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准孩子有意见,索性他就没主见(1 / 1)

瓦妮莎女士来到中国工作,她很不理解一些中国妈妈的行为。

比如,有一次,瓦妮莎和几位女同事相约聚餐,除了瓦妮莎这个单身贵族以外,其他几位同事都把家里的小宝贝带了过来。

点餐时,瓦妮莎笑着问孩子们:“嘿,小家伙们,你们想喝什么饮料?”

谁知她的话音刚落,一位同事就替孩子回答:“小孩子是不应该喝饮料的,我家孩子还是喝杯牛奶吧。”

此言一出,另外几位同事纷纷附和:“我家孩子来杯白水就好了”“我家孩子也来一杯牛奶”……

这一幕,让外国友人瓦妮莎女士十分诧异:“我在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是为什么是你们在替他们回答?难道这帮小家伙连自己想喝什么都不知道吗?”

见瓦妮莎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众妈妈们异口同声:“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我们是为他们好!”

这话一说,瓦妮莎就更懵了:“孩子们喜欢什么,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吗?你们自作主张的‘为他们好’,他们真觉得很好吗?”

孩子们听到这位漂亮的外国阿姨说的话,都诧异地瞪大了眼睛,转而满眼期许地望向自己的妈妈,而中国妈妈们索性聊起了别的话题,对瓦妮莎女士的询问和孩子们的眼神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里,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很娇惯,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却从不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他们觉得应该怎样做,就要求孩子完全照做,从不考虑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只因为他们是家长,就似乎一切做法都是应该的、合理的。

这样在孩子身上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

如果父母总是不允许孩子发表意见,或是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的表达欲望长期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孩子的内心将无比失落,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自己受重视,甚至觉得自己说话都是多余的,长此以往,很容易变成一个孤僻的、怯懦的、不善交际的人。

锐锐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升中学了。可是,他却不善于语言表达,在众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这使得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同学们暗地里都叫他“哑巴王子”。

锐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原来,锐锐父母自有一套教育、管理孩子的特别办法。

锐锐从小到大,父母很少给他畅所欲言的机会,别人问锐锐问题,父母怕孩子回答不好,丢人现眼,总是自作主张地替他回答。有时候,锐锐刚刚说出一点自己的意见,就被父母强行打断:“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信口开河!”“爸妈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了,大人的话没错!”“我们说的话没错!”

还有时候,锐锐想和爸妈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却屡屡被父母无情拒绝:“你没看到大人正忙着吗?别捣乱行不行?一边玩去!”

有客人来到锐锐家做客,锐锐的爸妈则要求孩子一定要有礼貌,要懂事,大人们说话时,小孩子不许乱插嘴,最好是到别的地方去玩,让大人们清静地说话。

即使是一家三口闲聊,锐锐的话也经常被打断。比如,锐锐正说到兴高采烈处,父母却要突然纠正他的发音、用词,或者批评他的某个想法,等等,令孩子垂头丧气,谈兴全无。

即使是成人,当自己的发言屡遭别人打断或反驳时,也会兴致大减,缄口不言。因此,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多数孩子会逐渐变得寡言少语,缺乏表达意识,不愿独立思考、自主行事。这很自然,既然动脑子出主意、表达想法会被打断、否定,甚至受到批评指责,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渐渐地,锐锐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了,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不敢发表讨论意见,甚至都很少和同学们交流了。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他们不时地打断孩子的讲话,甚至阻止孩子讲话,不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不把孩子当成有思想的人,也就不会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思想,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尽到了他们管教子女的责任。

于是到后来,这样的父母往往会抱怨说:

“这孩子怎么不像别人家的小孩那么机灵?”

“这孩子怎么反应这么迟钝啊!”

“这孩子真倔,什么都自己做主,从不听大人的意见。”

“他一点儿主见也没有,到底该怎么办,他自己竟然不知道。”

这能怪谁呢?这是自食其果。

父母打断孩子的话,或阻止孩子讲话,孩子的思想表达不出来,孩子的意见不能发表出来,这样父母不能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指导,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一些孩子变得不善于口头表达,变得没有主见、怯懦、退缩;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变得独断、盲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家长应当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给孩子对等的地位,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教育学家认为,只有平等的、民主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意识、乐观积极的孩子,而专制的家庭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庸才。

父母应真正地给予孩子平等的地位,不打断孩子的讲话,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把孩子当成有思想的人,用心体会孩子的思想,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才是真正尽到了教育子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