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转向(1 / 1)

哈拉尔三世出征英格兰的三百条战船,最终只有二十四条返回挪威,他的两个儿子当时就在返航的船上。其中,有长子马格努斯二世(Magnus II),还有次子奥拉夫三世(Olaf III)。

兄弟两个齐心协力,保证了惨败之后的挪威王国的稳定。

再之后,从公元1130年到公元1240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在基督教和封建制的建设上还处于最原始阶段,很多法律条文尚嫌欠缺。因此挪威进入了一个大混乱时期,史称“挪威内战时代”(civil war era in Norway)。

其实,对于中世纪的挪威来讲,内战未必就是坏事。

首先,我们曾讲过关于挪威的一些地理地缘特点。由于峡湾等地貌的存在,再加上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挪威是世界上少有的很难自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地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就挪威的地缘条件而言,分裂是常态,统一才是变态。既然如此,如果不能从内部产生统一的力量,或许保持分裂,又或许从外部引入统一的动力,才是正道。

此外,就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而言,即便一个统一的挪威王国出现,也很难同周边邻国进行争霸战。古代不像现代,当时人们最看重的是农林牧副渔这些最基本的生产条件,而对于挪威人来讲,除了渔业资源几乎一无是处。我们不要拿今天的经验来对比古代,今天的挪威盛产石油,拥有非常好的渔业资源以及旅游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全民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但在古代,这里的人们首先要承受极寒与极夜的挑战,还要忍受缺衣少穿,在这种情况下,挪威王国很难保有大量的常住人口。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公元11世纪到公元14世纪这三百年间,挪威王国的人口总量,仅仅是从总人口十五万,增加到了四十万。这样的人口保有量,是根本无法在列强之间纵横捭阖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哈拉尔三世之败,就是对挪威王国最大的警示。

所以,一百多年的内战,挪威长期以来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的中央政府,反而是为挪威王国增加了一层保护色,让它顺利地度过了中世纪最开始的那段日子。

所以,此后的历史发展,丹麦和瑞典开始唱主角。

北海大帝国给早期的北欧人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他们冥冥之中觉得,只有真正强大的君主,才能建立一个像克努特大帝一样的大帝国。这种心理暗示,有点像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真正强大的君主才可以进军罗马,获得加冕,并且才能够一统德意志本土以及北意大利。

因此,像哈拉尔三世一样梦想一统北海沿岸的,依然后继有人。

我们前面已经说到,斯凡二世后来继承了丹麦国王的头衔,他有个儿子,叫作克努特四世(Canute IV)。克努特四世后来也做了丹麦国王,他在位期间,也曾经筹划征服英格兰。但这个计划最终胎死腹中,而这位克努特四世,也最终成了丹麦农民起义的殉难者。只是,因为这位国王对教会的虔诚,他死后也被罗马教廷尊称为“圣克努特”(Canute the Holy或 Saint Canute)。

真正让丹麦人摆脱了“北海大帝国”迷思,开始集中精力守望欧洲大陆的君主,是瓦尔德马一世(Valdemar I)。瓦尔德马一世在位期间,丹麦人新建了哥本哈根(Copenhagen),并且从此哥本哈根就成为丹麦的中心城市。

以此为根据地,丹麦人开始慢慢向欧洲腹地发展。

在瓦尔德马一世的率领之下,丹麦人成为日德兰半岛一霸,并且向南同文德人开战,占领了文德人所在的吕根岛(Rügen),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等地区。在同化文德人的历史进程中,丹麦人的确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并且在随后不久,丹麦人把吞并的文德人易北河以北的区域,有计划地部分赠送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狮子亨利,并且向红胡子腓特烈宣誓效忠。

因此,瓦尔德马一世不仅一统丹麦,而且还为丹麦人建立了中世纪早期霸权,早早就开始拓展日德兰半岛、德国北部以及波罗的海东岸等地区。

丹麦人在12世纪后半叶的开拓,为这个国家在中世纪的强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