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制独夫时代,全国军队都是独夫的私人军队,虽然对外有时也抵御外侮、捍卫国家,但从本质上去看,那时候皇帝就是国家,保卫国家也就是保卫皇帝。而军队主要的任务还是对内,那就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反抗,巩固独夫的权位和利益,压迫全国人民在刀枪剑戟之下,服服帖帖地做顺民。因此,独夫们对这些军队自然是特别重视的。
所谓“重视”,是有两方面意义的:一方面是独夫要依靠这些军队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怕统率军队的将官们反叛他,来“取而代之”。所以,历来独夫们对于防备自己将官的反叛都是特别注意的。
防备的方法自然很多,在明代便是大量地使用宦官特务去监视或直接带兵。
使用特务监视军队并不始于明代,在唐宋两朝便已有“监军”的设置,但在明代却使用得最为普遍。无论战时平时,军营边塞,都有宦官特务在里面提督监察。从朱棣起到朱由检止,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朱由检使用得更多更杂,直接关系明代的灭亡,故特辟第八章详述之,不附于此。
明代兵制概况
在叙述明代宦官特务掌握天下兵权之前,必须先知道一些明代兵制。明代兵制大略可分为三:一是京兵,二是卫所兵,三是边兵。京兵又分为二:一是锦衣等上十二卫,用以保卫宫禁,所谓“天子亲军”,无所隶属;一是京营,是从全国各卫所更换调来,用以保卫京城。卫所兵分列各省及要害之地,每卫约计兵五千六百人,每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每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下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边兵则是捍御各边、屯戍要塞。
这三种军队,最重要的部分要算是京兵中的京营。卫所兵和边兵分散各处,每处人数也不多,不能成为一个军队的集团。只有京营因为是保卫京城的,同时遇有大征伐还要调遣一部分出去作战,所以最为庞大,也最为精锐。在洪武初年,京营劲旅就有七八十万之多,后来虽有裁减,但常额军也还保持着三十八万之巨的数目。这一大部分军队是关系独夫们生死存亡的,所以明代历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它,统率这些军队的人是勋戚重臣和宦官特务掺杂任用。一方面使特务统有军队,另一方面还可以监视那些勋戚重臣。
提督京营
底下便叙述这京营与宦官特务关系的沿革情形。
明代京营编制,大体说来一共变更了三次:朱棣时是三大营,朱祁钰改为十二团营,朱厚照又改为两官厅,朱厚熜时又恢复三大营制度,其中小变动还很多,底下再说。但无论如何改编,宦官特务的提督监视始终没有改动。
宦官特务监督京营,据王世贞说是开始于朱祁镇时,《凤洲杂编》卷五:“正统中添设提督坐营监枪太监。”孙承泽《思陵典礼记》卷四引蒋德燝、王锡襄奏疏则谓:“景泰中始有分坐十营或称监枪者。”而刘献庭《广阳杂记》卷一云:“成化初增为十二营……用中贵人监之,曰监枪。”但据《明史》,却远在朱棣开始成立三大营时,便已经有提督内臣了。
《明史·兵志一》卷八十九:“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于永乐时。”这三大营成立经过情形是——朱棣迁都北京,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兵,番上京师隶之,名曰五军营,后来得边外降丁三千,成立三千营,分五司,分掌大驾旗,传宣号令,载御宝及兵仗之属。后征交阯,得火器法,立营肄习,号神机营。五军营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三千营设提督内臣二人,武臣二人。神机中军坐营内臣一人,武臣一人。其下四司,各设监枪内臣一人,这是因为火器在当时是最厉害的武器,所以底下四司都设有宦官特务督视。至于这些宦官特务的派遣照例是由司礼监,外庭兵部不能过问,如朱祐樘时:
司礼监太监陈宽等奉命拣选坐营近侍内官,上命刘尚书大夏往预其事。大夏对曰:“国朝故典,外官不得干预此事。”(1)
三大营自朱棣至朱祁镇相沿未变,朱祁镇土木被掳,京军几乎完全覆没。朱祁钰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领队一百,管队二百。于三营提督中推一人充总兵官,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其余军归本营,曰老家,京军之制一变”(2)。这里所说的“监以内臣”,是由下而上层层监视的,从各营一直到总节制全有宦官特务参加,这十团营成立后的统率情形如下:
景泰三年总督少保尚书于谦、武清侯石亨等议选精兵十五万,分为十营。太监阮让、都督杨俊提督四营,太监陈瑄、卢永,都督郭震、冯宗各提督三营,俱听谦亨及太监刘永诚(曹)吉祥节制。(3)
朱祁镇复位,取消团营恢复三大营,命司礼太监曹吉祥总督之。(4)在这以前,京营虽有宦官特务在里面提督节制,但还不是一人专掌,宦官特务一人专掌京营,是从这时开始的。
朱见深即位之初,又恢复团营,增为十二:“有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命侯十二人掌之,各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提督以勋臣。”(5)而总听太监刘永诚节制。成立之初,各营宦官特务如下:
命太监周忠于奋武营,右少监王亨耀武营,太监唐顺练武营,右少监林贵奉显武营,太燕张温敢武营,右少监赵永果勇营,奉御郑达效勇营,右少监米童鼓勇营,左副使高廉立威营,奉御王璇伸威营,右副使张璘扬威营,奉御张绅振威营监神枪,仍听太监刘永诚节制。(6)
后来汪直得宠,便叫汪直一人总督十二团营。
朱厚照即位之初越发重用宦官,正德元年正月便命太监陈宽传旨神机营中军二司:“内官监太监刘瑾管五千营,御用监太监张永管神机营并显武营,神机营右掖御马监徐智调中军头司管奋武营。”(7)到十月便又令“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魏彬督三千营”(8)。这些宦官特务并奉旨携带军伴,如正德二年,“增提督团营太监苗达、张永军伴各百人,坐营坐司太监黎安等各三十五人。又增五军神机三千等营太监马永成、魏彬、宁瑾、谷大用军伴各百人,内官刘倍等各三十人”(9)。
正德八年边将江彬得宠,江彬也是个大特务,后来曾兼督东厂、锦衣卫两大特务机关,这时朱厚照命他及另一特务许泰分领京营。不久又改设两官厅,仍以彬、泰分领之(10)。所谓“两官厅”,是“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于西官厅操练,正德元年所选官军操于东官厅。自是两官厅军为选锋,而十二团营且为老家矣”(11)。同时,江彬想借边兵以自固,便请朱厚照调兵入卫,于是“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军入京师,号外四家,纵横都市。每团练大内,间以角抵戏。帝戎服临之,与彬联骑出,铠甲相错,几不可辨”。这四镇军统由江彬率领,将官们都头戴“遮阳帽,帽植天鹅翎,贵者三翎,次二翎。兵部尚书王琼得赐一翎,自喜甚”(12)。
朱厚熜即位,团营两官厅都照旧设立,照旧派宦官特务领营。到嘉靖二十九年又罢设团营两官厅,恢复三大营旧制,但将三千营改为神机营,同时又罢去提督监枪等内官。终明之世宦官特务监督京营只是在这时才算暂时停止了一下。(13)
朱载垕即位之初,又下旨“以太监吕用等分监团营兵”,大学士徐阶奏免之。(14)朱翊钧是个糊涂皇帝,只晓得贪财好货,根本不重视京营。朱由校时魏忠贤当政,“又增内臣为监视及把牌诸小监”(15)。朱由检即位,曾一度撤去内臣,但不久复用,“京营自监督外,总督捕务者二员,提督禁门,巡视点军者三员,帝皆以御马监、司礼、文书房内臣为之,于是营务尽领于中官”(16)。而明朝也就因此灭亡了。还有,在这里要附带说一下的,便是明代阅兵大典,照例是由司礼太监主持,《明通鉴》卷六十四:“故事,京营兵每三年遣司礼太监一人阅视。”同阅的人无论地位如何尊贵,也不能和他并坐,如朱祐樘时:
北虏火筛寇边,势甚猖獗。马钧阳文升以少傅兼太子太傅为兵书,朝庭特所倚重,命阅兵于教场,又命司礼监太监李荣同阅。马欲与李并坐,往返言再三,荣竟不允,遂各居一幕而递阅之。夫以保傅之官,掌本兵之柄,又值弘治之世,而宦官乃若此,其可骇也夫!(17)
提督四卫营掌管各门禁
明代统治者既将京营大权交给特务掌握,他还觉得不是万全之策,于是便将保护宫禁、近乎自己的私人卫队也交给特务管理,这就是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所谓“四卫营”。
四卫营是侍卫上直军的一部分,朱元璋初年设锦衣、旗手、金吾前后、羽林左右、府军、府军左右、府军前后、虎贲左等上十二卫。朱棣时又增设金吾左右、羽林前、燕山左右前、大兴左、济阳、济州、通州等上十卫,总称上廿二卫。其中锦衣卫专掌巡察缉捕,管理诏狱,为一大特务机关,已详第一章。其他廿一卫只是更番看守皇城门禁,或是皇帝出来时拿拿仪仗,不能算是正式军队。于是到朱瞻基时便正式成立了四卫营,叫宦官特务统率操练。
四卫营虽正式成立于朱瞻基时,但实际上在朱棣时便已存在,而且那时就已由特务管理,《明史·兵志一》:“四卫营者,永乐时,以迤北逃回军卒供养马役,给粮授室,号曰勇士。后多以进马者充,而听御马监提调,名隶羽林,身不隶也。”到朱瞻基宣德六年,“专设羽林三千户所统之,凡三千一百余人,寻改武骧、腾骧左右卫,称四卫军。选本卫官四员,为坐营指挥,督以太监,别营开操,称禁兵”(18)。从这以后,一直都由太监管理。朱厚照时设两官厅,曾一度选四卫勇士隶西官厅,由边将江彬、太监张永掌管,但四卫还是照旧。
这四卫营由于是宦官特务直接统率,所以“器械、衣甲异于他军,横于辇下”(19)。同时,他们的给养服装不必通过兵部便可领得,《菽园杂记》卷八云:
近有中官怙宠市恩,以绐人心,腾骧四卫勇士小厮及养马军,奏乞悉给以胖袄、裤鞋,事不下该部,即可之。
还有明代京城各门禁也全是由宦官特务管理的,禁城皇城各门各设门正一员,管事无定员,内外城正阳等九门,永定等七门,各设正副提督二员,并有关防一颗,任务是“司晨昏启闭,关防出入”(20)。
内 操
京军、侍卫、城门全由特务掌管,统治者也许还觉得不保险,所以又兴起“内操”一种兵制。
所谓“内操”,就是将一些宦官们加以军事训练作为贴身卫队,在宫禁中开辟教场操演:
(正德)三年太监李荣传旨:御马监官勇士旗军,系禁兵重务,其令太监谷大用提督,太监杨春坐勇士营,李堂坐四卫军营。(21)
据王世贞说这就是“内教场之渐”,这以后朱厚照便训练一批宦官,亲自率领,在宫禁中操演:
上乃自领阉人善骑射者为一营,谓之中军,晨夕下操,呼噪火炮之声,达于九门,浴铁文组照耀宫墙间,上亲阅之。其名曰“过锦”,言度眼如锦也。时诸军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虽金绯锦绮,亦必加罩甲于上,市井细民,无不效其装,号时世装。(22)
这个“中军”从领队到士卒全由宦官充任,在独夫们看来,当然是最可靠的私人卫队了,所以后来朱厚熜嘉靖三十一年二月又“建内府营,操练内侍”(23)。朱载垕初年也“命修内教场,勒中贵人习骑射”,以大学士徐阶切奏,没有实现。(24)到朱翊钧时,便又大规模兴起内操来,《明史·卢洪春传》卷二三四云:“十二年,帝集内竖三千人,授以戈甲,操于内廷。”朱由校初年宦官刘朝、魏忠贤(其时名李进忠)勾结阁臣沈?又请恢复内操,即由刘、魏二人掌管,并决定巡视榆关。周宗建上疏谏阻,内称:“内官非巡视之官,禁兵无轻视之理。”加以刘、魏二人之间也有矛盾,方才作罢。后来魏忠贤得势,又“增置内操万人,衷甲出入,恣为威虐”(25)。这些人又叫做“内丁”,“内丁下各有亲丁余丁,合之数万人”。(26)在明代内操中算是规模最大的了,朱由检即位后,忠贤虽然被诛,但内操仍是照旧。
这些特务兵由于直接由独夫统率,任何人都管不了,所以威权极大,横行各处,莫敢谁何。朱翊钧时兵部尚书张学颜奏其放肆情形说:
皇上恭奉圣母,扶辇前驱,拜祀陵园,考卜寿域,六军将士十余万,部伍齐肃。惟内操随驾军士,进止自恣。前至凉水河,喧争无纪律,奔逸冲突,上动天颜。今车驾已还,犹未解散。谨稽旧制,营军随驾郊祀,始受甲于内库,事毕即还。宫中惟长随内侍许佩弓矢。又律:不系宿卫军士,持寸刃入宫殿门者,绞,入皇城门者,戍边卫……今皇城内被甲乘马持锋刃,科道不得纠巡,臣部不得检阅。又招集厮养仆隶,出入禁苑,万一骤起邪心,朋谋倡乱,哗于内则外臣不敢入,哗于夜则外兵不及知,哗于都城白昼则曰天子亲兵也;驱之不肯散,捕之莫敢撄,正德中,西城练兵之事,良可鉴也。(27)
疏入,宦官特务们都切齿痛恨,造谣中伤张学颜,朱翊钧虽然也知道是造谣,但对张学颜的话仍是不用。只是这些特务兵平日养尊处优,实际上是不堪操练之苦的,朱翊钧时刑部主事董基就说过这些特务兵一点也不中用,他说:
内廷清严地,无故聚三千之众,轻以凶器尝试,窃为陛下危之。陛下以为巡幸山陵,有此三千人可无恐乎?不知此皆无当实用。设遇健卒劲骑,立见披靡,车驾不可恃以轻出也。夫此三千人安居美食,筋力柔靡,一旦使执锐衣坚,蒙寒犯暑,臣闻顷者竟日演练,中暍濒死者数人,若辈未有不怨者……且自内操以来,赏赉已二万金。长此不已,安有殚竭!(28)
这番话朱翊钧当然是不爱听的,疏入大怒,命贬二秩调远方。
占役买闲
明代统治者即这样信任宦官特务,派他们统率京营大军和自己亲军,在统治者看来,这该是可以高枕无忧了。但结果呢,明王朝的灭亡就亡在这上面。这其中的原因《明史·兵志一》说得好:“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闲。其弊实起于纨裤之营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
底下便叙述这些宦官特务“占役买闲”的情形。
占是“吃空额”,役是替私人服役做工,买闲是纳贿替代。这些现象开始大概很早,到朱见深时就已经发展得甚为严重了。据《明史·兵志一》:
帝在位久,京营特注意,然缺伍至七万五千有奇,大率为权贵所隐占。
《明通鉴》卷三十四也说:
时团营弊日滋,营帅中官习以军士供私役,谓之应役。市井游贩之徒,以赂窜名军籍,避操练,率贿将弁祈免,谓之买闲。而提督守营诸官,又诡以空名支饷,缺伍辄以万计。
这些情形从当时臣工奏疏中也可以看出,如成化二年正月御史魏瀚上言:
今京师军士不下三十余万,或占役于私家,或借工于公府,或买闲而输月钱,或随从而备使令。其操练者不过老弱充伍。(29)
成化廿一年御史汪奎奏称:
内外坐营、监枪内官增置过多,皆私役军士,辨纳月钱,多者至二三百人。(30)
朱祐樘时,宦官特务用士兵做工的情形也很严重:
孝宗即位……是时营军久苦工役……尚书刘大夏陈弊端十事,复奏减修乾清宫卒。内臣谓其不恤大工。(31)
朱厚照时役占情形更可怕,即位之初,“十二营锐卒仅六万五百余人,稍弱者二万五千而已”(32)。当时御史蒋瑶曾奏明宦官私役军士的情形是:“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33)及至正德末年则京营戎政益大坏,给事中王良佐奉赦选军,“按籍三十八万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万,中选者仅二万余”(34)。其时,纵有一二较好的将官不愿这样做,即使声望甚高,也制服不了宦官特务们,如:“英国公(张)懋自五军营来代,英国公颇老成,不朘军士,而监军大珰谷大用、陆闿等横甚,不制也。”(35)
朱厚熜即位时,京营“额兵十万七千余人,而存者仅半”(36)。嘉靖十五年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团营,曾指三种弊病是:
一,军士多杂派,工作终岁,不得入操,虽名团营听征,实与田夫无异。二,军士替代,吏胥需索重贿。贫军不能办,老羸苟且应役,而精壮子弟不得收练。三,富军惮营操征调,率贿将弁置老家数中。贫者虽老疲,亦常操练。(37)
弊病虽然指出,但宦官特务及营帅占役仍然照旧。如:
(嘉靖中)虏报岁急,团营见兵少,乃仅迁三万骑听征,号曰东西二官厅,各都督一人总之。而团营所余者,非老弱则入中贵元帅私家矣。(38)
嘉靖廿九年俺答犯京师之后,兵部尚书王邦瑞又曾揭出京营腐败情形:
今武备积弛,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比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给临时。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军士,而在将领。盖提督、坐营、号头、把总诸官多世胄纨裤,平时占役营军,以空名支饷,临操则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39)
这种士兵当然无法作战,所以俺答犯京师的时候,把这些兵驱出城门,士兵竟痛哭流涕不敢向前:
是时册籍皆虚。禁军仅四五万,老弱半之,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久之不能军。乃发居民及四方应武举诸生乘城。(40)
而“诸将领亦相顾变色”(41),这就是宦官特务监督管理京营的结果。但当俺答烧毁了宦官特务们的城外园宅时,他们却又去嫁祸别人:
(俺答犯京师,)毁城外庐舍。城西北隅火光烛天,内臣园宅在焉,环泣帝前,称将帅为文制,故寇得至此。(42)
这“占役买闲”种种腐败情形,到朱由检时已经病入膏肓,纵想整治,宦官们也要千方百计地阻止,终于人民义师四处蜂起,海内土崩,“宦竖降于关门,禁军溃于城下,而国遂以亡矣”(43)。
至于四卫营是由宦官特务直接率领,隐占虚冒,在朱棣时便“军卒相冒,支粮不可稽”。朱瞻基时仍是“往往为中官占匿”,朱祐樘时人数竟增到“勇士万一千七百八十人,旗军三万一百七十人,岁支廪粟五十万”。但这人数并不是真的,因为四卫营招进新兵,照例不必由兵部查验,宦官特务们便虚报人数,支取粮金。这时人数加到这样多,朱祐樘才派人查核,并令“内臣所进勇士,必由兵部验送乃给廪,五年籍其人数,著为令”(44)。这样一来,一年竟省去数十万金钱。但到朱厚照即位,占役情形却又变本加厉,《春明梦余录》卷四十二:
腾骧四卫,旧称禁军。正德中隶中官,诡冒依附,为奸欺不可诘。
又如《明史·刘(上艹下洍)传》卷一八八称:
武宗立,诏清核腾骧诸卫及在京七十二卫军。给事中葛嵩剔抉无所徇,得各监局占役者七千五百余人,有旨送各营备操。既而中官魏兴、萧寿等挠之,格不行。
于是宦官宁瑾便趁势乞留以前淘汰的人数,又得允许。朱厚熜即位,开头曾下诏“自弘治十八年存额外,悉裁之,替补必兵部查驳”。但不上几年,“御马太监闵洪复矫旨选四卫官。给事中郑自璧劾欺蔽,不报”(45),嘉靖九年正月御马太监麦福又奏乞“腾骧左等四卫军士,见操者不必差科道点闸,新补者不必由兵部审验。兵部复言,委官验审,科道点闸,皆弘治间旧例。又屡奉皇上诏旨申饬,宜如旧为便”(46)。这回算是从了部议,但十六年“又命收复登极诏书所裁者,凡四千人”。后五年“内臣言,勇士仅存五千余,请子侄充选,以备边警。部臣言:‘故额定五千三百三十人。八年清稽,已浮其数,且此营本非为备边设者。’帝从部议。然隐射、占役、冒粮率如故”。朱翊钧即位,初曾“减坐营官二员。已复定营官缺由兵部择用。其后,复为中官所挠,仍属御马监”。万历四十二年给事中姚宗文点阅四卫营,说是:“官勇三千六百四十七,仅及其半。马一千四十三,则无至者。官旗七千二百四十,止四千六百余。马亦如之。乞下法司究治。”但是,朱翊钧竟不能问。(47)
以上是宦官特务直接统率的四卫营上役冒粮的情形。
掌管查核、选拔、训练及军需
明代统治者不仅派宦官特务统率和监督军队,其他一切军事部门的工作,差不多全派宦官特务去掌管,如清理京营文案:
(成化三年三月)户部尚书马昂及副都御史林聪,清理京营文案,阁臣陈文谓“必得内臣共事,始可划除宿弊”,因荐太监怀恩,从之。(48)
如选拔官军:
(正德六年五月)丙子,命太监张永会兵部尚书何鉴及科、道官各一员,选京营军,南京太监黄伟会科、道官各一员选南京军,备讨贼也。(49)
(正德六年十月)太监张永奉敕拣选团营官军,得十二万三千七百有奇。(50)
如训练军士:
(正统十四年六月)命平乡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王贵、吴克勤、太监林寿分练京军于大同、宣府,备卫喇特也。(51)甚至连军队的器械服装马匹也大部分交给宦官特务管理。器械服装归内库各局:
刀牌、弓箭、枪弩、狼筅、蒺藜、甲胄、战袄,在内有兵仗、军器、针工、鞍辔诸局,属内库,掌于中官。在外有盔甲厂,属兵部,掌以郎官。(52)
而马匹则归御马监:
明制,马匹之属内厩者曰御马监,中官掌之,牧于大坝……牧于官者为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牧于民者,南则直隶应天等府,北则直隶及山东、河南等府。(53)
宦官特务们掌管这些东西,当军官们来领取的时候,往往故意刁难,甚至军情紧急,他们也是照样。如嘉靖廿九年,俺答犯京师,京营“从武库索甲仗,主库奄人勒常例,不时发”(54)。而管马匹的宦官虚报马匹,冒领草料更是稀松平常的事了。
总括以上所述:有明一代兵事,从军队的统率、监督、训练一直到兵器、衣服、马匹统由宦官特务掌管或监视,在统治者看来,也许认为只有这样才万无一失,但结果呢,却正相反,自己的江山竟亡在这批宦官特务手中,这就是信任特务的下场,倒是统治者始料之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