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学校公开课,家长们受邀前去旁听。一个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女孩,独自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看书。她翻了一会儿就坐在那里发起呆来,旁边一位家长认识这个女孩,便问她:“璐璐,你妈妈怎么没来啊?”
女孩撇撇嘴,不高兴地说:“她忘记给我拿语文书和练习册,回去取了,她总是这样,啥都忘。”
“哦……”那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回应了一个字,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离上课还有十分钟,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家长们则坐在最后两排旁听。
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孩子们也热烈地与老师互动着。课讲到一半,有敲门声,老师打开门,一位家长拿着书本快速走到那个叫璐璐的小女孩旁边:“宝贝,快!给你书!”女孩低声埋怨了一句:“妈,你怎么才来呀,都上课半天了。”那位家长没出声,一脸尴尬与愧疚,低头快步走到后两排落座。
下课后,那位妈妈快步走到女儿身旁:“宝贝,你的练习题都跟上了吗?”
“没有,前面的我都没跟上,我没有练习册啊!”
“你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合看一本的呀!”
“可我不能在上面记题写字啊,反正我是没听好。”
“没事,没事,等回去以后妈妈再和别的家长要答案,下次妈妈帮你想着,再别忘带就是了。”
听到这里,不禁要问:孩子的成长,这位妈妈你要全程代替吗?如果你总是习以为常地为孩子铺垫好一切,考虑好一切,那么孩子自己的成长呢?
其实,在不少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的作业拖到很晚,妈妈也会陪着孩子完成,有些妈妈甚至亲自上阵帮孩子解决难题;孩子磨磨蹭蹭眼看上学就要来不及了,父母也会想方设法把孩子准点送到学校;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带书就是忘记带作业,妈妈赶忙开车给送过去……妈妈爱子心切,总是想方设法帮孩子承担因其自身行为而产生的后果,为孩子的行为买单。
要知道,无论你看起来多么严厉,如果经常扮演“救生员”的角色,孩子就没有办法体会到自身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这种恶习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就会把大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会教育的妈妈重视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独立承担能够承担的责任。
清颜进入小学以后,妈妈就告诉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错的事情要自己承担,还和她“约法六章”。
(1)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不要依赖别人。
(2)凡事能早则早,不要等到时间快到了才心急火燎,这样是做不好事情的。
(3)做事要有计划,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哪做到哪。
(4)每天入睡之前,准备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本用具。
(5)如果粗心大意忘记了带东西,妈妈只提醒两次,如果第三次还忘,那就自己承担马虎的后果。
(6)有不会的问题,先自己查资料,如果不能解决,再和妈妈探讨,如果还不能解决,再去请教老师。在问老师这件事上,妈妈绝不代劳。
这样一路走来,清颜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越来越强,孩子慢慢养成了做事细致认真的习惯,虽然偶尔也有忘记,但她会很快调整过来,绝不会依赖父母,也从不用爸爸妈妈替她做,因为她觉得这些都是她自己应该做的。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孩子的成长,必须要由孩子自己来经历,凡事都要父母帮着做,什么时候他才能真正长大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独立完成,并且他们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而很多妈妈却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利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中国的妈妈们总习惯于提前帮孩子把路铺好,让孩子少走弯路,殊不知,这也让孩子们少了探索的经历,缺少了独立判断。
孩子的成长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只能协助,不能代替。家长的替代会给孩子埋下无能的种子,导致他们缺乏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马虎、拖延也会随之而来。孩子的成长需要体验,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受点罪、跌几个跟头,让他们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在挫折中悟出道理,锤炼本领,改掉毛病,为人生的成长积累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良好能力。
请记住我们的忠告,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