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超级英雄的成长套路,主人公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会遇到瓶颈期,此时会有贵人相助,来帮助主人公脱离困境,让他能力大增。
孔丘要找的大师,那可是学术巨擘,在后世老百姓心中更是位神仙级别的存在。孔丘经过他的点化,思想跃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孔丘才堪得上“子”这一光荣称号。
小时候大家看《西游记》的时候,里面有一位白胡子老头,身骑青牛,手拿金刚镯,家住兜率宫,宫里有个把孙悟空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炼丹炉。没错,他就是太上老君,孔丘要找的人就是他。
太上老君虽是神话里的人物,但是他的原型也是很厉害的。他就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道家的祖师爷。
老子虽是人,可由于学术造诣高,后来被当作神仙,我们姑且称他为“神人”吧。
老子当时是洛邑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里有着海量藏书。孔丘想去那里一边博览群书,一边向老子学习“礼”,因为孔丘听说老子是全天下最懂“礼”的人。
这里的“礼”就是周公旦制定的“周礼”,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这是一套低成本的国家统治工具,但它的效率极高,影响了两千年。周礼内容无所不包,小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战争祭祀、礼仪外交。与其说礼是制度,更不如说是文化。
孔丘向鲁昭公提交辞职报告时,鲁昭公很感动。学霸就是学霸,一生都在勤奋好学,比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三桓要强上百倍。孔丘的学生南宫敬叔也要和他一起前往。鲁昭公为了鼓励这一对师徒好学的精神,帮他们开好给周王室的介绍信,并公费拨款,给他二人配了一辆马车、一个童仆。
公元前518年,孔丘满怀西天取经的精神,前往洛邑学习。由于第二次弭兵大会的成功举行,中原地区久不闻战事,孔丘一行人平安抵达洛邑。
安顿下来后,孔丘一大早就带着徒弟直奔国家图书馆。孔丘进入图书馆后,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珍贵的藏书典籍,一边等着老子的到来。
终于等到老子上班了,孔丘好不容易看到了心中的学术偶像,他心中有无数关于“礼”的问题要向老子请教。
于是一场儒、道两大教主历史性的会面开始了。
世界上很多国家因为教派冲突,经常会相互诋毁,然后打得你死我活。可是儒、道两大教主却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下见面,两者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产生了耀眼的火花。
孔丘问老子:“听说您是天下最懂‘礼’的人,我从鲁国而来,就是向您学‘礼’的。”
老子:“那你告诉我学‘礼’有什么好处。”
孔丘:“古代的圣王都是以‘礼’治理天下,因此才会有太平盛世,人与人才能和谐共处。现在礼崩乐坏,我就是要复兴‘礼’,让天下重回圣王统治的时代。”
老子听完后,大笑了起来,他笑孔丘傻得可爱,傻得天真,他笑着说道: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礼这个玩意,是忠心不足的产物,是造成祸乱的罪魁祸首。)
孔丘听完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底下最懂礼的人,竟然是反对礼的人,他的三观开始崩塌了。
孔丘:“先生,您为何这么说?”
老子:“自从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杀戮、仇恨、贪欲,‘礼’能拯救这个世界吗?”
孔丘听到这儿,沉默了。
老子看着孔丘脸上写着大大的“丧”字,他意识到这位年轻人被自己打击得不轻,还是得给年轻人一些信心呀。
老子说:“你说的那些所谓的圣王、周公早就化成黄土,只不过他们的言行留在了世间。时机一到,有德之人便会掌管世间;时机没到的时候,他们也只是街上行走的普通人。精明的商人财不外露,有德之人看上去大智若愚。舍弃你的娇气,修建你的欲望,不忘初心,去追你想要的东西吧。”
孔丘听完后,感觉高人说话果然不同寻常。他好奇地问:“先生,那您觉得什么可以拯救世间呢?”
老子答:“道。”
孔丘问:“什么是道?”
老子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丘听到这里,陷入深思。
孔丘心想:“原来老子在心中,已经彻底放弃了‘礼’,自己创设了一个新的思想世界。”
与老子的历史性会面,让孔丘彻底颠覆了三观。
孔丘与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是一个大崩溃时代,贵族把控的封建社会如同被白蚁蛀空的大坝一样,社会里的每个人像决堤的河水一样,身处在剧烈的动**之中。
老子选择了放弃过去,遁入玄而又玄的道中。孔丘是一个从小长在市井巷中的底层贵族,担任过基层公务员的他,太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他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
孔丘同意老子关于“礼”不能拯救世间的看法,但他不认为是“礼”出了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至于出了什么问题,孔丘也说不出来,于是他就在洛邑的图书馆里,一边看书,一边思考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丘脑中的知识量不断暴增,在和老子的交流中,他也不停地刮起头脑风暴。
直到有一次老子与孔丘聊天时,老子说了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孔丘似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而这东西却是世人所缺的,这就是“仁”。
既然天地不仁,那我就要让天下仁。
什么是仁?那就是每个人要有仁爱的心,克制自己内心过度的欲望,让自己做的每件事都符合礼的要求。这样世间才会井然有序,天下才会太平。
孔丘提出的“仁”,无疑是一个创举。“礼”很早就有了,但那只是一套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没有精神内涵。而孔丘把“仁”的精神内涵注入“礼”中,让“礼”充满了人情味。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作“礼仪之邦”的原因。
老子丢弃了礼,创造了道。孔子继承了礼,发扬了仁。道太玄乎,后来慢慢走向了宗教,而仁却走进世间每一个人心中。
在洛邑做了一年访问学者的孔丘,该学的都差不多了,于是他向老子告别,准备回国。
老子依依不舍地拉着这位后生的手说:“土豪送别他人时,会送金银财宝。品德高尚的人送别他人时,会送良言。自以为聪明的人,经常会受到威胁,那是因为他爱背后说人坏话。有的博学善变的人会遇到不公正的待遇,那是他经常指责别人有过错。做子女的不要忘记父母,做臣子的不要忘记君主。”
老子这番话也是告诫孔丘,他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是做人要低调,不要轻易暴露锋芒,尽好自己为人子为人臣的本分。
孔丘听完后,向老子拜别。路上,孔丘对南宫敬叔说:“龙乘风可以上九天,老子在我眼中,就是龙一样的人。”
孔丘经过学术的洗礼、神人的指点,已从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转变成一代学术宗师。这时的他可以名副其实地叫“孔子”了。
孔子学成之后,回到鲁国,一场大乱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