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东找找,西看看,却往往一条虫子也找不到。的确如此,任何成功都不是在浮躁中取得的。同样,优秀的孩子势必是一个可以安静下来的孩子;只有让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才会有所收获。
飞飞是我家邻居的儿子,性格活泼,每次遇到他,他都会对着我笑。并且他总是蹦蹦跳跳的,活泼得有时让人招架不住。而且他还是个急性子,遇点事就没有耐心。
一天,飞飞想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一只千纸鹤,可是折了3次都没成功。飞飞急了,立刻把那张纸撕了,扔得老远。妈妈看到了,对他说:“别着急,慢慢来就好了。”飞飞气冲冲地说:“折不好,不折了!”这件事失败了,他就转而做别的事,结果乱上加乱。妈妈感到很无奈,不知道如何是好。
浮躁,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通病。刚开始做一件事,没坚持几分钟就放弃;手里做着一件事,心理却想着另外一件事……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可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静下心来,心不静,万事都无法完成;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激发出新的思想,提高做事效率,取得理想的成绩。
如果你的孩子也比较急躁,就告诉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可以给他讲些因为急躁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引导他有意克制急躁情绪。
每天,我都会遇到一些父母跟我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性情急躁,而自己又是多么无可奈何,不知从何下手,似乎比孩子还要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发现孩子急躁,首先是控制好父母自己的情绪,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才能搞清楚孩子急躁的原因。例如,当孩子强烈地想要一种东西时,要让他知道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立刻得到;要向孩子说明,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需要等到恰当的时间才能得到。这样,孩子才会理解,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静心等待。
子瑶是个急性子,想要什么,都会要求即刻得到,实现不了,她就会使用“哭闹大法”。
一天,子瑶在家里玩洋娃娃,不一会儿就没有新鲜劲了,突然又想看动画片《熊出没》。可是,所有的台都找了,没有一个频道在演。妈妈就耐心地告诉她:“等到晚上5点钟左右少儿频道就会演了,先玩会儿其他玩具。”子瑶一听现在看不了,撅起了嘴,开始哭闹。
想到同学家有《熊出没》的DVD光盘,子瑶立即让妈妈去借。妈妈说:“我不知道你们同学的电话!”子瑶不依,一个劲地缠着她。
妈妈用手指了指墙上的表,并告诉她:“等指针指向‘6’,我就到你们的微信群中帮你借DVD光盘。现在你必须保持安静,再哭闹,我就不帮你借了。”听到妈妈说狠话,子瑶才乖乖地坐在一边。
按照时间约定,妈妈帮子瑶借来了光盘。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总会用这种“等一会儿”的方法,训练她的忍耐力。慢慢地,子瑶学会了耐心等待,性格也没有那么急躁了。
从小子旭就是一个急性子,比如妈妈给他冲牛奶,他等不到牛奶凉了,直接就抱着奶瓶喝,结果烫得直吐奶。随着孩子长大,这个毛病越来越严重。为了改变孩子急性子的毛病,妈妈尝试过不少方法,最后发现,正确引导才是最有效的。
一个周末,妈妈带着子旭去亲子园上手工课,老师让孩子们做一张生日贺卡,需要用各色蜡笔在卡纸相应的位置涂上美丽的颜色。子旭之前没有用过蜡笔,在老师讲时,他没有用心听,注意力都在蜡笔上,一直跃跃欲试。讲解完后,老师让小朋友自己涂,子旭高兴地拿起蜡笔开始涂起来。但是,由于年龄太小,总把蜡笔涂出线。没多长时间,子旭就开始闹情绪了——把蜡笔往桌子上一放,卡纸也被他揉成了团。
面对子旭的无理取闹,妈妈深呼吸,暗示自己不能着急,要耐心地哄他。妈妈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涂不会涂出线,怎样使用蜡笔,如何画画。渐渐地,子旭掌握了蜡笔的使用方法,下课之前终于完成了一张贺卡。
后来,当子旭无理取闹时,妈妈都保持淡定,引导儿子该怎么做。慢慢地,子旭发脾气的次数逐渐减少,也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了。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儿子在画画,可是树干怎么都画不像。子旭拿着橡皮擦了又擦,改了又改,修改了三四次,才满意地继续画。看着儿子的样子,妈妈知道,他已经能安静下来做事了。
有些事,父母觉得非常简单,可对孩子来说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时,或者因学习、生活的不顺而变得急躁时,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正在做的事是否超出了目前他的能力范围?如果的确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父母就要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