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时代(1 / 1)

许多社会学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时代。”“以和为贵”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孟时代,圣人们就一直强调以和为贵的观点,为的就是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中寻找一些安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和为贵”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个人的行为准则方面,却没有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文化现象,直到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才真正有可能将这个原则付诸生活的各个角落。

尽管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矛盾,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纷争,细化来说,每一个人每天都会遭遇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压力,每一个人都会在试图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与人发生纠纷。冲突和矛盾从来没有消失,也不可能真正消失,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已经更容易得到控制了,人们的道德感也不断得到提升,这就促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做一个时间上的纵向对比,就会发现,如今人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都已经变得更加文明了,我们比前人更加懂得如何巧妙地应对人际关系上的挫折和矛盾,懂得如何设置更多的压力缓冲措施。一位社会学家曾经对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地铁和现在的地铁进行对比,发现过去人们挤地铁时经常会出现打架事件,但是现在人们变得更加文明,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好,很少有人会刻意挑起事端。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公共场合的辱骂、推搡事件已经越来越少了,人们的自控能力正在增强。

现如今,人们更加热衷于以“和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除非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否则多数人都不愿意与其他人产生纠纷和矛盾,很显然,道德层面的提升带动了大家良好的表现。有人曾这样说过:“在中世纪,做慈善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而今天遍地都是,人们都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不过社会越来越和谐并不仅仅在于道德的提升,还在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因为社会分工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共同的利益需求和环环相扣的合作体制下,人们并不会轻易与人撕破脸皮,即便是竞争对手之间,也很少像过去一样采取非常激烈的手段相互压制,毕竟在多数时候,维持良好的关系对于日后的合作更有帮助。在社会分工并不明确的年代,各行各业中的竞争都显得非常突兀,但是社会进步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人们变得更乐于合作,更乐于采取温和的方式来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如果从生存的角度来说,生存的本质要求就是趋利避害,而和谐恰恰是避免相互伤害的一个基本准则,即便是那些最鲁莽的人,也不会刻意挑起纷争(除非有利益需求),不会刻意制造混乱。正因为如此,人们都在试图以最温和、最受欢迎的方式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而“和”也成了一个最基本的文化认同符号,并成了大家都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生存机制和文明机制下,“以和为贵”的思想几乎无处不在,或许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看自己在面对冲突和分歧时的反应,因为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会做出类似的表态:

——“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做吧!”

——“你说的很对,我得承认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

——“我想我们之间有一些误会,不妨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我愿意就这个问题继续同你保持沟通。”

——“你用不着道歉,这点事对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也许是我想得有些多了,我觉得应该向你道歉。”

——“这件事错不在你,我也有很大的责任。”

——“暂时的失败也没什么,希望你下次继续努力。”

——“谁都会做错事的,你不用太内疚。”

——“好吧,我们就换一种方法吧。”

——“惹不起,我还是躲得起的。”

好脾气的人拥有这样一些特点:当遭到他人无理的侵犯时,经常会告诫自己“算了吧,没有必要继续计较”或者“忍一忍就会过去”;经常会原谅和同情那些伤害自己的人,经常同情那些犯错者;经常和别人说心里话,而且还将一些私密的内容拿出来与人分享,没有丝毫戒备心;非常健忘,总是会和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经常被身边人欺骗,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相信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用真心打动别人;经常抱着“我吃点亏没事”的想法;总会担心自己一旦不迎合对方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对朋友的做法无条件地支持,对朋友的话无理由地认可;见谁都说好话,经常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遇到矛盾时会这样想“我退一步之后,对方也会退一步,如果对方没有后退,那我就后退两步”;害怕听到分歧,一旦发现自己与他人意见不统一,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想法;一直都被人利用,却还是乐在其中;对君子讲道理,对小人仍旧喜欢一板一眼地讲道理;很少处罚那些犯错者,哪怕对方已经接连犯错。

以上这些都是坚持“以和为贵”这一原则的一些具体表现,坚持“以和为贵”的人对于外界的伤害和攻击常常忍气吞声、视若无睹,甚至主动逃避。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使得人们更善于妥协,而不是采取一些“进攻型”的措施来维护自己,这样就使得人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种强大的自我克制心理,当他们受到攻击和伤害时,会不断提醒自己:“我要保持冷静,这只是一个意外或者一个误会。”当他们受到欺骗时,会自我安慰:“其实想想也没什么,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到欺骗,况且对方可能不是有心的。”当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就按对方的想法来吧。”当别人犯了错误时,他们又会提醒自己:“用不着生气,没有人希望出错,下次再让他们注意一下就行了。”

无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下,人们似乎更加愿意宽容地看待这个世界,似乎更加愿意保持一些弹性,甚至不惜磨平自己的个性,以便更好地融入周边的环境之中。不过许多人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磨灭了个性,让自己变成一个好脾气的人之后,是否真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是否真的会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