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赵翼:《陔余丛考》卷十八。
(126)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五。
(127)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内阁密封之体]。
(128)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内阁密封之体]。
(129)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
(130)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三》卷九十二。
(131) 《明史·彭时传》卷一七六。
(132) 《明史·马文升传》卷一八二。
(133) 《治世余闻》上篇,卷二。
(134) 《明史·刘健传》;《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五》卷九十四。
(135)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六。
(136)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
(137)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138)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五》卷九十四;《明史·刘瑾传》。
(139) 《明史·冯保传》卷三○五。
(140) 《明史·曹于汴传》卷二五四。
(141) 《明史·丁元荐传》。
(142)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通政司官]。
(143)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通政司官]。
(144) 《明史·职官志二》卷七十三。
(145)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六》卷九十五。
(146)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147)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六》卷九十五。
(148)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149) 王世贞:《凤州杂编》四,[刘瑾片纸书姓名]。
(150)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151)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152) 《明史·张敷华传》卷一八六。
(153) 《明史·杨守随传》。
(154)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六》卷九十五。
(155) 《明史·杨涟传》卷二四四。
(156) 《明史·魏忠贤传》卷三○五。
(157)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二》卷九十一。
(158) 郑晓:《今言》卷三。
(159) 《明史·李广传》卷三○四。
(160) 《明史·汪元锡传》卷二○三。
(161) 《明史·骆问礼传》卷二一五。
(162) 《明史·高拱传》卷二一三。
(163) 《明史·江彬传》卷三○七。
(164) 《明史·乔宇传》卷一九四。
(165) 《明史·江彬传》卷三○七。
(166) 《明史·唐龙传》卷二○二。
(167)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68) 《明史·金英传》卷三○四。
(169)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70) 《万历野获编》卷十八,[刑部]之热审之始、朝审主笔、遗使审恤之始、恤刑诸条。
(171)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72)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73)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74) 《明史·刑法志三》卷九十五。
(175) 《明史·金英传》。
(176) 《明史·石璞传》卷一六○。
(177) 《明史·杨守陈传》卷一八四。
(178) 《明史·贾俊传》卷一八五。
(179) 《明史·金英传》。
(180) 《明通鉴》卷四十五。
(181) 《明史·王学曾传》卷二三三。
(182) 《明史·贾俊传》卷一八五。
(183) 《万历野获编》卷十九,[工部差]。
(184) 《万历野获编》卷十九,[工部差]。
(185)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一》卷九十。
(186) 《明史·熊概传》卷一五九。
(187) 《万历野获编》卷六,[内臣封外国王]。
(188) 《明史·郑和传》卷一○四。
(189) 《明史·爪哇传》卷三二四。
(190) 均见《明史》满剌加传、苏门答剌传、柯枝传。
(191) 《明史·日本传》卷三二二。
(192) 《万历野获编》卷六,[内臣封外国王]。
(193)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三》卷九十二。
(194) 《万历野获编》卷六,[内臣封外国王]。
(195) 《万历野获编》卷三十,[活佛]。
(196)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封朝鲜]。
(197) 《明神宗实录》卷四六八。
(198) 《明史·谷王橞传》卷一一八。
(199) 《明史·岷王楩传》卷一一八。
(200) 《明史·郑王瞻埈传》卷一一九。
(201) 《明史·周王(左木右肃)传》卷一一六。
(202) 《明史·鲁王檀传》卷一一六。
(203) 《明史·宁王权传》卷一一七。
(204) 《明史·庆王?传》卷一一七。
(205) 《明史·楚王桢传》卷一一六。
(206) 《明史·郑王瞻埈传》卷一一九。
(207) 《明史·徽王见沛传》卷一一九。
(208) 《万历野获编》卷五,[驸马再选]。
(209) 《万历野获编》卷五,[驸马再选]。
(210) 《明史·刘玉传》卷二○三。
(211)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三》卷九十二。
(212) 李贤:《天顺日录》。
(213) 《明史·杨廷和传》卷一九○。
(214) 此事亦见查继佐《罪惟录》、孙之(左马右录)《二申野录》。
(215) 《明史·懿安张皇后传》卷一一四。
(216) 李逊之:《三朝野记》卷三。
(217) 《明史·赵选侍传》卷一一四。
(218) 《明史·张裕妃传》卷一一四。
(219) 《明史·周忱传》卷一五三。
(220)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周文襄]。
(221) 《明史·李东阳传》卷一八一。
(222) 《四友斋丛说》卷十五,史十一。
(223) 《二申野录》卷三。
(224) 《明史·李东阳传》卷一八一。
(225) 《明史·李东阳传》。
(226) 王鏊:《震泽纪闻》卷下。
(227)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三。
(228) 王鏊:《震泽纪闻》卷下。
(229) 《明史·李东阳传》。
(230) 《震泽纪闻》卷下;《明史·李东阳传》。
(231)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五》卷九十四。
(232) 《二申野录》卷三。
(233) 《四友斋丛说》。
(234) 《明史·杨廷和传》卷一九○。
(235) 《嘉靖以来首辅传·杨廷和》卷一。
(236) 《明史·杨一清传》卷一九八。
(237)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十一》卷一○○。
(238) 《明史·张永传》卷三○四。
(239) 《四友斋丛说》卷六。
(240) 《明史·王守仁传》卷一九五。
(241) 《明史·王守仁传》卷一九五。
(242) 《明史·王琼传》。
(243) 《明史·乔宇传》卷一九四。
(244) 《四友斋丛说》卷六。
(245) 《四友斋丛说》卷六。
(246) 《四友斋丛说》卷六。
(247) 《明史·俞大猷传》卷二一二。
(248) 《明通鉴》卷六十二。
(249) 《明史·沈鲤传》卷二一七。
(250) 《明史·沈鲤传》卷二一七。
(251) 《明史·刘一燝传》卷二四○。
(252) 《明史·刘一燝传》卷二四○。
(253) 《明史·叶向高传》卷二四○。
(254) 《先拨志始》卷上。
(255) 《枣林杂俎》逸典类。
(256)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御史阿内侍]。
(257) 李贤:《古穰杂录》。
(258) 《明史·王振传》卷三○四。
(259)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两六卿之进]。
(260) 吕毖:《明朝小史》卷六。此事也见于陆容《菽园杂记》。
(261) 按:王鏊引陆语后,接着便说累朝丝纶簿具存内阁,无杨士奇私送司礼监事。但《四库提要卷一百二十二震泽长语》条下云:“考复辟录载:初朝廷旨意,多出内阁条进,稿留阁中,号丝纶簿。其后宦寺专恣,奏收簿秘内。徐有贞既得权宠,乃告上如故事还簿阁中云云。则鍪时所见之簿,乃有贞重取以出,未可为士奇不送之证,其考订间有未审。”
(262) 文林:《瑯玡漫抄》摘录。
(263) 《明朝小史》卷九。
(264) 何孟春:《余冬序录》一。
(265) 《病逸漫记》。
(266)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三》卷九十二。
(267) 《明书·汪直传》卷一五八。
(268)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御史阿内侍]。
(269) 《万历野获编》卷十九,[汤刘二御史再谴]。
(270) 《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71) 均见《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72) 《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73) 《震泽纪闻》。
(274) 《震泽纪闻》。
(275) 《万历野获编》卷十八,[叛臣妻子没官]。
(276) 《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77)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78)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79)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80)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81) 《明史·焦芳传》。
(282)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六》卷九十五。
(283) 《明史·刘瑾传》。
(284)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王虎谷封事]。
(285)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86)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87) 《明史·刘瑾传》卷三○四。
(288) 《余冬序录》一。
(289) 《继世纪闻》卷一。
(290) 王世贞:《觚不觚录》。
(291) 《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92) 《明史·张彩传》卷三○六。
(293) 《明史·焦芳传》卷三○六。
(294)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两六卿之进]。
(295) 《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六》卷九十五。
(296) 《明史·安磐传》卷一九二。
(297) 《觚不觚录》。
(298) 《觚不觚录》。
(299) 《嘉靖以来首辅传·张居正》卷八。
(300)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张寰应工部]。
(301) 《明史·曹钦程传》卷三○六。
(302) 《明史·顾秉谦传》卷三○六。
(303) 《三朝野记》卷二。
(304) 《先拨志始》卷下。
(305) 《三朝野记》卷二。
(306) 《先拨志始》卷上。
(307) 《三朝野记》卷二。
(308) 《明史·魏广微传》卷三○六。
(309) 《先拨志始》卷上。
(310) 《先拨志始》卷上。
(311) 《酌中志》卷二十四。
(312) 《先拨志始》卷下。
(313) 《酌中志》卷二十四。
(314) 《先拨志始》卷下。
(315) 《辽东传》:章回小说之类,其书颇推崇熊廷弼。
(316) 《酌中志》卷二十四。
(317) 《先拨志始》卷下。
(318) 《明史·顾秉谦传》。
(319) 《明史·魏忠贤传》。
(320) 《明史·顾秉谦传》。
(321) 《枣林杂俎》和集。
(322) 吴应箕:《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23) 《二申野录》卷七。
(324)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十八。
(325) 均见《明史·崔呈秀传》卷三○六。
(326) 《明史·崔呈秀传》卷三○六。
(327) 《明史·崔呈秀传》卷三○六。
(328) 《三朝野记》卷三。
(329) 《明史·崔呈秀传》卷三○六。
(330) 均见《明史·田尔耕传》卷三○六。
(331) 《三朝野记》卷三。
(332)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33) 《三朝野记》卷三。
(334) 《三朝野记》卷三。
(335) 《明史·王绍徽传》卷三○六。
(336) 《明史·王绍徽传》卷三○六。
(337)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38)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39) 《明史·曹钦程传》卷三○六。
(340)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41) 《先拨志始》卷下。
(342)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43) 《先拨志始》卷下。
(344) 《明史·霍维华传》。
(345) 《明史·曹钦程传》。
(346) 《二申野录》卷七。
(347) 《明史·王绍徽传》。
(348) 《先拨志始》卷下。
(349)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50) 《先拨志始》卷下。
(351)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52) 《明史·刘志选传》卷三○六。
(353) 《枣林杂俎》逸典类。
(354) 《明史·曹钦程传》卷三○六。
(355) 《明史·刘志选传》卷三○六。
(356)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57)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58) 《明史·刘志选传》卷三○六。
(359) 《明史·刘志选传》卷三○六。
(360) 《明史·刘志选传》卷三○六。
(361) 《明史·王体乾传》卷三○五。
(362) 《酌中志》卷十六。
(363) 《明史·阎鸣泰传》卷三○六。
(364) 《先拨志始》卷下。
(365) 《先拨志始》卷下。
(366) 《明史·阎鸣泰传》。
(367) 《二申野录》卷七。
(368) 《明史·阎鸣泰传》。
(369) 《明通鉴》卷八十。
(370) 《三朝野记》卷三。
(371) 夏允彝:《幸存录》。
(372)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一。
(373) 《先拨志始》卷下。
(374)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375) 《先拨志始》卷下。
(376) 《明史·耿如杞传》卷二四八。
(377) 《先拨志始》卷下。
(378) 《二申野录》卷七。
(379) 《先拨志始》卷下。
(380) 《明史·阎鸣泰传》卷三○六。
(381) 《三朝野记》卷三。
(382) 《明通鉴》卷八十。
(383) 《先拨志始》卷下。
(384) 《先拨志始》卷下。
(385) 《明通鉴》卷八十。
(386) 《先拨志始》卷下。
(387) 《明史·魏呈润传》卷二五八。
(388) 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三。
(389) 《先拨志始》卷下。
(390)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91)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92)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93)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394) 《明史·顾秉谦传》卷三○六。
(395)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96) 《明史·霍维华传》卷三○六。
(397) 《明史·马士英传》卷三○八。
(398) 《先拨志始》卷下。
(399) 《三朝野记》卷四。
(400) 《三朝野记》卷四。
(401) 《明史·贾继春传》卷三○六。
(402) 《先拨志始》卷下。
(403) 《明季北略》卷三。
(404) 《启祯两朝剥复录》上。
(405) 《先拨志始》卷下。
(406)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407) 《先拨志始》卷下。
(408) 《先拨志始》卷下。
(409) 《明史·霍维华传》。
(410) 《启祯两朝剥复录》中。
(411) 《明史·王绍徽传》卷三○六。
(412) 《明史·王绍徽传》卷三○六。
(413) 《明史·顾秉谦传》卷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