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不合群,着重培养合作精神(1 / 1)

西西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可是却自私得要命,从来不肯与任何人分享她的东西。有一次,同桌在课间休息时拿她的MP3听了一会儿,她竟然怒不可遏地将同桌的课本扔了一地。

西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西西的自私行为完全可以从她妈妈的行为中找到根源。

西西的妈妈来自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去照顾她,尤其是西西姥姥,为了自己的发展,几乎月月都要出差,西西妈妈一年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几次。这一家人,可以说都是在各人顾各人。

因为从小就养成了只顾自己的行为习惯,西西妈妈结婚以后也没能改变。她和丈夫有着界限分明的空间,她的书房别人不可以随便进,她的东西别人不可以随便碰,因为那些都是她的,只属于她;她经常在钱上跟丈夫斤斤计较,尽管他们的收入挺高,但西西妈妈经常因为丈夫给婆婆一点儿生活费而发脾气。事实上,即便是跟自己的亲生父母,西西妈妈也是如此计较。但是,西西妈妈在给自己买东西时却毫不吝啬,昂贵的化妆品、名牌时装,说买就买。西西爸爸开始很不习惯妻子的做法,两人为此吵过很多次,最后,西西爸爸发现妻子的自私已然根深蒂固,也只好对她做出了妥协。

西西妈妈还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了女儿。有几次,西西把自己的课外读物借给了小伙伴,结果西西妈妈每次知道以后都要训斥一番。西西妈妈认为,西西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他们想看课外读物,应该让自己的父母买,而不应该借西西的,这是在占西西的便宜。在被妈妈骂了几次以后,西西也变得特别小气,她的东西谁也不借。

后来,西西越来越像妈妈了,她的房间别人不能轻易进,就算爸爸妈妈也要得到她的允许,而且她的东西一律不许别人碰,谁动了她就跟谁急,包括爸妈。

在学校,西西很不受同学的欢迎,同学们都认为她既自私又小气,不愿和任何人分享。对于这种评价,西西既伤心又困惑:伤心的是,她得不到别人轻易就能得到的友谊;困惑的是,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不知道这样做错在了哪里。

其实,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好的。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王东华先生所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打下的烙印。很多时候,我们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污染孩子纯真的心灵。当这种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又反过来说孩子自私,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不断成长的孩子,我们有必要扪心自问,孩子的自私有多少是我们亲自灌输给他的?其实,教子做人,首先是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1983年春天,玛格丽特·派崔克抵达“东南老人中心”,开始了她的物理治疗的独立生活。当该中心员工米莉·麦格修将玛格丽特介绍给中心人员时,她注意到玛格丽特盯着钢琴看的那一霎间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怎么了?”米莉问。

“没什么,”玛格丽特柔声说,“只是看到了钢琴,勾起我许多回忆。”米莉瞥向玛格丽特残疾的右手,默默聆听眼前这名妇女谈起她音乐生涯的辉煌过去。

“你在这里等一下,我马上回来。”米莉突然插口说。一会儿,她回来了,身后紧跟着一位娇小、白发、戴着厚重眼镜,并且使用助步器的女人。

“这位是玛格丽特·派崔克。”米莉帮她们互相介绍,“这位是露丝·艾因柏格。”她笑道,“她也弹钢琴,但她跟你一样,自从中风后,她就没办法弹了。艾因柏格太太有健全的右手,而你有健全的左手,我有种感觉,只要你们互相合作,一定可以弹出好作品。”

“你知道肖邦降D调的华尔兹吗?”露丝问,玛格丽特点点头。于是,两人并肩坐在钢琴长椅上。两只健全的手,一只是黑色,有纤长优雅的手指,另一只是白色,有短胖的手指,它们很有节奏感地在黑白键上滑动。从那天起,她们就一起坐在键盘前——玛格丽特残疾的右手搂住露丝背部,露丝无用的左手搁在玛格丽特膝上。露丝健全的手弹主旋律,玛格丽特灵活的左手弹伴奏旋律。

她们的音乐曾在电视上、教堂里、学校中、康复中心、老人之家给许多听众带来快乐。坐在钢琴长椅前,她们共享的东西不只是音乐。除肖邦、巴哈和贝多芬的音乐外,她们发现彼此的共通点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两人都失去了儿子,两人都有颗奉献的心,但若失去了对方,她们什么也办不到。两人同坐在钢琴长椅前,露丝听见玛格丽特说:“我被剥夺了音乐,但上帝给了我露丝。”显然地,这些年来她们并肩而坐,玛格丽特的某些信仰已经影响了露丝,露丝说:“是上帝的奇迹将我们结合在一起。”

每次读到这则故事就会让人想起那句话:“我们都是独臂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会飞翔。”只有相互帮助,才能战胜困难。

实际上,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而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孩子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有人曾经问日本的一位小学校长:“您办学最注重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教育孩子理解别人,与其他人合作。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能与人相互理解和合作,知识再多也没用。”

道理很简单,人与人之间明显冷淡的相互关系,必然导致人产生消极的劳动态度,给共同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而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养成与人合作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待到他长大成人以后,便很难弥补了。因此,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最要紧的是父母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严于律己,与朋友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人与人永远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遇事要无私,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孩子与朋友之间才能互相信赖、和睦相处。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因为只有在集体中,孩子才能切身体会到与人和睦相处、共同合作的好处。这可以让他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学习到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也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们要引导孩子体会到,自己的需要只是家庭中、集体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应该想到整个家庭、整个集体的需要。

此外,我们要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创造多一些的锻炼机会。孩子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性格中去,长大后会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人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而无所适从。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到。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蔼品质的儿童。我们对他人的热情、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能与别人和谐相处、默契合作的良好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