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队打怪(1 / 1)

公元前575年,周历四月十二日,晋厉公御驾亲征,晋国大军杀向南方。

晋厉公是个青年英主,立誓要恢复晋国的天下霸业。

一些老臣因病去世,将领名单重新调整了。具体名单如下:

中军将 栾书     中军佐 范燮

上军将 郤锜     上军佐 荀偃

下军将 韩厥     下军佐 荀?

新军将 郤犨     新军佐 郤至

晋厉公战车上的车御是郤毅,车右是栾鍼。

魏锜作为晋厉公直属部队“公乘”的长官。

毕竟邲之战后晋楚两国已经有十余年没有进行大规模交锋了,只要晋国打赢了争霸游戏里的大怪楚国,就能晋级成天下霸主。

然而一个人打大怪毕竟太冒险,最好喊人来组队。想来想去,晋厉公想到了郤犨,郤犨口才佳、形象好,因此成了出去喊队友的不二人选。

郤犨就被从将领的岗位调走去干跑腿的事了。

郤犨跑了齐、鲁、宋、卫四国,这四国均答应出兵,其中三国国君御驾亲征。

齐军由齐灵公统领。

鲁军由鲁成公统领。

宋军由大夫华元统领。

卫军由卫献公统领。

这四国出兵总计六万多人,战车五百多乘。

由于古代没有无线电,没有GPS定位导航,为了防止诸侯联军跑错地方,晋国指定了会师地点是郑国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这里是“郑伯克段于鄢”的地方,当年郑庄公正是在这个地方击败弟弟共叔段,稳固了自己的国君之位。

作为晋军实际的指挥者,栾书选定鄢陵这个地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这里地形平坦,适合大规模车战,同时交通方便,可以让其他四路大军快速集合。最重要的是,鄢陵靠近楚国军事大门方城,可以直接威胁楚国国家安全。

就在晋军与多国联军向鄢陵挺进时,郑成公感到末日降临了。虽然自己在中原为所欲为,但充其量算个混混。现在黑道大哥带着小弟们来火并了,郑成公赶紧叫楚国大哥替自己出头。

可惜世道变了,郑国向楚国求援,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楚庄王活着的时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现在是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熊审在位,这家伙除了是个好人,没有任何优点。

楚共王成长的道路过于安逸,他有一个战斗力爆表的爹,同时还有子重、子反两位叔叔担任自己的老师,教导自己。楚共王始终在众人的呵护中,没有受过任何挫折。

如果楚共王放在太平盛世,绝对是万民称赞的仁善之君。可惜他投错了胎,活在刀头舔血的春秋时代,那时国家最大的当兵人就是国君,并且终身服役,跑都跑不了。仁善反而成为共王最大的弱点,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如果楚共王只是不会领兵打仗也就算了,他完全可以像晋灵公那样,让会打仗的大夫来指挥。可惜楚共王的左膀右臂关系极差,楚共王继位后,两位老师身居要职,子重担任令尹,子反担任司马。这两人经常鄙视对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收到郑国求救的消息后,楚国也举行廷议,商讨对策。

令尹子重反对去救郑,他认为在五国联军的优势兵力下,楚国没有太多胜算。

司马子反严重鄙视子重。子反说:“如果不去救郑国,那以后还有谁愿意臣服于楚国?”

子反的话说到点子上了,如果任由晋国殴打楚国的小弟,作为老大的楚国,连个小弟都保护不了,以后还怎么在天下混。

楚共王同意了子反的意见,他要御驾亲征与晋军决一死战。

没打过仗的楚共王,觉得战争是那么的简单。没多久,他就会领教到战争的残酷。

楚共王任命子反为楚军总指挥,而这个人事安排,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令尹子重的脸上。

从楚国开国至今,一旦大战爆发,令尹都是作为国君之后的二号统帅。然而子重首创先河,被人从老二的位子上拉了下来。子重此时无比地憎恨子反,恨不得天天画个圈圈诅咒子反。

楚军将领名单如下:

中军指挥 子反 兼任三军指挥

左军指挥 子重

右军指挥 子辛

子反担任楚军总指挥,他的作战计划就是一个字“快”,楚军要抢在反楚联军会师之前,以优势兵力将晋军击败,然后再逐个击破。

子反的作战计划放到现在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后世的法国拿破仑,也用逐个击破的方法,数次打败实力远强于自己的反法同盟。

行军途中楚军打乱编制,以疾风骤雨般的速度向鄢陵挺近。

楚军途中会合郑国军队,两国军队合计四军,战车五百多乘,兵力九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