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亲必不可免,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灵阴影(1 / 1)

薇薇现在活得很焦虑,经常性地失眠、做噩梦,从不敢午休,生怕夜里睡不着觉,总是睁着眼睛看着空****的屋子。那样,她会觉得自己特别孤独,特别虚无。

朋友问她:“到底为什么感到焦虑?”

她说:“我的内心总是空****的,又特别敏感,严重缺乏安全感。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希望,我对爱情既渴望又迷茫,对异性的关怀有心接受却又不由自主地刻意躲避。”

她内心深处的焦虑,也许要从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说起。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不久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她从小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总是在她耳边不停地抱怨,生活是多么不公,男人是多么不可靠。

自幼她的心灵就一直处于不安之中。她这样总结自己的童年:“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这种不安感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情绪失控,弄得别人非常尴尬又莫名其妙。这些年来,她虽然结识了不少朋友,但能一直走下去的屈指可数。

童年的家庭境况在她心里留下了很大的一块阴影,有朋友说她的性格敏感忧郁,又有强烈渴望溺爱的成分,这也许与小时候缺乏关爱有关。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任何一方的爱都不可缺失,任何人的悉心照顾都比不上父母对自己的爱和陪伴。

健全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差异化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是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母爱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缺少母爱的孩子往往在心理上没有稳定感,在情绪和人格上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障碍,这类孩子多孤僻、冷漠、粗暴等。如果父亲的角色缺失,母爱便会向溺爱型发展,并失去家庭的稳定和减弱家庭的教育职能。很多人的不幸,就在于从小缺乏这种天然和谐的正常教育。

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天降横祸”,他们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所遭受的打击其实比父母更大,而且,相较于大人,孩子更敏感也更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时间根本无法面对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会感到不知所措、郁郁不乐。

另外,孩子也会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觉得自己现在所受到的关注与宠爱大不如前;会拿自己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较,感觉自己在别人家孩子面前抬不起头,因而越发自卑和畏缩,自信丧失,不愿努力也无力进取。

破损家庭的孩子,极易因为爱的缺失而产生抑郁,他们不愿与人过多接触,对身边的人也往往怀有戒心。他们神经敏感,总是在怀疑别人是不是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家庭,认为别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因而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闭。

因此,不管大人之间有怎样的情感纠葛,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到不幸。如果两个人真的无法相处下去,也要妥善处理孩子的问题,使孩子不论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疾风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长。

事实上,父母离婚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离婚后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

几年前,张先生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孩子跟着母亲过。虽然妈妈对孩子宠爱有加,可以说在生活上、学习上从不缺少什么。但是,孩子却一直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据说,她在学校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张先生急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张先生也非常爱孩子,但是由于以前日积月累的矛盾纠葛,离婚后彼此仍不能释怀,以至于离婚后张先生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孩子。那天女儿生日,张先生精心准备了礼物去为孩子庆祝,可孩子却拒绝见爸爸。一个9岁大的孩子为何拒绝见自己的亲生父亲呢?

从张先生伤感的叙述中,我们多少了解了一些事情的原委。原来,由于前妻对前夫积怨较深,所以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前夫的怨恨。单纯的孩子受了母亲的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竟也埋下了痛恨的种子。她认为是父亲抛弃了她和母亲,是父亲不要她了,不爱她了。以至于当爸爸带着礼物来为她庆祝生日时,她倔强地不肯与父亲相见。

离婚后,无论孩子归属于谁,他的生活环境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若想不造成负面影响,那不现实。但是,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就需要父母及时调整思想认识,及时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变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不是刚从一个失败中走出来,又亲手制造第二个失败。

如果离婚是一场情感战争的休止,那么孩子无疑是止战之殇。家破碎了,父母“单飞”了,但爱不能单行。孩子无论跟谁一起生活,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都请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生活无限接近从前,画圆孩子心中完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