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深有体会,持续不断地做同一件事情难免会觉得烦,从而产生懈怠心理,执行规则同样如此。有时候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产生懈怠心理,会找各种借口,比如情况特殊啦,生病不舒服啦,没人监督自己啦,等等。因此,引导孩子将规矩意识深入内心,有些规矩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是不能违背的。
一天傍晚,吃过晚饭,我带女儿出去散步,碰上了小区的李大姐。李大姐的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岁,闲聊的时候,李大姐说她最近很苦恼。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之前她儿子从来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最近总是不吃正餐,给他的零花钱都买了零食吃。我建议李大姐,孩子正处在发育期,如果零食吃得太多,不利于孩子长身体。李大姐叹口气,说她也知道,可就是管不了儿子。她举了个例子,她规定儿子饭前一小时内不能吃零食,儿子答应得好好的,可开饭前他就说饿得不行了,然后四处翻找零食,不管怎么阻止,他就是不听,甚至哭闹。公公婆婆看孙子这样,出于心疼,就向孩子妥协,主动把零食拿给他吃。所以现在不管她禁止儿子做什么,儿子就会哭,他知道,只要一哭,爷爷奶奶就会护着他。面对公婆的做法,李大姐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也不好去指责两位老人。我建议李大姐跟她老公好好谈谈,让她老公做做两位老人的思想工作,告诉二老心疼孙子没错,但是没有原则的维护只会害了孩子。
跟老人一起生活,对妈妈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一是跟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二是“隔辈亲”导致老人溺爱孩子,因此父母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老人的阻力。有这种困惑的妈妈们,千万不要着急或者跟老人发生冲突,想办法协调解决,可以让老公做老人的工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单独带孩子,并定期让孩子去看望老人,解决他们的相思之苦。
总之,给孩子制定规则之后,就要鼓励、配合孩子坚持下去。而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父母极大的细心和耐心。
本章小结
★ 孩子年龄越小,社会经历自然就少,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孩子的规则执行力,就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提醒或者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他们懂规则、遵守规则,并能执行和坚持下去,直至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 想办法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矩可能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比如给他们看一些相关的绘本书或者动画视频等,让他们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这样就有可能让他们重视规则并严格遵守了。
★ 父母对孩子就事论事的赞美和鼓励,可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并会养成良性的行为习惯。
★ 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或提供的选项,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想做点别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认为他们的要求合理,不妨就顺势答应他们;如果他们的要求不合理,就告诉他们:“这不是其中的选项,我不能接受,或者你再想一个我能接受的方式……”
★ 不少父母信奉对孩子的教育要耳提面命,可实际上,耳提面命对孩子的影响远不如以身作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