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谈山水画写生(1 / 1)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个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必须贯彻情景交融的要求。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要选择写生的景物。合于自己的兴味才能触景生情。如果在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地方写生,即使花很大力气也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勉强画成,只是干巴巴的如实描写,与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要求相差甚远,那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山水画写生要按“游”“悟”“记”“写”四个步骤进行。

每到一个地方写生,千万不要看到一处风景很动人,马上就坐下来画,把看到的风景如实地搬上画面,这不是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方法。首先必须“游”。对中国山水画家来说,“游”,就是深入细致地去观察。一座山,你山上山下,山前山后跑遍了,从高处、低处不同角度观察它的形象,分析它的特征,对它做全面的了解,你作画时才真正心中有数。我到长白山写生,长白山很大,方圆数十里,上下近千公尺,不可能一下子全都观察到。最先看到的是长白山腰间的长白瀑布。瀑布的水由长白山顶著名的“长白天池”大量溢出,两山相峙的溢口,急流如万马奔腾,其声如雷,气势极为雄伟。长白山瀑布与天池分不开,必须登山顶观看,才能尽览。天池四面环山,像一块碧玉装饰在群山之中,由于山顶高寒,不长树木,雾气迷漫,很有一点神秘的色彩。山的中下部是针叶林,长白山林海是在山的下部。瀑布下面有一段很长的乱石湍泉,曲曲弯弯流向远方,这便是松花江的源头。游遍长白山的上上下下以后,对它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便有助于掌握长白山瀑布独特的面貌。它与天台山的石梁瀑、庐山的三叠泉、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都不相同。写生时,我采用“取上舍下”的办法,突出了长白山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这就是我的《天池飞瀑》写生创作稿的构思过程。

又例如去华山写生。由于体力不行,我只能上到青柯坪。最能代表华山特点的北峰西峰虽没有去游,但我在山下、山腰对华山全貌做了细致的观察,从华山特有的雄姿联想到了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正是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眷念之情,使我有了《待细把江山图画》这幅作品的构思。画面正中所画的就是西峰的巍峨雄姿。

抗日战争八年乡居生活体会就更多了。我住在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下,那里四面环山,林木蕉竹,葱葱茏茏。当时我在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前山下坡去学校的山路,每星期要步行往返两趟,来回十余里。虽是山间崎岖小道,但沿途景色美丽多姿。附近的山林也都游遍,做过细致的观察。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观察山景的体会写得十分透彻: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

山景随着时间、季节、晴、雨等各种变化而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晴天和下雨的变化。晴天是山青、水明、树重、云轻,一览无余,层次清晰;而下雨则不同,所有景象朦朦胧胧,雨丝中山色树影时隐时显,在模糊中见到极微妙的变化,本身就是绝妙的水墨画。我的《万竿烟雨》就是在山路遇雨,竹林躲雨时被奇妙的景色所感染而画成。这“偶有一得”是画家感觉的偶然触发,这“一得”却是无数次“游”中所得到的收获。

概括地说,深入生活进行山水画写生,重在“深入”二字。要深入观察,深入了解,要在生活中激发作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