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努尔哈赤悍然攻明
1619年,大明王朝注定有一劫。
那一年,明朝内争激烈、防务松弛(实际上,明朝这两个毛病早就有了),后金(清)努尔哈赤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干一票大的。召集诸臣讨论后,他决定采用的用兵方略是分三步走:先打辽东明军,然后吞并叶赫部,最后夺取辽东。
决心既下,后金开始做必要的准备工作:扩充军队、修治装具、派遣间谍、收买明将、刺探明军虚实。经过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努尔哈赤发表“讨明檄文”,历数明朝对他们的“七大罪状”,这就是所谓的“七大恨”。
哪“七大恨”呢?简单点说就是:
1.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后金国)。
3.明朝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卫叶赫,抗拒建州。
5.叶赫由于得明朝的支持,背弃盟誓,将其“老女”转嫁蒙古。
6.明朝发兵逼令后金部谴退三十里,立碑占地,将房屋烧毁,禾苗丢弃,使后金无居无食,人人待毙。
7.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讨明檄文”一发,举国震惊。这个“国”,当然是大明王朝。努尔哈赤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没等明朝回过神来,他立即率领两万军队,向明朝发起进攻。
抚顺等地接连失陷,明神宗震惊不已,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神宗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出兵辽东,一鼓作气把建立不久的后金政权干掉算了。
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战役”,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
02 熊廷弼临危受命
1619年二月,明朝调集二十四万大军,云集辽沈,兵分四路,直捣后金政治中心赫图阿拉(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当时,后金的八旗兵力只有六万多人,与明军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努尔哈赤这个军事奇才一点也不怕,“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大败明军。
努尔哈赤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明军自从遭此惨败,不仅失去了大部分辽东领土,在战场上也完全陷入了被动,被迫采取守势,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大败而告终,主帅杨镐引咎辞职,后被其继任押解进京。这样一来,辽东经略一职就空了,经廷议,都觉得老将熊廷弼比较合适,于是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走马上任之时,开原、铁岭已成了后金的地盘,沈阳军民纷纷逃亡,知州李尚皓也准备逃走。熊廷弼为了稳定军心民心,不仅抓了李尚皓,还杀了逃将刘遇节等人。
除此之外,其他该做的事一件也没落下: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地要冲,“互为应援,守备大固”。熊廷弼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
03 奸贼误国欺君
熊廷弼明白,和实力大增的后金军硬碰硬,结果一定不会是他想看到的,所以他只能采取以守为主的策略,反对轻率作战,不给后金军可乘之机,并联合朝鲜对后金进行牵制。这些办法效果还不错,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直到1620年。那年八月,明神宗驾崩,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沈阳,但没占到便宜,熊廷弼亲自督阵,将后金军击退,辽东局势基本稳定下来。
安心日子没过几天,就有人唯恐天下不乱了,这人就是被抓了的那个前辽东经略杨镐的叔父杨渊,他怪熊廷弼当初不仅不保奏杨镐,反而把他押解进京,于是他与和熊廷弼有矛盾的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等上疏弹劾熊廷弼,说他“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
那时候,坐在龙椅上的人是明熹宗朱由校,他不问青红皂白,就下诏把熊廷弼关进监狱。眼看就要杀头,左辅杨涟急忙上疏挽救,才保住熊廷弼一条老命,一切职务当然被革了个精光。朝廷让一个名叫袁应泰的人替代熊廷弼。这人估计是个草包,任职不到一年便把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丢了,他本人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成了后金的囊中物。
谁说历史不能假设?假设杨镐他叔父杨渊、御史冯三元等人不把私人恩怨置于国家之上,以“误国欺君”的罪名弹劾熊廷弼,辽河以东怎么会丢?他们和历史上那些真正误国欺君的混账一样,拿着国家的俸禄,好事不做,坏事做尽,他们心里其实早就没有了国家、人民的位置,因为那里早就被他们自己的私心占满了!
04 搭档不是一条心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任由局势继续恶化下去!朱由校只好把熊廷弼从监狱里放出来——我说老熊啊,大人不记小人过,过去的事就让它翻篇吧。熊廷弼说:皇上别说了,主意老臣已经想好,我们应该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然后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同时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
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后,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并再次让他担任辽东经略。与此同时,朝廷擢王化贞为巡抚,希望他们成为一对好“搭档”,共同把这块地盘守好。
王化贞虽然不是草包,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这个人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既轻敌又胆儿肥——你老熊以守为主的那一套太保守了,咱们应该主动出击,三个月之内,保证**平后金。
也就是说,这两人一开始就下的不是一盘棋,一个主战,一个主守,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他们懒得争了,让朝廷争去。朝廷争论的结果是:对王化贞的主张说可以,对熊廷弼的策略说不,对其之前采取守势取得的成果直接无视。王化贞说,老熊啊,说你老了你还不服,现在服了吧?你且一边休息,看我的!于是他“分”走大部分兵力,仅留给熊廷弼几千人。他还不听这个上级的节制,打算利用李永芳这个明朝降将做内应,对后金军发动进攻。
谁知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努尔哈赤就先下手了,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朝河西打来。
05 辽东尽失
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渡过辽河,攻占了西平堡。王化贞急忙调出广宁、闾阳守军,让他们去攻打后金军,结果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屋漏偏遭连夜雨,后金打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兵变,打开城门,把后金军放了进来,广宁沦陷。狼狈不堪的王化贞好歹逃出了广宁,在一个叫右屯的地方见到熊廷弼,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熊廷弼嘲笑王化贞,你那个用六万军队三个月**平后金的计划,实施得怎么样了啊?王化贞说,老熊啊,风凉话就别说了,事到如今,咱们还是想个办法阻击后金军吧。熊廷弼说,晚了,没用了,事情是你搞成这样的,烂摊子还是你自己收拾吧。
熊廷弼说完这话,就撤回了山海关。王化贞也退入关内。
就这样,山海关以东的整个辽东,完全归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下令把辽河以西的百姓,全部驱赶到辽河以东,以惨绝人寰的方式,杀得一个不留。
之后不久,明廷逮捕了王化贞、熊廷弼,后经刑部和大理寺审判,二人被处死刑。
有人说,熊廷弼放弃山海关外的所有据点撤回关内,是明朝所有叛徒都想做而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而他之所以做出如此蠢事,是和王化贞赌气的结果。
拿军国大事赌气,这个气赌得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