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史可法,你们来杀我吧!”(1 / 1)

01 扬州督师

作为崇祯元年(1628)的进士,史可法最初的人生并不辉煌,甚至还有点“不光彩”。这么说的理由是,朝廷对他寄予厚望,派他到各地平叛,他的成绩却不怎么样,一个也没搞定,并因此而于崇祯十一年获罪。朝廷还算不错,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第二年,史可法岳父去世,他离职回家奔丧,丧事期满后朝廷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上任伊始,史可法就弹劾、罢免了三个不称职的督粮道,大力疏通南河,对漕务进行了比较大的整治。朝廷对他“戴罪立功”的结果还算满意,将他调任为南京兵部尚书。

担任兵部尚书后,史可法针对军队战斗力低下提出八条改革措施。然而,这些措施还没来得及实施,北京就被李自成攻占了,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建立南明政权,并设江北四镇,任命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史可法本不赞成朱由菘当皇帝,原因是朱由菘不仅迷恋酒色,行事还极为荒唐,但马士英和魏忠贤的余党操纵了南明政权,为了避免可能的内部冲突,史可法在这件事上未能坚持原则。

不与这帮人待在一起,是避免发生冲突的最佳方式,于是他主动要求到前方统率军队。

史可法没想到,他虽然是兵部尚书,军队却不好统率。江北四镇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些浑蛋,尽干些争夺地盘、纵兵残杀百姓的坏事。好在史可法的威望极高,那些将领勉强还能听他的号令。他让他们驻在扬州周围。

坐镇扬州指挥军队的史可法,从此有了个史督师的“外号”。

02 五次拒降

顺治二年,打败了李自成的清军大举南下,领头的是清军最会打仗的豫王多铎。在史可法的指挥下,江北四镇将士还算卖力,也打了一些胜仗。

关键时刻却出了乱子,专横跋扈的马士英、阮大铖惹火了驻守长江中下游的左良玉,一气之下,左良玉做了一件糊涂事:发兵攻打南京,朱由菘急令史可法救援。

史可法率领军队刚过长江,就得到左良玉兵败而死的消息。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传来清军逼近扬州的消息,史可法急忙赶回江北,下令江北四镇军队驰援扬州,听他调遣的却只有总兵刘肇基,其他将领对史可法的命令充耳不闻。

清军源源不断地开来,多达十万之众,史可法手中的兵力,只有区区一万。史可法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一场鸡蛋和石头的碰撞,还没开始就有了结果。下定与扬州城共存亡的决心后,他开始给远在南京的母亲和妻子写遗书。

多铎虽然是员悍将,打仗从不含糊,但也有灵活的一面,能够不战而胜总是好事,所以他打算来个先礼后兵,派人来劝降。史可法的回应很简单,看都不看来人带来的劝降书,直接烧掉。多铎不死心,继续派人劝降,史可法如法炮制。

当第五封劝降书被史可法烧掉后,多铎终于失去了耐心,恼羞成怒的他下令包围扬州。

大战一触即发,怕死鬼开始为自己打算。第二天,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趁夜带走本部人马投降清军。面对守城力量更加薄弱的局面,史可法不得不向弘光帝求援,弘光帝却置之不理。

多次劝降无果,多铎开始指挥清军攻城。在双方兵力、武器都悬殊的情况下,史可法领导扬州军民誓死抗敌,击退清军无数次进攻,三天过去了,扬州城依然牢不可破。

多铎调来西洋大炮,对准史可法亲自防守的西门猛轰,炮弹雨点般落下,城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清军潮水般涌入。悲愤万分的史可法拔剑自杀,部下见状,急忙将他的佩剑夺下。

此时的史可法只求速死,无奈拗不过部下,被部下强行拉走。当史可法被部下保护着走出小东门的时候,迎面碰到一群清兵。此时此刻,史可法身上的明朝官员服饰是那么显眼,但清兵显然不认识他,喝问他是谁,出于不连累部下的考虑,史可法大声说:“我就是史可法,你们来杀我吧!”

03 英勇就义

史可法被俘,是多铎期待已久的消息。他不仅不打算怪罪这个让他损失巨大、焦头烂额的敌人,还对他以礼相待,口称“先生”,并许以高官厚禄。

这是多铎最后一次劝降,仍然以失败告终。多铎一连劝了三天,得到的回应除了骂不绝口,就是这句话:“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

多铎最后一次劝降史可法的过程,一个叫温睿临的目击者留下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豫王(多铎)很友好地召见了史可法,说:“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

史可法回答道:“我此来只求一死耳。”

多铎问道:“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

史可法答道:“彼受先帝厚恩而不死,其不忠于尔国明矣。我岂肯效其所为?”

面对史可法的毫不动摇,黔驴技穷的多铎说:“既然你想当忠臣,在下就成全你。”史可法一声冷笑:“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

史可法被杀后,多铎对他顽强抵抗而导致清军伤亡惨重非常恼怒,惨无人道地下令清军屠杀扬州百姓,这种报复性杀戮持续了整整十天,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惨案,史称“扬州十日”。

长达十天的屠杀,扬州百姓被杀八十万。

史可法英勇就义后,养子史德威进城寻找养父遗体。面对太多太多的尸体,加上天气炎热,很多尸体开始腐烂,无法辨认,史德威的寻找没有结果,他只好把养父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笏板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这就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04 精神长存

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说过这样一段话:“明末的反清不是民族斗争,也不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史可法、刘宗周、黄道周、沐天波、郑成功、张煌言、余应柱、熊汝霖、钱肃乐、张名振、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李定国、吴贞毓、王翊、张同敞、冯京第、董志宁、阎应元等,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可惜他们失败了!”

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不屈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抵抗外来之敌的利剑和坚强堡垒,成为中华民族多难兴邦、愈挫愈强的强大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可法之类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