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本文是欧阳修任滁州刺史时所作。文中生动描绘了滁州的山水景致,并由滁州在五代时为用武之地追溯到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业,继而称扬有宋以来休养生息的政策,描写了自己与民同游山水的快乐,并阐述了命亭名为“丰乐”的缘由。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治安、百姓安乐的责任感。
修既治滁之明年a,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b。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c,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d,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e,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f,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g,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h,而喜与予游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a滁:即滁州,在今安徽滁州市。
b滃(wěnɡ)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c太祖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d李景:即南唐元宗李璟,他因避讳后周信祖郭璟改名为“景”。
e皇甫晖:南唐江州节度使、充行营应援使。姚凤:常州团练使、充应援都监。
f畎(quǎn)亩:田地。
g掇:采取。
h岁物:收成,年成。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我担任滁州刺史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并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打听,在滁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泉源上面就是丰山,高耸挺立;下面就是深谷,幽冥深邃;中间有清冽的泉水,水势很大,向上喷涌。我仔细观看后,对这个地方很是喜爱。便凿开岩石,疏通泉水,开辟土地来修建亭子,与滁州的百姓来这里游赏。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大破李璟的十五万兵马,在滁州城东门之外活捉了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进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按照地图的记载,登上高处来眺望清流关,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活捉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已不在,也许天下平定后的时间很久了吧。自从唐代政治昏乱,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并起而争斗,互相对峙、成为敌国的国家,哪里数得过来?到了大宋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以前作为凭借的险阻,几乎都被铲除削平了。百年之间,漠然地只看见山高水清。想问问当年的战事,而经历过的人都已经死去了。如今滁州位于江淮之间,船只车辆、商贾、四方游客很少来到。百姓从一生下来,就与外界没什么联系,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以快乐的方式生活到死,谁能明白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普照了他们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偏僻宁静而政事简明,也喜欢这里民风的恬淡悠闲。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们仰望高山,低首听泉,采摘幽香的花草,在大树下休息,风霜冰雪来临的时候,山川秀美毕现,四季美景无不令人喜爱。又因民众喜得年成丰收,乐意与我同游而高兴。因此我本着这里的山形地貌,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之所以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的职责。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来给亭子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