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1年周历八月十四日,晋襄公死了。他一生都在与秦国作战,没想到短命的他与老冤家秦穆公死在了同一年。
晋襄公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千乘大国,而他的太子夷皋还是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他实在放心不下这个孩子。临死之前,他让夷皋的母亲穆嬴把孩子抱来,同时还把晋国新任的中军将赵盾召来,他要把孩子托孤于他。
躺在病床的晋襄公看着眼前年轻的赵盾,他希望赵盾能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尽心尽责。
他让穆嬴将怀中孩子,送到赵盾手里,饱含深情地对赵盾说了一句话:
“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这个孩子如果成才了,我万分感激你;如果没有成才,我死后会怨恨你。)
赵盾看着自己怀抱中的太子夷皋,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如捣蒜般磕头。
“请国君放心,我必当效仿周公,把太子培养成一代英主。”
晋襄公心满意足地合上了眼睛。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眼前看似忠贞不二的赵盾,害死了夷皋。赵盾是比猛人更厉害的狠人,因为他是一位堪比曹操的奸雄。赵盾死后谥号宣孟,又被后世称为“赵宣子”。
赵盾是赵衰的长子。当年赵衰与重耳流亡白狄时,各自娶了一个蛮夷老婆。赵衰的蛮夷老婆叫叔隗,这个老婆生的儿子就是赵盾。后来赵衰与重耳流亡去了齐国,叔隗和赵盾就留在白狄。
重耳与赵衰都回到晋国了,赵衰把叔隗和赵盾接了回来。当上了国君的重耳,为了感谢赵衰的忠心,就把自己的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赵姬作为大老婆,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但是这三个儿子都不咋的。天资聪慧、很会来事的赵盾,把老爹与后妈哄得十分开心,于是被老爹由庶长子立为嫡长子。
在父亲的提携下,赵盾开始步入政坛。可是赵盾早期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太过耀眼。赵盾想展露才华,却没有展露的机会。因为他的老爹赵衰实在是太低调了!
赵衰一直是晋文公功臣集团里,地位仅次于狐偃的二号重要人物。他一直默默地为晋文公奉献,从不索取任何回报。晋文公打城濮之战前,作三军,设六卿的时候,欲让赵衰当下军将,但是赵衰死活不要,留下了一个让贤的美名。晋文公后来一直想提拔赵衰,都被赵衰直接拒绝。
作为好人的赵衰,心里明白,重耳接手的是一个内乱不断的国家。重耳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振兴国家。作为重耳集团里的重要人物,别人可以追求功名利禄,但他不能,他要为重耳收买人心!为了能让晋国的大夫们都服重耳,他愿意牺牲自己,把名位让给那些想要的人。
有了赵衰这个好人,晋文公一朝的大夫们相处很和睦,都有礼让之风。所以晋文公能打败楚国,称霸天下,这要归功于晋国稳定团结的内部环境。而赵衰就是晋文公朝堂的定海神针。
晋文公在死前一年,作新上军与新下军,晋国由三军六卿扩展成五军十卿。内心一直觉得对不住赵衰的晋文公,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将,位列十卿第七位。
到了晋襄公继位时,依然重用父亲留下的老臣。到彭衙之战时,晋文公时代的老臣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论资排辈,也应该轮到赵衰当中军将了。可是当了几十年的超级好人,赵衰竟然把唾手可得的中军将位子,让给了老战友先轸的儿子——先且居。赵衰只担任了十卿里的二号人物——中军佐。
公元前622年,赵衰作为文公集团里最后还活在世上的老臣,也去世了。同年去世的还有先且居。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人事空缺。晋文公末年,组建的五军十卿,五军依然有,可是十卿大部分死光了。万一晋国要打仗,五军是可以拉出来,可是将领没了,仗还怎么打啊!为了填补这个巨大的人事空缺,晋襄公不得不举行大蒐礼。
大蒐礼是从西周流传下来的军事演习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蒐礼变成了一种人事安排。当时国家没有数额巨大的常备兵,打仗时都是国君领着大夫,大夫领着国人出征。国君举行大蒐礼,既能训练大夫与国人的作战能力,也能让国人认一认自己的新任上级领导是谁、战友是谁,免得打仗的时候跟错了队伍。毕竟操练完后,国人还要回家种田,下次聚在一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公元前621年周历春,已经身染重病的晋襄公,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必须在死前,把这个重大人事安排处理好。
晋襄公心里早就盘算好,即将举行的大蒐礼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整编军队,第二是提拔统帅。之前晋国五军十卿的编制太多,机构过于臃肿。当时晋文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作战扩军与激励大夫们努力工作。
晋襄公想将新上、下军合并到原三军里。重新设置六卿,新任的中军将是士蒍子,佐是梁益耳。箕郑与先都分别担任上、下军主将。
这么重要的人事安排,晋襄公其实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不能找别人商议。因为晋襄公从继位到死时,一直都倚仗父亲留下的政治班底,政局虽然保持了稳定,但也造成了晋襄公始终没有自己的政治团队。可怜的他,甚至连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都没有。也许是病糊涂了吧,晋襄公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人事安排泄露了两次,导致两次改变计划,酿成死后数次内乱。
第一次泄露,是晋襄公和先克(先轸的孙子)聊天,谈到了六卿的人员安排。结果遭到先克直接反对。先克反对是有道理的。
晋国的各方政治势力发展到晋襄公时期,已经分成了两大派。一个是老贵族派,他们历史悠久,势力极大。每家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之间的利益盘根错节。猛人晋献公再怎么屠戮公族势力,也不敢对传统大贵族下手,反而只能重用他们。晋文公上台时,虽然这些大贵族曾经反对他,但他还得重用他们。初设六卿时,大部分位置是留给这帮人的。另一个是功勋派,他们都是跟随晋文公的从龙之臣。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由于晋襄公继位后,并没有打造自己的团队,他父亲留下的功勋派就是自己的团队。
此次晋襄公还是学父亲,牺牲一下自己团队,让老贵族派担任要职,从而换取国内政局稳定。所以六卿里面最重要的中军将与中军佐,让老贵族派的士蒍子与梁益耳担任。
可是晋襄公学错了,他爹当年能坐稳国君之位,一是靠秦穆公率领的秦国大军,把国内不服的大臣杀掉了;二是靠他手下的老好人赵衰和群臣的稀泥。可惜晋襄公没有威慑大臣的撒手锏,也没有和稀泥的老好人。
人心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会显得十分贪婪。
先克作为先轸的孙子,是典型的“功三代”。他死活不愿意看见,老贵族派再次霸占重要职位。理应是谁打下的天下,谁来坐!
先克气愤地对晋襄公说:“国君,当年狐偃、赵衰、先轸都是追随先君征战天下的劳苦功臣,他们的子孙对国君您,也是忠贞不二。”先克这话是暗示晋襄公,要选功臣派后人担任中军将与中军佐。
晋襄公听完后,沉默了。曾经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他,陷入巨大的犹豫中。先克的话让他明白,此时病重的他,已然不能调和两派的矛盾,必须选一派。
作为一个将死之人,无奈的晋襄公最终选择了功勋派,毕竟在自己执政期间,功勋派老老少少为自己还算尽心尽责。他希望功勋派念及旧情,在自己死后,对太子夷皋也一样好。
于是晋襄公重新修改了六卿的人事安排。
中军将狐射姑中军佐赵 盾
上军将箕 郑上军佐荀林父
下军将先 蔑下军佐先 都
中军的将佐分别是狐偃与赵衰的儿子,下军将先蔑是先轸的弟弟,先都是先轸的同族。六卿里,功勋派的占了四个,其中第一与第二的位置也是功勋派的后代。老贵族派退居二线,只占据上军将、佐的两个名额。
修改过的人事安排,如果公布出来,肯定要把老贵族派给得罪了。但是晋襄公又有什么办法呢?无论怎么改,两派里面肯定要得罪一派。
晋襄公草拟好的六卿人事安排,准备在即将举行的大蒐礼上公布。可是糟糕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出门了。朝不保夕的他仍然坚持着一口气,他在等待一个人回来,帮他主持大蒐礼,公布新任六卿名单。这个人就是他的太傅——阳处父!
阳处父正好出差在外,他是晋襄公的老师,师徒二人感情深厚。他曾率领大军征讨蔡国,并与楚国令尹子上对峙过。更重要的是,阳处父的出身在晋国众多贵族里并不算显赫,功勋派与老贵族派,他两派都不站。
晋襄公明白,公布这份六卿名单肯定是得罪人的,晋襄公不想做这个坏人,也不想背这口大黑锅。既然我这么信赖你阳处父,你就替我做回坏人吧。
出差回来的阳处父,立马受到晋襄公的召见。
“太傅,大蒐礼的地点就定在夷。我自感时日不多了,烦劳您赶紧去主持大蒐礼,并把新任六卿名单公布。”躺在病**的晋襄公对阳处父无力地说道。
阳处父不愧是晋襄公的老师,毅然决然地接过这口大黑锅,一直扮演了吸仇恨的坏人角色,直至被仇人杀死为止。他之所以这么积极地背负这口黑锅,是因为他要报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死去的狐偃!
阳处父是一个很记仇的人。他早年想在晋文公手下谋求一个职位。当时找了狐偃帮忙,结果狐偃一拖就是三年。感觉无望的他,去找赵衰帮忙,赵衰三天就办成了,凭借赵衰的推荐,阳处父一路飞黄腾达,最终当上太傅。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阳处父终于等来了报仇的机会。他要报狐偃的仇,要报赵衰的知遇之恩。
有的人但凡手中有点权力,都要把这点权力发挥到极致。这个恶习在阳处父身上展露无遗。小心眼的他,手里攥着举行大蒐礼的权力,故意把大蒐礼的地点,改在了董(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并在宣布六卿名单时,故意把中军将狐射姑与中军佐赵盾的名字对调。赵盾担任中军将,狐射姑担任中军佐,其他人员不变。
这一下改变了晋襄公原先的设想。晋襄公为了照顾功勋派,让狐射姑担任中军将,赵盾担任中军佐,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狐偃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射姑是狐偃的儿子,也是晋文公的表弟,更是晋襄公的表舅。而赵盾被赵衰与赵姬立为嫡长子,赵姬与晋襄公是兄妹,那赵盾是晋襄公的外甥。
表舅狐射姑担任中军将,外甥赵盾担任中军佐。晋襄公按照辈分来安排是合理的,况且都是自家人,父辈们都是老战友,相处起来自然融洽。
但是阳处父擅自把狐射姑与赵盾职位对调,差狐射姑两个辈分的赵盾担任中军将,狐射姑担任中军佐。屈居老二位置的狐射姑,自然不爽。不爽的狐射姑迟早要抢夺属于自己的中军将。
晋襄公之前的名单就已经把老贵族派得罪光了,现在阳处父的名单又把功勋派里的老狐家给得罪了,造成了功勋派的内部分裂。
晋襄公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事后得知此消息的他,并没有说什么,自己也管不了了。他只是觉得手下这帮大夫们,为了各自利益,都已经化身魔鬼。他只能祈祷,在自己死前大家能相安无事,死后也不要洪水滔天。
夷之蒐之后,没几个月晋襄公就死了。
至此,晋国大夫内部开始大分裂,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就此埋下了。
后世孔子对此评价道:“夷之蒐,晋国之乱制也。”
历史的车轮总是飞速地滚滚向前,有人很快就习惯性健忘,把前人的嘱托抛到九霄云外。当上中军将后的赵盾,可不想当托孤大臣,他有自己的打算,一个定时炸弹将由他亲手引爆。
赵盾是春秋大夫第一人,开创了“礼乐征伐大夫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