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是神话,批评不是全面否定(1 / 1)

今年妙妙升入了五年级,她铆足劲要考市重点中学。孩子知道学习,而且很努力,这让妙妙父母感到很欣慰。但他们发现女儿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而且听不得反面意见。比如,妙妙经常学习到很晚,妈妈想让女儿早些睡觉,说了一句这样对身体不好,妙妙就不高兴地反驳说:“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总是管我。再说,你又不是我,不知道我的作业多难,要我考好学校又不让我学到很晚,我怎么做你才满意?”

听到妙妙跟自己顶嘴,妈妈也生气了,批评道:“说你一句,你反驳三句。我说错了吗?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不用学那么晚?你怎么不说你自己笨。”

听到妈妈这几句话,妙妙更恼怒了:“我就知道,你一直对我不满意。我就是笨,你再生一个聪明的天才孩子吧。”说完,妙妙哭着将妈妈推出房间,并锁上了门。

第二天,妙妙精神状态不佳地去学校了。上课时因为太困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下课后批评她,她梗着个脖子不肯认错。

从那以后,妙妙对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了,并不时故意犯些错误以发泄心里的不满。比如,故意迟到,甚至旷课。

虽说现在实行素质教育,不推崇粗暴的棍棒教育,但批评还是免不了的。毕竟孩子做错事在所难免,孩子犯错时应该批评。只有表扬和批评并存,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很多父母应该都发现了,孩子对待批评很难保持平常心,或是反驳,或是不理睬,又或导致情绪低迷,丧失学习斗志。

在批评面前,孩子们为何如此弱不禁风呢?

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身份高低,自尊心是每个人都有的。谁都不愿意被批评,即使自己犯了错,高年级的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自尊心非常强烈,而且毕竟还只是孩子,身心发育尚未成型,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和大人相比,敏感又脆弱,面对批评更缺乏自控能力,难免出现失衡。

我们相信,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批评孩子,本意不是要伤害孩子,而是希望孩子能够记住教训,是为了矫正孩子的错误,引导他下次做得更好,孩子的进步是父母们所期望的。如果孩子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那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呢?

心平气和回应,然后加以纠正

看到孩子犯错,父母一定难以忍受。很多父母习惯对着犯错的孩子拉长脸,情绪化地大嚷大叫。这时,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试想一下,孩子是不是很可怜?这种情况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他们当时可能没反抗,但心里也不服气,批评就起不到任何效果。

批评孩子不能以主观情绪为中心,而应以教育孩子为中心,所以父母应第一时间克制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回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得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看问题要透彻,分析问题要入情入理,这样批评才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心服口服。

改进批评方式,强化批评目的

要想让孩子不因批评而过于失落,那么,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改进批评方式,强化批评目的,孩子才可能会转变心态。

“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还能做什么!”

“你真是太笨了,简直是丢人!”

“别人学习怎么那么好,你比别人脑袋少根筋呀?”

……

如果你正是如此批评孩子的父母,那么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

孩子的心是脆弱的,孩子的心是柔软的。上面的话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会轻易刺破孩子脆弱的自尊。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以,批评孩子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方式,“你这一道题做错了,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再认真思考一下,再用心去做一遍,就一定能把这题答对”。

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完整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父母这样的引导思考下,他们自然会有正确的判断,理解父母的苦心,诚恳接受父母的批评。

选择最佳时机,达到最佳效果

做事情都需要讲究时机,批评也是一样,需要选择最佳时机。掌握好时机,可以让孩子受到最小的伤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一般来说,批评孩子最好是在他做错了事的第一时间里,因为间隔时间越短,孩子对错误严重性的认识越清楚,越容易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更容易接受和改正。

大庭广众之下,不要批评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父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这些父母认为一方面,当众批评教育能激发孩子的羞耻心,让他牢牢记住做错事情的教训,以后不敢再犯;另一方面,当众批评孩子还能让其他人知道,父母的家教是很严格的。如果你也有以上这样的想法,赶紧更新教育理念吧!

当众批评往往会对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伤害,这可比孩子的错误行为严重多了。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切勿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批评孩子的时候,还是私下进行比较好,最起码应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比如,孩子正在和同学玩耍,你可以说:“儿子,过来一下,妈妈问你点儿事。”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批评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批评不是全面否定,归根结底在于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诚恳地接受批评意见。批评应使孩子振奋,而不是使孩子气馁,时刻要记住:尊重、理解、帮助、鼓励,这才是最好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