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团队中,不同阶层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其中团队高层负责制定战略规划和制度,而基层执行者主要负责执行战略规划和遵守规定,高层制定了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执行者就遵从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作为接受命令的一方,执行者通常没有权力否定或者不执行上层领导的政策,这是维持整个执行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前提。
在整个执行体系中,整个团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执行者身上,执行者的执行意识、执行能力是否很高,执行者的工作状态怎么样,这些都是团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团队在培养执行者的时候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正因如此,当执行结果不那么让人满意的时候,管理者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说“执行者将工作搞砸了”,或者会抱怨“员工们没有认真理解上司说了些什么”。
但是并非认真执行命令就可以保障执行水平,良好的执行不仅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还取决于高层的表现。在管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群羊走丢了,那么只能证明领头羊犯了迷糊。一旦整个执行团队出现了问题,那么很可能是管理者出现了失误。比如,高层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否正确、合理,是否具有指导作用,毕竟一些错误的战略规划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还有一点就是高层的战略规划和制度是否稳定,是否频繁进行变动。一旦高层的想法出现频繁改动,那么就会对具体的执行工作带来麻烦,执行者会因为高层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比如,有家公司的总裁在三天之内连续五次修改了指令,结果执行者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总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也自然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执行工作当中。还有一家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从来没有一项完整的制度可以坚持半年,几乎每隔几个月时间就要推翻原来的一些制度,然后重新制定规则。这样频繁地修改制度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运作,执行者也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
许多管理者之所以常常会出现朝令夕改、迟疑不定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的想法太多、选择太多,追求的潜在目标也太多,过多的选择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判断,由于经常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他们不得不经常改变原有的选择。所以,想要避免制度出现朝令夕改的局面,就要注意做好目标管理,坚持目标的唯一性是保证制度统一和稳定的基础。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在认真分析和考量之后,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而不是做出较为合适的几种选择。管理者应当争取一次选择一个目标,一旦认真分析并确定某一个目标之后,就要明确并固化这个目标,并尽早制订相应的工作流程。这样一来,执行者在执行时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一些管理者缺乏耐心和信心,一旦自己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一段时间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就可能产生动摇。这个时候他们渴望通过变革来达到目的,但是变革的进程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由于急于做出改变,结果往往会陷入“越改越乱,越乱越改”的局面。任何一项战略规划、政策或者制度都需要长期的实践来验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果,因此管理者不能操之过急,在制定规划和制度时要认真进行分析,制定之后则要保持耐心,不要轻易就自我否决。
还有一种情况,管理者本身缺乏主见,他们不具备做决定的勇气,经常求助于外界,而且也容易受到外人的干扰。如果经常有人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那么他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中反复变动,这样就会导致内部的指令和制度经常变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管理者本人需要保持一定的威严,需要变得更有主见,更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征求别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反复告诫自己“做决定的人是我”,必须懂得尊重自己的意见,并且不要被他人过度打扰。
调查表明,那些缺乏自信和主见的管理者通常都容易受到干扰,他们无法确定什么决定是对的,什么选择是错的,也不了解自己的决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能不断地寻求他人的帮助,或者依赖他人做出决定,而这种依赖心理本身就会导致制度缺乏稳定性。那些制度不稳定,经常出现变更的团队,往往缺乏一个有魄力和权威的管理者。
综上所述,管理者想要打造稳定而统一的制度,就要提升自己的定力,这种定力包括对多种目标的抗干扰能力、对流程管理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对外界压力的抗干扰能力。只有保持强大的定力,才能够确保自己不会频繁地更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