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孩子学不会独立是教育的灾难(1 / 1)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家,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依赖性强的孩子如同温室的花朵,弱不禁风,根本无法经受生活的考验。因此,爱孩子,就要放手给孩子闯**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一棵不惧风雨的参天大树!

在参加中韩少年探险夏令营时,我问一个12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韩国孩子会干活?”

男孩回答得非常干脆:“父母不让干呗!为了能进好学校,我爸让我住在姥姥家里。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我长这么大,连家炊都做不了,哪里还会做野炊啊?其实,不是我不想干,而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在家里从来没干过。”

日常生活中,打着所谓“爱”的幌子,拒绝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孩子,如何要求他独立起来?

生活上独立的孩子几乎什么事情都会做,每次遇到问题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自然会很容易成功;而独立能力差的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遇到困难也无法顺利解决,更严重的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致使学习和工作处处不如意。可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非是一件小事情,不仅妨碍自信心的树立,从长远看,还关系到他未来的生活。

思阳今年12岁,她不但会唱歌,还会作曲、吹长笛;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也样样精通,是妈妈的小帮手。早上父母还没起床,她就已经做好了早点;晚上父母下班后,她已经做好了晚餐。尽管只是简单的西红柿炒蛋、麻辣豆腐、宫保鸡丁……却也被她做得色香味俱全。

大家都非常羡慕思阳的妈妈,其实思阳现在的独立来自妈妈当初的“狠心”。从上幼儿园开始,妈妈锻炼思阳自己洗袜子;从5岁开始,她就负责倒家里的垃圾,每天上学顺便提着一塑料袋垃圾,带到楼下的垃圾桶。6岁时,每周都会跟妈妈一起大扫除;10岁时自己上下学,一个人背着书包奔走于学校、古筝老师和作曲老师家。为了让女儿能够练习做饭,妈妈曾有几天故意晚回家。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舍得,而不是溺爱。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是对孩子的害。舍得是一种教育智慧,今天让孩子吃点苦,是为了明天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甜。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痛苦磨炼的,这些经历别人不能替代,父母必须“狠”下心来,让孩子去摸爬滚打。

舍不得让孩子受这份罪,这样的爱是不理性的,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打着爱的旗号,把孩子保护起来,就会剥夺孩子独自面对社会的机会。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到外面的大风大浪中去拼搏,鼓励孩子独立起来。

有个男孩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中国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

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也要把握一个“度”。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无条件答应、无原则迁就,甚至把孩子的缺点也当成优点来看,是一种不恰当的爱——溺爱。对孩子娇生惯养,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凡事不让孩子自己动手,看起来好像是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