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亚平宁半岛(还差山南高卢)的罗马共和国,意气风发。
或许,当时的罗马人想说一句——我也想低调一点,可是实力不允许啊。
确实,整个亚平宁半岛,罗马人从未遇到真正的对手。按照中国历史的参考标准,从部落联盟到部落兼并,从偏居一隅到基本一统意大利,罗马人在短短两百多年中,走完了中国历史两千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故事的发生地,是比中华核心区要小得多的亚平宁半岛,但罗马人的扩张速度以及罗马人吸收外来文明并消化成长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当罗马人第一次站在亚平宁半岛最南端,面对着碧波万里的地中海时,他们心中底气却是不足的。
当时的地中海,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拓展,各路海洋文明在这里纵横驰骋,腓尼基人和古希腊人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却唯独与罗马人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要从根子上说,当时的罗马人,甚至连稍微复杂点的造船技术都解决不了。
当时的地中海霸主另有其人,他们是迦太基人。
迦太基这个名字在我们前文曾经出现过。罗马城的精神祖先埃涅阿斯,曾经在特洛伊之战战后逃亡到古国迦太基,并且在异国他乡结识了迦太基的女王蒂朵。然而,埃涅阿斯却在奥林波斯众神的煽动之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蒂朵的温柔乡。在这之后,才有了埃涅阿斯一行辗转来到拉丁姆的后续故事。而且我们还知道,当时悲痛欲绝的蒂朵还发下毒誓——迦太基与埃涅阿斯的后人永世为仇。
当然,如此凄美的故事,我们认为不过是一则神话。
现实中,迦太基这个国家被认为是腓尼基人所建立。其实腓尼基这个名字,在前文出现过很多次了。整篇文章的开端,那个骑着宙斯所化神牛漂洋过海的欧罗巴,就是腓尼基公主。腓尼基其实就是闪米特语里的“迦南”,那么来到古希腊人口中,迦南就是希腊人的发音,变成了“腓尼基”。腓尼基只是一个笼统的地域概念,大概在地中海东岸,黎凡特地区北部靠海的一个狭长区域,应该就是今天地中海东部靠北的黎巴嫩,叙利亚海岸。
腓尼基文明在出现时间上大大领先于希腊文明,到公元前12世纪的时候就率先达到自己的极盛时期。在某种程度上,腓尼基文明哺育了后来的古希腊文明。腓尼基人的航海技术、商业传统、城邦文化,极大启发了后来的古希腊人。而且我们今天看到的希腊字母,就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在古希腊字母的基础上,才出现了古罗马的拉丁字母。
腓尼基文明的黄金时代,始于腓尼基人漂洋过海来到今天非洲突尼斯北部海岸,在今天的突尼斯城附近创建了新城迦太基城(Qart-?ada?t)。在迦太基城的基础上,诞生了古迦太基王国(Carthaginian Empire)。从今天的考古学成果上来看,古迦太基文化的确要早于古罗马文化,甚至要早于传说中的罗马王政时代。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年蒂朵的故事虽然是神话,但也许确实也有那么一点点现实依据。
其实,压根用不到迦太基人的老祖奶奶蒂朵出马。在当时的现实中,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恩怨情仇,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调和的。
迦太基人依靠自己强大的航海技术以及对外贸易所创建的商业帝国,早早就确立了在整个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迦太基巅峰时期,非洲北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科西嘉岛(Corsica)、撒丁岛(Sardegna)、西西里岛等区域,都是迦太基人的势力范围。然而我们知道,环地中海地区在地理结构上就是天生为海外贸易而生的。在没有一个绝对霸权确立国际秩序之前,如果某一个国家垄断了贸易特权,就必然会引起地中海区域的海权争端。
早年在东地中海呼风唤雨的古希腊世界诸小国,就曾经谋求进入西地中海。公元前6世纪时,迦太基人跟古希腊人多次在海上兵戎相见。我们上一个小节所提到的皮洛士转进西西里岛,其实就是在帮助西西里岛的诸多希腊城邦对抗迦太基。那么当皮洛士灰溜溜退兵,罗马人彻底占据亚平宁半岛南端之后,也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旨在控制整个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因为,亚平宁半岛距离西西里岛,实在是太近了。两者之间的狭窄水道,被称为墨西拿海峡(Strait of Messina)。墨西拿海峡南北长达三十九公里,最窄处的距离达到了三点二公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中国福建的金门与厦门,金门与厦门之间只有十公里,而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金门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厦门这边竖立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字样。而在欧洲,墨西拿海峡能够达到三点二公里,之前提到的达达尼尔海峡甚至能够达到一点二公里,不得不说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如此之近的距离,基于地缘政治安全考量,海峡两岸压根就不可能划海峡而治,也就无怪乎古希腊人一定要同时占据西西里岛与亚平宁半岛南端这两个势力范围。这个道理,就跟之前的土耳其海峡两岸,爱琴海钻戒两岸的势力,一定要想方设法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是一个道理。
公元前275年,皮洛士的势力被彻底赶走,留下来的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也就必然会隔海尴尬地看着彼此。虽然他们当时未必十分清楚这样的隔海对峙意味着什么,但无论罗马人还是迦太基人的卧榻之侧,都不会允许一个军事强权酣然大睡。
一场战争,已经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