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5年赵鞅去世,死后谥号“简”,又被后世称为“赵简子”。赵鞅的儿子赵无恤继任赵氏族长。
赵简子死后,智氏的智瑶继任为中军将,智瑶是晋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中军将,也是最后一位中军将。
智瑶当初被挑选为智家的继承人,在智家是经过一番争吵的。智宣子觉得儿子智瑶一表人才,身材高大,能文能武,果敢刚毅,是未来智家族长的不二人选。可是智家的一位长辈,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叫智果。智果对智宣子说,智瑶什么都好,就是刚愎自用,这样会害了智家,不如改立智家其他孩子为继承人。
智宣子十分宠爱智瑶,执意立智瑶做继承人,于是种下了家族灭亡的祸根。
其实,智瑶在中军将位子上干了二十二年,能干这么久,他是有一定能力的,要怪只能怪他同时期最大的竞争对手赵无恤,赵无恤的实力实在太强了。
如果把战国时的赵国比作一座大楼,那么赵鞅就是打地基的人,赵无恤就是搭建大楼框架的人。
赵无恤不是嫡子,他的母亲是狄人,所以他从小在赵家地位低下。随着时间的增长,赵无恤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表现优异的赵无恤立马被赵鞅注意到了。因为赵鞅的嫡长子伯鲁是个反应迟钝的孩子,很平庸。
赵家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嫡长子如果不行的话,可以立庶子作为家族接班人。赵无恤就这样被赵鞅立为家族接班人。赵鞅的眼光非常准,正是这位赵无恤将赵家从危难之中救出,并带入辉煌。
作为中军将的智瑶心里清楚,四卿里赵家的势力最大,如果任由赵家发展下去,整个晋国将落入赵家人的手里。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联合韩、魏两家一同灭了赵家。
智瑶带着自家的私卒攻打晋国旁边的中山国,抢占了不少土地。想扩张自己领地的不止智瑶一个人,赵无恤也对赵家领地旁的代国(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动起了心思。
代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东接燕国,南接中山国,北面是匈奴,又与楼烦接壤。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夺取中山国与楼烦都是从原来代国的位置出发的。更重要的是,代国盛产马匹,拥有重要的战略资源。
赵无恤的老爹赵鞅刚死没多久,赵无恤还在服丧期间,就来到夏屋山,邀请代王来赴宴。代王是赵无恤的姐夫,面对小舅子的盛情邀请,就带着为数不多的随从来了。可代王哪知道,赵无恤摆下的是一桌鸿门宴。
宴会上,赵无恤与代王两人边喝边聊,哪知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负责给代王斟酒的人,用斟酒的铜勺杀了代王。随后伏兵一拥而上,把代王的随从全部杀掉。代国群龙无首,赵无恤带着私卒,迅速吞并了代国。
由此可以看出,赵无恤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六亲不认。
向外扩张不能满足这几个大家族的胃口,于是他们瞄准了曾经的范氏与中行氏的土地。自从范氏、中行氏被赶出晋国,他们的地就归了晋国国君。智瑶作为中军将,带着赵、魏、韩三家把范氏、中行氏土地给瓜分了。
当时在位的晋出公既愤慨又无奈,他没有任何能力去组织四卿,只能乞求齐、鲁两国帮助他夺回国君之位。没有实权的国君想借外部势力夺回权力,这个想法相当天真。
四卿听说晋出公有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把他赶出了国,立了晋哀公当傀儡。从此晋国真正的国君就是智、赵、韩、魏四大家族。
中军将智瑶成为晋国的一把手,他一直想把最大的敌人赵氏消灭掉。所以他经常拉拢韩、魏两家。有事没事喊上韩、魏两家族长一起吃个饭,叙叙感情。
有一次智瑶邀请韩康子与魏桓子来吃饭。可是智瑶情商不是一般的低,请韩、魏两家族长来吃饭,本来是一个发展感情的社交活动,人家两大族长,谁家没好吃的,也不差你这一顿,来赴宴完全是卖你的面子。谁知智瑶却把本该友好互敬的饭局搞砸了。
在宴会上,喝大了的智瑶开始拿韩康子开玩笑,开完了又拿魏桓子的家臣开涮。韩康子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怒火中烧了。在一旁的魏桓子,也觉得智瑶这家伙不上道,打狗还看主人,智瑶竟完全不把魏氏放在眼里。
狂妄的人一旦没有人劝阻,他将会变得丧失理智,肆意妄为。智瑶下一步要把最强的敌人赵家消灭。
公元前455年,智瑶为了找借口讨伐赵氏,故意对赵、魏、韩三家说:“现在国君家的土地太少了,我们四家土地太多了,为了国君更有尊严地活下去,我们不如各拿出自己一万户的城邑给国君。我智氏带头拿出一万户的城邑交给国君。”
赵、魏、韩知道智瑶现在是晋国的一把手,他哪会替国君着想,真正的目的是想削弱他们三家。实力比较弱的魏、韩两家只能老老实实上交了一万户的城邑。
轮到赵氏时,赵无恤只回复了一个字“滚”。
收到赵氏“滚”的回复后,智瑶高兴了,因为这正是他需要的。赵家你敢不上交土地,你就是与国君作对,我要代表国君讨伐你。
于是智瑶胁迫魏、韩两家出兵攻打赵氏。赵无恤立马逃亡到主基地晋阳,在那里坚守不出。
智、魏、韩三家军队攻打晋阳三个月,损兵折将。智瑶急了。晋阳作为赵家的主基地,城池高大坚固,城里囤积了够他们吃几年的粮食。光靠人力想摧毁这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几乎不可能。就在智瑶急得到处走的时候,他发现晋阳旁边靠着汾河,于是一条毒计从脑中冒出。
智瑶命令人掘开汾河倒灌晋阳,汹涌的汾河迅速把晋阳给淹了。然而智瑶低估了晋阳城内军民的决心,城内军民都受过赵氏的恩惠,他们铁了心跟赵氏混。
晋阳城就这样在水里泡了三年,城内的粮食快吃光了,再这样下去就要吃人了。眼看就要城破之时,赵无恤的一个叫张孟的家臣,向赵无恤请命,愿意作为赵氏代表前往魏、韩两军大营,看能否让赵、魏、韩三家联合,给智氏反戈一击。
反正被困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死马当活马医吧。赵无恤同意了张孟的请求。
令张孟没有想到的是,他到了魏、韩两家大营内,竟然受到了热烈欢迎,韩康子、魏桓子都说:“你怎么不早来啊!我们等得好苦啊。”
韩康子、魏桓子对赵家使者如此反应,都要怪智瑶。
有一天智瑶带着韩康子、魏桓子在晋阳城外巡视晋阳受灾情况,情商极低的智瑶管不住自己的嘴,随口说了一句让在场的韩康子、魏桓子冒冷汗的话:
“我原本不知道用水淹竟然可以消灭一座城池!安邑靠着汾水,平阳靠着绛水,下次谁要是不听话,我就用水淹!”
安邑是魏氏的主基地,平阳是韩氏的主基地,智瑶这么一说,分明是想把水淹战术发扬光大,用在对付魏、韩两家。韩康子、魏桓子陪智瑶视察完毕后,回到各自营帐,寝食难安。
当韩康子、魏桓子见到张孟来后,铁了心要和赵无恤串联起来,给智瑶反戈一击。
他们约定三月丙戌日晚上,三家一起动手,里应外合消灭智氏。
三月丙戌日晚上,月黑风高杀人夜。韩、魏两家派人把看守堤坝的智氏官员杀了,反向掘开堤坝,汾水开始倒灌智氏军营。三年间从未开启的晋阳大门敞开了,里面杀出赵氏的军队,他们与魏、韩两家包围了智氏大军。
智氏大军在梦里被汹涌而来的汾水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就是没被河水淹死的,也被三家联军屠戮殆尽。曾经威震晋国朝堂的智瑶死于乱军之中。至此,智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水里泡了三年差点成为蛙人的赵无恤,没有放过已死的智瑶,他把智瑶的头骨做成了喝酒的器皿。赵无恤为赵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被谥“襄”,后世尊称他为“赵襄子”。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成为最后的胜者,他们瓜分了晋国,晋国国君只剩下新绛与曲沃两个城市,晋国已经名存实亡。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智氏被灭,三家分晋,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厮杀,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上演的无非是成王败寇的戏码。可是失败的智瑶没想到,自己死后有一位义士要为他复仇,这人叫豫让。
豫让是智瑶的家臣,他曾经先后给范氏、中行氏当过家臣,可是这两家给他的福利待遇较低,后来豫让跳槽去了智氏。智瑶没把豫让当员工,而是把他当兄弟,并给他高薪待遇。豫让对智瑶感激涕零。
智氏覆灭后,潜逃出来的豫让并没有殉了智氏,他要为智瑶报仇。为了复仇,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豫让改了名字,伪装成装修人员,进入赵无恤的宫内装修厕所,他身上带着一把匕首,准备趁赵无恤上厕所时刺杀他。
赵无恤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一个人鬼鬼祟祟,第六感极强的他,命人拿下那个人。赵无恤一审问,才知道这鬼鬼祟祟的人是豫让,他是为了替智瑶报仇来刺杀自己的。
赵无恤被豫让的行为感动了,敬佩他是条好汉,于是让人放了他。
可是顽固的豫让并未就此罢手,他要再次行刺赵无恤。为了不让人认出他,豫让把油漆涂在自己身上,让皮肤出现溃烂,吞炭让自己嗓子沙哑,装成乞丐沿街乞讨。经过这样自残,豫让的妻子从他身边路过,都没有认出他。
有一天赵无恤要坐马车出门,豫让潜伏在赵无恤必过的桥下。马在桥下死活不走了,赵无恤立马感觉有危险,命人四处搜查,躲藏在桥下的豫让暴露了。
赵无恤一看眼前这位乞丐,便问:“你是谁,为何要刺杀我?”
“我是豫让,我要为智氏报仇!”
赵无恤听完后,彻底无语了,怎么又是这家伙,还没完没了了。
“我之前放你一马,你现在又来行刺,这次我不能饶恕你!”赵无恤无奈地说道。
豫让说:“我感谢你之前放我一条生路,但是智氏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忘恩负义。既然我杀不了您,请您把身上的衣服给我,我拿剑刺几下,就算我替智氏报仇了。”
赵无恤被眼前的豫让震撼到了,他敬佩豫让心中的忠义,于是脱下衣服给豫让刺。
豫让刺完后,对天大喊道:“我已刺杀了赵无恤!”话音刚落,豫让拿剑自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豫让肃然起敬。
死去的豫让并不知道,即使他刺杀成功,三家分晋也已经完成。赵、魏、韩三家,作为新生的诸侯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战国大幕正式开启。
即将到来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诸侯们不再为了虚荣而争霸,吃掉别人,喂饱自己,成为诸侯们竞争的动力。战争强度越来越高,处处是“杀人盈野复盈城”的惨状。
即将到来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黄金时代。人才成为那个时代的无价之宝,是各国争抢的对象。只要你有才,便可出将入相,在列国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纵横捭阖,睥睨天下,成为当时每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秦、楚、燕、赵、韩、魏、齐战国七雄的精彩大戏,即将在下一卷讲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