病所致者加郁金20克,枳壳、甘草各10克,生姜4片为引。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者加五味子10克,三七(研末冲服)6克。

【方解】心性咳喘无论是心病久而累及于肺,抑或肺病久而累及于心,中医多认为属心肾阳虚,肺气耗损,肾不纳气,水饮凌心射肺,肺失肃降,痰浊壅肺,以致上实下虚。三子一芪汤以附子温心肾,壮元阳而纳气;黄芪补肺益气升阳,使肺得以肃降;紫苏子、葶苈子泻肺止咳平喘而利水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黄芪、葶苈子都具有强心功能;前二者又有扩张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之功效,诸药相伍,相得益彰。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受寒,忌烟戒酒,禁食生冷易发之物。患者卧床休息。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45例,每次发作即服该方,均获显效。(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曹建民)

老年贫血

老年贫血是指60岁以上由于生理老化过程而发生的贫血,其主要原因为骨髓造血功能逐渐衰退、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营养及自身免疫力下降等所致。

【方名与主治】养血健老方,主治老年贫血。

【组成与用法】黄芪30克,党参(重度贫血用人参3克另兑)、阿胶(烊化)、鸡血藤各15克,当归、蚕沙、大枣各10克,砂仁3克(后下),鸡内金、甘草各6克,**羊藿12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过滤取汁待用。每日1剂,分3次口服,20天为1个疗程。

【辨证加减】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0克;头晕目涩加枸杞子、**各10克;血瘀心痛加丹参15克,川芎10克;咯血加仙鹤草15克;呕血、便血加白及粉10克(分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