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希望他们学好知识,将来出人头地。但是,在读书和做事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先做好——那就是做人。
——让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他会变得很快乐;
——让孩子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他会变得高尚;
——让孩子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他的生活,增加他的涵养。
只有爱人,才会被人所爱,我们有义务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去关心、帮助、理解别人。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孩子认知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有时我们说得再多,孩子也听不明白,但是我们做了,孩子心里就会感受到。
那年年底,王女士带着儿子浩浩回娘家,一位卖“财神”画的老人去家里推销。当时,他们正在吃午饭,王女士的母亲说家里已经有了,不需要。老人转身想离开,突然又回过头来,用很小的声音说,“要不我送你们一幅‘财神’画,给我一碗饭吃,可以吗?”看得出,他是真的饿了,提出这个请求时,他自己的表情都非常尴尬。
王女士的母亲很自然地答应了:“这附近几个村子,也没有一家餐馆,看出来你是真的饿了,又买不到吃的,刚好我姑娘和外孙回来了,今天饭菜做得多,就一起吃吧,那幅画给不给都没事。”
“谢谢,您真是菩萨心肠!谢谢!一定要给的。”
当时,王女士是很受震动的,她为自己的母亲感到自豪。看到老人很是拘谨,根本不好意思夹菜,王女士取了双干净筷子,给老人夹了排骨、鸡翅放到碗里,老人的眼睛有些红了,不住地道谢。他说自己从河南老家来东北投奔女儿女婿,想着自己做点事给孩子分担一下压力,今天走到这里竟没找到一个卖吃食的地方。他还说东北的米饭真好吃,他们老家都吃面。
当时,浩浩就在旁边眨着大眼睛默默地听着、看着。王女士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人生一课。在培养孩子爱心的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因为身教胜于言传。
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他们也很乐于去关照他人,但是由于孩子年纪还小,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家长的反应就成了孩子判断对错的标准,因而“赏善”就成了教育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奖赏孩子的爱心行为,孩子得到肯定和表扬,他就愿意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
欢欢是家中独苗、心肝宝贝,今年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十佳少先队员。家长会上,老师表扬欢欢说:“欢欢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开朗又活泼,不怕吃苦,更难得的是热心助人,总是主动帮助同学,从不藏私,在班里十分有号召力。”当时,好多家长都问欢欢妈妈,怎么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出色懂事?还有一位家长诉苦,说她儿子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却待人冷漠,不善于合作,这样下去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吃得开呀!
欢欢妈妈坦言,孩子以前也是这个样子,但从她4岁起,她和欢欢爸就下决心帮女儿改变这种冷漠心态。他们试了很多方法,带她去希望工程捐款,给她讲乐于助人的道理、故事……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后来,欢欢妈妈偶然间在一本育儿书中学会了一招“赏善计”。小孩子嘛!总是喜欢被奖赏的,欢欢父母就按照教育专家说的,每当她做了一点好事,哪怕是对周围的人有一点热心的表示,他们就立刻抓住机会表扬她、奖励她。欢欢表面上虽然有点尴尬,但内心却很得意,渐渐地,她做的好事越来越多了:扶奶奶去医院,给妈妈送伞,帮助同学学习……
让孩子成为“小大人”,有时只需要一个小方法。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肯定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别人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因此,就算孩子只是帮了别人一点小忙,或者仅仅是替别人着想,你也应该告诉他,你赞赏他的这一举动,希望他这样做,并鼓励他多为别人做善事。让他知道你希望从他的举动中看到善意与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