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电脑少年”,最缺少的是感情陪伴(1 / 1)

启帆虽然刚上高一,但他已是一位资深的“电脑少年”了。

启帆的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外地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小住几天,他只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交流,所以启帆性格内向,自卑,孤僻。这种自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强烈。

即使以不错的成绩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但这并没有使他“扬眉吐气”,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无法避免的差距,使他更觉得自己与别人相形见绌。这使得他本就敏感自卑的内心又下沉了一大截,他更加胆小孤僻,在新的校园里,不仅没交到新朋友,甚至与同寝室的几位室友关系都不太融洽。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网络,在这个神秘的网络世界里,他可以恣意地放飞自我,他可以捏造很好的家庭背景,在别人面前好好的扬眉吐气一番,他还侃侃而谈使一位漂亮女生对他有了好感,启帆真心觉得,自己原本就是属于网络世界的,他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不愿再面对现实世界。

他更加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交往了,即使同处在一个班集体,但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主动与老师、同学说话,班里举行集体活动,原则上要求人人参加,可他总是找借口拒不参加。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电脑少年”成了社会上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这群孩子独自陷落在网络的世界中,逐渐脱离现实、疏远人群,渐渐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只要离开电脑的时间久一点,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孤独和空虚。因为长时间沉迷在网络中,他们身边根本没有知心朋友,使得他们对网络中虚无的情感更加依赖。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沉迷网络,很大一部分都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譬如,这位启帆同学,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启帆到了青春期以后,内心本就敏感脆弱的他遇到难题无人帮助,内心苦恼无人倾诉,三观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在学习压力颇大,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寻求网络来充当自己的避难所,在网络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与安慰,这个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禁止孩子玩电脑,毕竟正确地使用电脑是智能时代安身立命的一项基本技能,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成人加以正确引导,孩子通过电脑接触了太多不良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导致孩子变得孤僻、消沉、俗气,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脑。

首先,要注意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自我健康人格,让孩子认识到电脑再先进也是为人类服务的,只能做电脑的主宰者,而不能成为电脑的“俘虏”,被电脑所禁闭。和电脑再亲热,也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人际交往和交流。

其次,让孩子将电脑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多让孩子和小朋友玩耍,接触生人,让他单独去购买东西,或去完成某一项任务,从接触社会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社交,从人际交往中学习各种技巧,培养和训练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亲社会心理。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可使孩子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完善自我,养成敢于面对现实,承受挫折失败,谦虚谨慎,勇于进取的性格。父母时常和孩子交流思想,互相学习鼓励,让孩子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避免成为孤独的“电脑人”。一旦发现孩子变为孤独的“电脑人”,应尽快去看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另外,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并且经常与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

对于已经陷入网络的“电脑少年”,父母则应该设法培养他们的生活乐趣,帮助他们摆脱网络依赖。

(1)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就像启帆那样,很多孩子将自己寄托于网络,是因为缺少亲人的引导以及亲情的慰藉,长此以往,他们内心孤独寂寞,他们自卑、情绪低落,他们感觉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不受重视,进而转向网络世界寻求情感的平衡。因此,奉劝家长们,请将你赚钱的手暂且放一放,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教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淡化他们对于网络的痴迷。

(2)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交朋友。

“电脑少年”往往独来独往,形单影只,因为他们身边没有朋友,他们只好去网络中寻找朋友。因此,将孩子带出网络泥潭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扩大他的交际圈子,一旦孩子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友情的美好与乐趣,他们就会把情感逐渐转移到现实中来。

(3)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赏。

“电脑少年”的内心多是自卑而敏感的,他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觉不到受重视,对现实中的困难感到迷茫与无助,才会躲避进网络中,不肯面对现实。父母要想将孩子从网络中拉回来,就要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赞赏他的每一点进步,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认可和关注,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自信,他们便会慢慢对生活重拾信心,进而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