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这本小书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论文于2011年4月写定,此次出版,除了略微增订个别史料及论述外,并无太多的修改。

我于2011年夏天毕业后,进入上海中西书局工作,原本并没想到论文能那么快就得到出版。非常感谢仇鹿鸣学长的多方联系,帮助我得到了这一与北师大出版社合作的宝贵机会。

北师大出版社的谭徐锋先生是本书的策划编辑,是他将本书纳入“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之中,提供了资助出版的机会。对于他的信任与辛劳,我深表感谢。

为了达到出版的要求,原文的地图重新进行了绘制。改绘地图的工作再次得到了张鑫敏师弟的帮助。他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帮助我重绘地图。其间制定绘图策略,选择、修改底图,考证地点、区域、河流、路线等工作颇耗精力与折磨耐心。但鑫敏同学的严谨态度和幽默性格,使得这一枯燥而烦琐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论文的出版,同时得到了诸多师友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业师周振鹤、李福长两位先生对我学业的指导,他们为我的学术成长付出的心血,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同样铭记于心的是我的父母十多年来对我学业的支持与鼓励,以及对我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

博士论文的出版无疑是我十年大学生涯的一份重要收获与肯定;但是,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认识的增长,即从一个为应付课程论文而只会随意在图书馆书架或期刊网中寻找相关文献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当读到一篇精彩文章会为之鼓掌、激动,甚至产生“我也要做这样的学问”的憧憬与自信的学人的经历,也许更让我欣慰与动容;不过我想,比起以上这些,最让我珍惜与感动的,还是十年里和我一起度过大学生活的朋友们的情谊,因为你们的陪伴,让我的十年大学生涯真正充满了精彩、幸福与成功。非常感谢你们!

李碧妍

2014年6月3日于上海中西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