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度过内战时代,自给自足,各安天命;丹麦人向欧洲腹地拓展,稳扎稳打,霸气初现;瑞典人也开始进入相对比较稳定的福尔孔王朝(Foikungar)时代,慢慢有将波罗的海囊括为自己内海的架势。
看起来,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北欧三王国也都会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中世纪后半期,到最后也能够成为我们现代人口中所讲的最理想的天堂国度。
不过,最终一个商业组织的兴起,彻底打破了北欧人平静的生活。
这个组织的名字,叫作“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
汉萨同盟,是一个由德意志北部城市为核心成立起来的保护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其中的“汉萨”也就是德语中的“Hansa”,其原本就是联盟的意思。我们今天看到的“汉莎航空”(Deutsche Lufthansa),其实就是因“Hansa”而得名。
汉萨同盟,最早是为了繁荣北海商圈的贸易而建立,宗旨是打击掠夺,打击海盗,终止一切不合理的通行税等。但后期已经慢慢扩展到了波罗的海商圈,同时在宗旨上也慢慢演变成武力保护贸易的模式。
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就是吕贝克。
传说当年狮子亨利经营吕贝克时期,就已经开始推动以吕贝克为中心的各种商业联盟。这种日复一日的经营,到了公元14世纪的时候已经初具规模。城市范围从德国威悉河口的不来梅(Bremen),一直绵延到了波兰维斯杜拉河口的但泽(Danzig)。于是到了公元1356年,以吕贝克为中心的汉萨同盟,正式宣布成立。
巅峰时期的汉萨同盟,城市数量高达一百六十多个。所跨越的范围包括德意志北部,条顿骑士团区域,还有瑞典南部等地区。其中在几个著名的大城市,西起伦敦,中间经布鲁日(Bruges),北至挪威的卑尔根(Bergen),东到诺夫哥罗德,处处都有汉萨同盟的商站。
按照常理来讲,以德意志王国为主体,形成类似的商业联盟并不意外。因为德意志王国长期以来得不到统一,大小邦国林立,各自为战。既然在政治上无法统一,索性采取一种商业的模式进行资源整合,也算是顺理成章。但是要知道所有的商业都涉及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必然产生矛盾。因此,以商业为目的的汉萨同盟,慢慢开始转变性质,由一开始纯粹的经济联盟,形成了后来的经济、政治、军事联盟。
这样一来,就出现问题了。
因为欧洲历史的开端,就是商业立国的古希腊。在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发展出蔚为大观的商业并不稀奇。但要知道,欧洲历史上的商业,无不跟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远的如迦太基王国,近的如诺夫哥罗德。以战争为手段,为商业保驾护航;以商业为幌子,推销政治、宗教、军事内核,历来是欧洲各国互相进行攻战的不二法门。
这事不看别的,看看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鸦片战争,就很清楚了。
所以,汉萨同盟这么一搞,立马牵扯很多人的利益。
崛起中的波兰和立陶宛,崛起中的莫斯科公国,还有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北欧三王国,不可避免地都会被拖下水。这个地区利益都归了汉萨同盟,就必然会有纷争,有纷争就必然会有对抗。
果不其然,该来的总会来,而且来得很及时。
公元1370年,汉萨同盟同丹麦宣战,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逼迫丹麦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斯特拉尔松德条约》(Peace Treaty of Stralsund)。条约规定,从条约签订之日起,丹麦外贸利润的百分之十五,都要如数上交给汉萨同盟。
耻辱,奇耻大辱。
要知道,汉萨同盟自成立之初,就刻意排除掉了两个丹麦城市——哥本哈根和赫尔辛堡(Helsingborg,今属瑞典)。如今一场大战,丹麦人成了最大输家。默默品尝这种耻辱的,就是在战场上输得一败涂地的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Valdemar IV),以及他的女婿——挪威国王哈康六世(Haakon VI)。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上帝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了北欧人一边。
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有个女儿,名叫玛格丽特(Margaret)。玛格丽特同时也是前面说的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妻子。玛格丽特在十岁这年,早早就嫁给了哈康六世,而后来两个人生了一个儿子——奥拉夫。而且奥拉夫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被指定为挪威的王储。
公元1375年,瓦尔德马四世去世。
由于老王的儿子死在了他的前面,因此王位继承者只能在女儿们中间考虑。
瓦尔德马四世活下来的女儿中间,一个是玛格丽特,另外一个叫作英格堡(Ingeborg of Denmark)。话说玛格丽特做了挪威人的媳妇,而英格堡则做了梅克伦堡公爵亨利三世(Henry III)的媳妇。老爹瓦尔德马四世同汉萨同盟交手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答应汉萨同盟死后把王位传给汉萨同盟成员之一的梅克伦堡家英格堡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Albert IV)。
只不过,两姐妹之中,更有手段的是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抢先一步,为奥拉夫加冕,奥拉夫也就成了丹麦国王奥拉夫二世(Olaf II)。
其实,也不全是玛格丽特一个人的功劳。
丹麦贵族们对于失败记忆犹新,对于梅克伦堡家族的人入主,也存在着极大的敌意。毕竟因为当时梅克伦堡家族的人,已经有一个在瑞典称王了。这个人就是亨利三世的亲弟弟,瑞典国王阿尔布雷希特(Albert)。
随后,在公元1380年,哈康六世去世,奥拉夫顺利即位,成为挪威国王奥拉夫四世(Olaf IV)。
这一年的奥拉夫,只有十岁,只能是玛格丽特代为摄政。
奥拉夫同学年纪轻轻就成了挪威和丹麦双王,但是他终究享不了这个福。
公元1387年,奥拉夫意外去世。
群龙无首。
一向富有反抗精神的丹麦贵族们又一次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们选择继续支持玛格丽特,并称呼玛格丽特为“挪威与丹麦摄政王”(Regent of Norway and Denmark)。除了汉萨同盟的压力,或许我们还应该考虑另外一个近邻的选择。公元1386年,来自立陶宛的大公雅盖沃,正式入主波兰王国,同时将波兰与立陶宛两个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玛格丽特继续执政,既是意气之争,又是现实考量。
从这个角度而言,丹麦贵族们确实很聪明。
当然,玛格丽特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当时的瑞典国王阿尔布雷希特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瑞典人民甚至称呼他为“无裤王”(King Pantsless)。瑞典贵族们于是就想出来一个以狼驱虎的好办法,来自瑞典的反对派们向玛格丽特授予“瑞典君主与统治者”(Sovereign Lady and Ruler)的荣誉称号,并且希望借兵,赶走阿尔布雷希特。
公元1389年,玛格丽特率挪丹联军,大胜阿尔布雷希特。并且随后,双方又用了六年的时间,争夺瑞典的核心城市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要知道,当时的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基本德意志化的城市。但玛格丽特依然用了长时间的耐心来征服并消化这座城市,并且在公元1395年,俘虏了阿尔布雷希特父子。
此后,玛格丽特释放了这对父子,并且要求他们三年内支付六万马克的赎金。
至此,玛格丽特一番辗转腾挪,基本拿下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统治权,可谓大权在握,风头无二。
公元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瑞典小城卡尔马(Kalmar)召开会议,宣布三国合并为“卡尔马联盟”(Kalmar Union)。三国将拥戴同一个君主,并且在此基础上各自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然而,这个拥戴的君主并非玛格丽特本人,而是由玛格丽特指定的她本人的一位亲戚,年仅十六岁的艾立克三世(Eric of Pomerania)。玛格丽特又一次以摄政的名义,退居了二线。
这样算下来,从1387到1397年,玛格丽特实际在位做女王的时间,只有十年。又过了十几年,公元1412年,鞠躬尽瘁的玛格丽特死在了公差的路上,死因是感染了当时肆虐欧洲的黑死病。
在欧洲黑死病病史上,玛格丽特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感染者。
公元1398年,阿尔布雷希特的赎金无法支付完成,于是他的瑞典王位,被正式免除。与此同时,汉萨同盟以整个联盟的名义,承认了瑞典对于斯德哥尔摩的永久拥有权,以换取玛格丽特能够支持汉萨同盟在其境内保留商业特权。几十年后,公元1436年,斯德哥尔摩正式升级,成为瑞典王国的首都。
卡尔马联盟从1397年成立,一直延续到了1523年6月6日(瑞典国庆日)瑞典王国重新独立。联盟因对抗汉萨同盟而起,而又因为汉萨同盟派兵支持瑞典王国闹独立而终止。期间虽然丹麦与瑞典矛盾重重,但这个联盟却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它在特殊年代的作用。三国合一的时期,刚好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汉萨同盟、波兰立陶宛联合、莫斯科公国崛起,甚至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的开拓。但就是在这样一段艰苦岁月里,这个联盟足以傲视整个欧洲。
当然,卡尔马联盟期间,丹麦与瑞典结下了梁子,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与此同时,丹麦与挪威的王国联合,又持续了四百年,从此两国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甚至直到今天,当年从挪威划过来做嫁妆的格陵兰等地区,一直还握在丹麦人手中。
此外,卡尔马同盟期间,丹麦人曾经挥师南下,拿下了原属于德意志王国的石勒苏益格(Sleswick),荷尔斯泰因地区(Holsatia)。这件事情也为将来两国之间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1) 作者注:这里的儿子,指的是英王埃德蒙德,Edmund Ironside,埃德雷德一婚所生。
(2) 作者注:只有英格兰,没有丹麦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