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并不是天才们的游戏!
想知道哈佛人成功的秘诀吗?答案其实很简单——创新!哈佛校长的一段话便是证明:想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有开天辟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钻研专业是不足的,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没错,哈佛一直致力于创新教育,不断激发着学子们的灵感,从而使得他们能以新的角度、按照新的思维认识世界,去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哈佛毕业生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涌动着不竭的创造力,汤玫捷便是例证。
若要论学习成绩,汤玫捷并不属于拔尖的那一拨,她在就读复旦附中的时候只能排百名左右,然而她却凭借超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进入哈佛后,汤玫捷更是创意无限,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哈佛峰会”了!
2005年的秋天,汤玫捷已在哈佛学习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给她最大的感触便是:哈佛的教育确实有很多优点!当时只是哈佛大一学生的汤玫捷脑洞大开,想创办一个由学生举办、面向学生的交流夏令营。她给该夏令营取名为“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旨在向中国推行哈佛式教育实验。但她深知,若整套照搬哈佛的教育模式,中国的学子们非但学不到东西,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可如果只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哈佛教育优势,那中国的教育定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汤玫捷用哈佛录取学生的模式,先从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报名者中,选出600多名综合素质较高的高中生,然后让他们跟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们汇合,同哈佛明星志愿者一起度过9天“准哈佛”式的集体生活,从而让中国学子能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把“在哈佛学习”!
在这短短的9天里,汤玫捷不但给中国学子们安排了各种哈佛大学的经典教学模式,还有一系列哈佛校园生活的体验。既有微型堂课、名师讲座、“中国大智汇”等严肃认真的知识传授,也有联合国模拟庭、小型圆桌讨论会、社会公益项目比赛等轻松活泼的能力训练。这些活动形式至今还在延续。
“哈佛峰会”的成功举办,几乎让汤玫捷一夜成名,她不仅成了哈佛的风云人物,还获得了各界青睐,《纽约时报》更是罕见地用了15页头版来报道她!
其实,不仅仅是哈佛毕业生的成功源自创新,这世上的人都是靠创造力,才敲开了成功的大门,甚至可以说,人类若没有创新的能力,没准今天我们还过着推独轮车、点油菜灯的生活!
当然,有些人并非是不想创新,而是觉得自己学习没天分、成绩更是平平,拿什么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创新这事还是交给那些“拔尖”的人才吧!实际上,哪怕一个人天生存在智力障碍,也能具有较高的创造力,著名作曲家罗忠镕之子罗铮就是一个证明,他创作的画和乐曲令世界震惊!
世人总喜欢把创新想得高深莫测,从而切断了自身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殊不知,创新这门艺术一点都不神秘,更不复杂,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创造的冲动和欲望,就能不断发现出新的领域,创造出新的奇迹。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被已有的新奇现象所迷惑,也不要被日常例行的生活模式所麻痹,而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新鲜感,我一定还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
学习日志
对于创新,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我现在不需要什么辉煌的人生,只是想搞好自己的成绩而已,这也要创新吗?答案是肯定的,学习必须得有创新精神,甚至比其他事物更需要新的思维,否则你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抄袭”,在“剽窃”,只有重新过滤那些自己学到的知识,才能让它们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学问!
哈佛就常鼓励学子们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它也从不反对任何挑战权威的举动,甚至还无限欢迎,因为它要培养的不是“榆木疙瘩”,而是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