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言的“四苦”指生、老、病、死。虽然也有夭折或是身体健康却因意外突然离世的情形,但一般来说,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这四种痛苦。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聊聊有关疾病的话题。
疾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另一种是癌症等顽症或绝症。
“即便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一旦需要住院,不仅会耽误工作,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就连情绪也会变低落。”
有些人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心理也会随之生病。这种人应该并不少见。正所谓“病由心生”,我想,如果内心失去了精气神,病情自然会恶化,恢复速度也会变慢。
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即疾病会让我们察觉一些身体健康时我们不曾关注的重要事情。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这时,我们的肠胃不会抱怨,只会一个劲儿地帮我们消化吃进去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生病。
这是理所当然的。是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如果肠胃出了问题,不能放开肚子吃东西,我们就会体会到能尽情吃喝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激的事情。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生病,我们不会发现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是最值得我们感激的。
生病能让我们体会到理所当然之事的可贵之处。这就是禅所追求的心境。坐禅、作务、读经……禅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拥有这一心境。
从这个角度看,生病可以说等同于禅的修行。
当然,即使不考虑得这么深刻,只要懂得感激,人也会有所成长。感恩会让人的心胸变开阔。无论是感恩他人的一方,还是被感恩的人,皆是如此。当你对某个人说“谢谢”时,你的内心是坦率的。当听到某个人对自己说“谢谢”时,你的心里会非常温暖。
无论是坦率,还是温暖,都是拓宽胸襟的良药。如果心胸变开阔,人必然会变“高大”。开阔的胸襟能培育出坚韧的性格和“想得开”的心态。
那么,如果是顽症又会如何呢?
曾担任曹洞宗大本山总持寺住持的板桥兴宗禅师与癌症“共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每次我写信问候他时,他总会在回信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我和癌症的关系维持得还不错。”
即便整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癌症也不会消失。既然如此,除了与它“共生”,我们别无选择。既然选择了“共生”,与其和它尴尬、别扭地相处,不如努力和它保持和睦、融洽的关系。这就是板桥兴宗禅师的理念,在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哪怕是疾病,也要坦然地接受它最真实的样子,这就是对禅修的实践,其中蕴藏着平静的心境。相关报告显示,微笑能提高对癌症的免疫力,对癌症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与之相对,压力则是让免疫力下降的元凶。患癌症之后,倘若我们整日长吁短叹,只会徒增压力。一旦下定决心与其共生,只要保持一颗释然的心,就能绽放笑容。至于这其中的差距,想必大家已经了然于胸。
生病等同于一场禅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