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诈骗盐运使为什么未被追究?(1 / 1)

01 卷入科场舞弊

众所周知,唐伯虎很有才,不仅画好,诗也不错,尤其是他画的仕女画,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这个“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命运却很悲摧,一生坎坷,晚景凄凉。

唐伯虎祖籍晋昌(山西晋城一带),北宋时家族南迁,到南京、苏州经商,唐伯虎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敏,是个“神童”,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失去了机会。

可以说,他是被一个名叫徐经的家伙害了。与他同路赶考的徐经是江阴一个富二代,其父是个巨富。徐经怕自己考不上,暗中花钱收买主考官的亲随,考前得到试题。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虽然做得机密,还是败露了,唐伯虎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被捕入狱。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刁钻古怪,很多考生都很抓狂,一筹莫展,但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而且文辞优雅,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一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的人听见,并且传了出来。

在此之前,唐伯虎和徐经到京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后,唐伯虎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过序。那时就已让人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么说,就给平时嫉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那些人纷纷启奏皇上:主考官程敏政受贿泄题,希望上面严加追查,否则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02 出狱后贫困交加

徐经入狱后禁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伯虎。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推翻了自己先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唐伯虎是无辜的。皇帝下旨“平反”。前主考官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气得生疮,毒发身亡。唐伯虎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连芝麻官也算不上,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侮辱,令他感到羞耻,拒不就任。

如今看来,唐伯虎的小心脏很脆弱,禁不起打击。当然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不小,从此他心灰意冷,“绝意仕途”,发誓一辈子不当官。回家后他借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来他果然靠卖画为生,贫困交加,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老婆又离他而去,他自己又不会持家,生活非常艰难,以至于常向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借钱过日子。

和唐伯虎相比,祝枝山也非浪得虚名,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狂草尤其棒,颇受世人赞誉,时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两人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3 居然敢骗盐运使

据当时的文学家冯梦龙记载,唐伯虎和祝枝山二人经常扮作叫花子,在闹市击鼓唱“莲花落”,就像现在耍猴一样,只不过他们耍的是自己。实际上就是乞讨,讨得的钱用来买酒喝。二人玩得不亦乐乎,还讥讽李白不懂此乐。

有一天,两人连买酒的钱都没有了,就打算去骗钱。他们一番商量,目标锁定盐运使。为什么是盐运使呢?因为盐运使有钱。那时候最有钱的,莫过于盐商和盐运使了。于是他们各穿一件道袍,大摇大摆地来到盐运使府上,自我介绍说他们是玄妙观的道士,此番是来“募缘”的。盐运使不仅不给钱,还发了怒,让下人立即轰走,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二人忙说:“我们不是普通的道士,认识很多社会名流,唐伯虎、祝枝山等都是我们的结拜兄弟,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您若不信,可以当场验证。”半信半疑的盐运使指着旁边一块像卧牛的石头,令他们以此为题作诗一首。这正是二人的拿手好戏,他们便你一句我一句,吟出七律一首:

嵯峨怪石倚云间,

头角峥嵘势俨然。

苔藓作毛因雨长,

藤萝穿鼻任风牵。

长眠不食溪边草,

无力难耕陇上田。

怪杀牧童鞭不起,

笛声斜挂夕阳烟。

盐运使这才信了,问他们有什么事。二人说:“玄妙观破损严重,急需修复,想请您帮忙,您帮了这个忙,一定会流芳百世,因为我们要立一块功德碑,将大人的名字刻在上面。”盐运使很高兴,但让他出钱,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于是他修书一封,让下面两个县各出资五百两,作为修复玄妙观的经费。唐祝二人手持盐运使的文书,顺利地拿到了钱。后来,盐运使路经玄妙观,只见该观依旧破破烂烂,忙问观主怎么回事,观主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一番话,才让盐运使明白被骗了。

出人意料的是,盐运使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对唐祝二人行骗之事未予追究,有人说他是因为爱才,不忍心追究,又有人说他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他要是追究,难免不被上司知道,还有他的好?你这个蠢材,既然这么容易上当受骗,那就别当这个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