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孩子,非常听话,可是有一点,他就是不爱说话。平时做完作业,他就喜欢读书或者看电视,很少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也是大忙人,不是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一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爸爸和妈妈在讨论哪一个动画人物形象更好一些,坐在一旁的孩子却一言不发。
妈妈觉得每一个孩子看到动画人物,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上几句,爸爸也意识到孩子实在太安静了,家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于是问道:“儿子,你喜欢哪一个呢?”
孩子见爸爸问自己,想也没想就回答:“都差不多。”
妈妈接着引导:“我喜欢小熊猫。你觉得怎么样呢?”
孩子说:“嗯,可以。”
爸爸和妈妈互视一眼,暗中摇了摇头。
后来,家长从孩子的老师、同学那里得知,这孩子碰到说话、发言的事情就往后躲,上课回答老师问题从不举手,偶尔被老师提问到,他便会满脸通红、吭哧吭哧地说不出话来。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
生在这个时代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不善表达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口才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不善表达的人,即使说很多次可能都无法获得通过。
所以可以断言,语言能力是孩子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孩子将来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孩子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利器。
拥有良好谈吐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重视,比一般人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成名是说话能力的结晶。说话能力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受人尊敬、爱戴和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扩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不爱说话,不喜欢表达,你该怎么办?
请注意!婴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尽早使孩子学会语言、学好语言,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从“呀呀”学语阶段开始,贯穿整个孩童期。父母的责任不可谓不大。
(1)父母要学会倾听,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一般情况下,孩子回到家里见到父母通常会把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稀奇的事情说给他们听。这时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并要用一些神态、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正听得很投入。如果父母正忙着没时间听,要态度温和地跟孩子商量:“你看,爸爸(妈妈)正忙着呢!等会儿我坐下来仔细听,好吗?”因为孩子在讲话前总是一腔热情,这样一说,孩子就不会感觉很失望。
(2)父母还要学会引导、激发孩子的说话欲望。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常常喜欢独自一人玩耍,默默地做事,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要千方百计地引导他说话,把他说的欲望给激发出来。比如,问孩子一些问题,尽量避免问那些只需要孩子点头说“是”或摇头说“不是”,“有”或“没有”这一类问题。可以问他一些学校里的情况,如“老师是怎样夸奖你的?”“班里和你最要好的同学都有谁?”
(3)父母要学会指导、帮助孩子把话说准确、完整。孩子说话时可能会出现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随时帮助他选用正确的词汇,要求孩子有准备地搭配语言,让孩子把话讲完整,教孩子把想讲的话联系起来思考后再讲出来。长期下来,孩子语言的准确性就会不断提高。
(4)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由于孩子的知识面较窄,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要少,辨别能力比较低,所以他们说的话常会与客观事实不符。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孩子的说话内容,并做出肯定,给予正确的判断。在父母与孩子共同的评析过程中,孩子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会变得更好。
其实孩子爱不爱说话,主要跟环境有关,家里人多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强。
因此,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
如果有条件,常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多见见人,多见见世面,多与陌生人交流。
哪怕孩子说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孩子如果能得到你的正确引导和鼓励,终究是可以畅所欲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