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原希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同桌,也是一对‘天敌’。
“在班里,我和原希的成绩都属于中等水平,后来升入五年级后,我俩展开了成绩大PK。别人考得如何我不在乎,我只关心原希,只要他的成绩比我高,即便只高1分,我都会十分抓狂,一直抓狂到下次考试的到来,争取下次考试超过他。原希也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再接再厉,不给你超过我的机会。’
“原希平时喜欢画画,他经常拿着自己的‘杰作’向我炫耀。这天,原希悄悄递给我一份新出的报纸,炫耀似的说:‘看到没,我的画登上报纸了。’为了和他一较高下,我也不甘示弱,开始认真练习书法,只要有时间就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作品也获奖了,我终于成功‘回击’他了!
“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可我和原希之间的‘暗战’却从未停止。虽然这种状态有些辛苦、有些紧张,但我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这次期末考试我们两人成绩名列前茅。
“这天放学,我背着书包准备离开学校,原希突然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盒子递给我:‘这次我能考这么好,多亏了你,你一直激励我前进。这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幅画,送给你。’
“听了这番话,我非常感动,也很感激原希。因为,正是他这个‘敌人’,使我在学习和书法的道路上突飞猛进。”
这是一篇五年级小学生的作文,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在这里,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一家环境幽静、水草丰美的森林公园养殖着几百只梅花鹿,饲养员们给梅花鹿提供了完全安全的生存环境。可是,几年后公园管理人员却发现鹿群不但没有发展,还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经过考证,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梅花鹿没有公敌。
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说过这个小故事,并在故事中受到发人深思的启示。即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竞争对手,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没有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对手,我们可能安于现状,失去旺盛的斗志,失去进取的动力,也就无法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
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现在很多孩子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却常常在学习上表现得没动力、没热情。其中,缺乏竞争的概念和意识就是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该多问问孩子哪位同学被老师夸奖了,也可以和老师了解一些班里更优秀的学生,或者选择亲朋好友中优秀的孩子,帮孩子培养一个竞争对手。
这个竞争对手,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想敌”,其存在的根源就是竞争,以及竞争带来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方面,“假想敌”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孩子从小明白优胜劣汰的道理,当要战胜对手,不能失败的竞争心理发生作用的时候,孩子会把自己不擅长学习、不喜欢学习等情绪抛到脑后,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另一方面,“假想敌”是孩子学习上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加以针对性地解决,并且进一步吸取他人的优点,作为自身不断进步的营养来源。
无论多么懒惰的孩子,一旦有竞争对手出现都会努力拼搏,表现出更强的好胜心。不过,在给孩子培养“假想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是“对手”不是“敌人”
在给孩子培养学习“假想敌”时,你要告诉孩子“假想敌”不是“敌人”,“假想敌”也可以成为好伙伴和好朋友,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平和、理智地对待对手。即竞争是手段,不是目的,“假想敌”和自己既是对手关系,又是合作关系,要齐头并进,要凭自身的实力超越他人。
如果孩子以“假想敌”就是要将对方比下去、拽下来的心态来进行竞争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我发现他把数学作业题做错了,但我不愿意提醒他,这样我的名次就可以靠前一些”,或者“今天,他被老师批评了,我真高兴”。如此一来,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只会让自己变得自私、狭隘。
因此,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给孩子讲一些两强相争最后惺惺相惜的故事来告诉孩子:要愉快地接受他人的进步和成就,只有良性的、公平的竞争才让使人获得快乐,不断进步,而那些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去争取胜利的人,到头来收获的就只会有空虚和内疚。
设置阶段性的“假想敌”
培养“假想敌”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孩子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固然会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孩子屡屡遭到失败,反而会适得其反。试想,孩子当前的班级名次在二十名左右,如果我们让他选择班级前三名的学生当对手,孩子短时间内追赶不上,就会挫伤自信心,变得消极。
因此,给孩子选择“假想敌”时应该讲究阶段性,先找与孩子年龄相仿、实力稍强的人选,让孩子能看到进步的希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如果孩子当前的班级名次在二十名左右,不妨引导他先选择十几名的同学当对手。当目标超越之后再寻找前十名同学作为第二阶段的目标,然后以此类推继续往下一个阶段设立目标,选择班级前三名的学生当对手,最终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要让学习的成果看得见
相扑比赛当中都用星星来标示比赛成绩,这样比赛胜负结果一目了然。选手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还需要赢得几颗白星,名次才能进步。这种画星星的方法可激励人的竞争意识,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再合适不过了。
比如,把“假想敌”的学习成绩或者名次用五颗星标示出来,再把孩子当前的学习成绩或名次用星星标出来,如两颗星、三颗星等,如此孩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想要战胜对方的话,自己还需要提高多少分,这样的成绩要保持多少次等,孩子每天有星星表进行参照,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
平时多跟优秀的人接触
如果一个人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很容易得到满足,被眼前所取得的一些小成绩所迷惑。如果把眼光放远放长,那现在所取得的一切就微乎其微。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跟优秀的人接触,体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因自己的“小成绩”而夜郎自大,进而时时保持进取心。
何况,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让孩子多跟优秀的人接触,通过认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向他们看齐,确定更高的目标;向他们学习,找到更优的方法,让孩子在他们优秀品质的暗示下,见贤思齐,取长补短,逐渐成长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这不正是每位父母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