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vs 微信:鼓励企业内部团队之间的竞争(1 / 1)

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产生惰性,这种惰性是可怕的,它可以阻碍团队的创造性,让整个团队没有活力。团队没有活力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它最终会让一个企业丧失竞争力。在一个企业里,可能存在很多团队,这些团队之间唯有相互竞争,才能保存活力,也才是最佳的企业状态。

马化腾也最怕企业团队存在惰性,他希望腾讯团队之间保持相互竞争的状态。正如他2013年在复旦大学与马云、马明哲共同探讨互联网保险发展时所说:“其实在互联网行业十几年,竞争无处不在,都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也是抱着一种平常心态看这个问题,之前也沟通过,其实我们最怕的是团队内部有惰性,包括微信本身也是我们内部竞争的一个结果,它并没有诞生在原来的QQ团队里面。”马化腾一直强调团队不能有惰性,要时刻保持竞争的状态,团队要与别的企业的团队进行竞争,企业内部的团队之间也要竞争,这样才能激活自己,释放巨大的潜力。

腾讯内部团队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微信团队与手机QQ团队之间的竞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手机QQ和微信是腾讯旗下两大手机应用,并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如何共存一直引人关注。两个团队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的,因为二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连马化腾自己也表示,两个产品的研发团队之间确实存在竞争,但对这种竞争马化腾持支持的态度,他倡导两个团队除了竞争之外,还要互相学习。

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手机QQ与微信两款产品上,新版手机QQ有些新功能是在模仿微信,新版手机QQ的新功能主要有扫描二维码加好友、免费创建聊天群等,这些都是微信上的功能。除此之外,手机QQ还模仿微信把手机QQ与手机通讯录打通,在这个功能下,用户可以选择将QQ号码与手机号进行捆绑,把手机里的朋友发展为QQ好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手机QQ研发团队在研发手机QQ的时候,借鉴了微信受用户欢迎的功能。因为借鉴发展,2013年5月的时候,手机QQ的活跃用户为5.5亿人,活跃用户整整是微信的两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活跃用户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活跃用户人数已经达到了6.97亿。

显然,手机QQ研发团队与微信团队之间是存在竞争的,正是由于这种竞争的存在,两者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竞争的存在,所以才能激发创造力,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马化腾强调腾讯要拒绝惰性,要依靠团队之间的竞争来获得发展。这给互联网企业经营者以启示,要允许企业的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合理的竞争。

团队之间不但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且还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因此必然存在竞争。合理竞争要求团队之间形成一种正常的竞争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组织系统的整体目标。组织内各团队的地位差、功能差,既反映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反映了相应的责任和贡献。这是组织系统各团队在协作过程中存在竞争的客观基础。在组织内部,竞争是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具有使组织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的功能。这种功能既可以使组织系统发生进步性变化,使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使组织系统发生破坏性变化,造成组织系统的不稳定,产生结构性内耗与功能内耗。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合理竞争,既要反对封锁信息,互相拆台,制造矛盾,增加内耗,也要反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特别应反对的是那种不择手段、以邻为壑、尔虞我诈、冷酷无情的倾轧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部门之间的冲突,提高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效率,也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得到稳固与发展。

当然,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组织系统团队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如果涉及范围小,则可以采取“协商解决法”,即由相互冲突的团队彼此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时双方都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开诚布公,摆出各自的观点,阐明各自的意见,把冲突因素明朗化,共同寻找解决途径。

如果冲突涉及面较广,影响到全局活动,则可采用仲裁解决法和权威解决法。仲裁解决法,即由第三者出面调解,进行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这是团队之间经过协调仍无法解决冲突时才使用的方法。这里要求仲裁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最好是冲突双方都比较信任的,或者社会和法律认可的,否则可能仲裁无效。

权威解决法,即冲突双方既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冲突,又不服从仲裁,可由拥有权力的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裁决。在一般的情况下,最好不采用这种办法。但是由于它可收到一时之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也是必要的,过后应做更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是利用权威的力量,按照“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强迫冲突双方执行命令。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改变双方表面的行为,无法影响其内在态度,因此不能消除引起冲突的内在原因。

构建高效能的团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很少有团队在建立之初就是高效能的团队,任何时候,团队都是存在惰性的。团队的高效来源于竞争,来源于在竞争中激发的创造力,所以,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像马化腾那样允许企业内部团队之间存在竞争,并能恰当处理这种竞争,让竞争走向合理化、正常化、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