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发脾气常常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或者是没修养的表现,而有的人发脾气之所以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也更容易令人信服,就是因为他们的质疑、否定和批评比其他人具有权威性,尽管这些表达方式同样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但是权威和单纯的乱发脾气完全不同。权威更多时候是从能力上给予他人一些压迫感,而不是源于纯粹的地位优势、权力优势。权威性很强的人往往不怒自威,让人觉得不那么亲切,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好脾气,但实际上却可以有效影响他人。
一个高级工程师针对某个研发项目提出各种意见,是因为他是研发领域的权威,他对产品如何设计、技术如何提升有最大的话语权,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他有足够的权力给予否定;一个项目经理在大会上发火,是因为他拥有项目管理和项目经营的经验,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他的话就是权威,这种权威往往会有效隔绝那些反对的声音。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在生活中,那些能力强的人往往更有资本去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所强调的事情往往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最好利用更高的能力作为自己正常表达的保障,这并不是说能力平平的人没有资格表达,甚至发脾气(发脾气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表达),但出色的个人能力会让人们所说的话更有可信度,受众对象对于这些话的认可度也会高一些。
美国《石英》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几十年来硅谷将史蒂夫·乔布斯奉为偶像——并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在文中,这家杂志抨击了《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认为他的书是“给那些为自己坏脾气寻找通行证的老板们的手册”。
实际上,这篇文章的评价有失偏颇,但是文章也指出了一个现象:艾萨克森对于乔布斯的神话描述造就了一批拙劣的模仿者,很多创业者和职场人士都开始模仿乔布斯的脾气,都主张像他一样高高在上,可是这些人大都缺乏天赋、能力平庸,毫无任何魅力可言,为人处事更是一塌糊涂。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沃尔特·艾萨克森身上,更不在乔布斯身上,而在于那些拙劣的模仿者。那些模仿者们并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自己是不是和乔布斯一样出色?是不是和乔布斯一样天赋异禀?可以说,乔布斯即便不发脾气,也会让人觉得强势,也会轻易影响到其他人,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个人能力基础上的,他本人就是整个苹果公司最大的权威,甚至是整个手机行业的权威。他总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还经常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很难想象,一个能力平平的人总是对其他人指手画脚,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却到处指责别人的工作,会产生什么效果。那些本身就很平庸的人,如果刻意去模仿那些伟大的人,就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谈判,当公司决定削减年终奖时,一个能力很平庸的员工和一名公司精英同时提出抗议,谁的说服力会更强一些呢?或者说老板会倾听谁的抗议呢?当要求老板给自己加工资时,那些能力强的员工和能力比较弱的员工,谁会表现得更加从容一些呢?
一个人如果对公司没有任何贡献,如果不具备太大的能力和价值,那么他在公司内部的话语权会很少,甚至失去相应的话语权,这个时候他即便是发脾气也可能不会产生多大的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发脾气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释放情绪,而是加强沟通,是向对方传递自己的不满,以及期望对方做出调整),而且他的情绪化表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也更大。
有能力的人往往有更多的资本与他人讨价还价,有更多的权威来展示强硬的立场,而对于平常人来说,他们缺乏这种底气,尽管目的是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是强调和保护自己的立场,可那些想法和情绪在其他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从结果来看,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说话的效果,毕竟能力越强,沟通过程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如果没有强大的个人能力做后盾,一旦脾气发作,那么很有可能会给其他人带来“能力不大,脾气不小”的负面形象。
有个员工在公司里待了两年,可是工资却没有任何增加,而其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几乎全都获得了加薪升职的机会,为此他准备到老板的办公室里申请加薪,朋友拦住了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过一年再看看。这个人最终听从朋友的劝告,在公司里多待了一年。某一天朋友对他说:“你现在去老板那里申请增加工资吧,如果对方不同意,你就准备提交辞呈。”这个员工非常好奇:“为什么你当初不让我直接去申请,如今却让我以辞职作为要挟去要求加薪呢?”朋友回答说:“因为你当初还没做出成绩,不能拿出足够的筹码去谈条件,贸然申请可能会失去这份工作。如今你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而且也逐渐受到器重,此时去要求加薪就会更具说服力。”这个员工听了朋友的话,决定去找老板谈一谈,结果老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无论在什么行业,无论在什么场合,一个人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因此对于那些想要提升个人权威和影响力的人来说,有时候强化自身的能力,反而可以避免被人左右,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魅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