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就比别人笨吗?为什么那些知识我总是记不住?”
“为什么别人平时玩得比我多,学得比我少,但成绩却比我好?”
“我一点也不喜欢学数学,数学课没有意思,而且又太难。”
“以前,我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学习成绩落下了一大截,摔了个大跟头,我现在讨厌上学。”
……
由于学习课程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上述这样的烦恼,在高年级小学生中非常普遍。只是他们有的说了出来,有的憋在了心里。在教育学上,这是一个学习情绪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父母习惯关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高不高、学习成绩好不好、学习方法对不对等,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情绪。而坏的学习情绪,不仅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而且是破坏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源头。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身为父母平时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学习情绪。一旦发现孩子学习上有了烦恼,就要及时地帮助和引导孩子。
在这一方面,你只要陪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
带着宁静坦然的心去学习
如果孩子学习努力,成绩却一直不好,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及多种学习方法,这里还要强调一个静心。学习是一项非常精细、严密的智力劳动,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激发出智慧的力量。正如古人所说静能生慧,“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生活中的杂念**太多,学习过程中能不能静下心,完全掌握在孩子手里。这就需要父母陪同孩子学会自我意识的觉察与转移,排除一切干扰,不受影响。例如,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走神,或心情低落时,要学会在心里马上给自己喊“停”,从无意识转入有意识的状态,进而保持内心的宁静。
带着高度热情的心去学习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即便奖励也无法激发孩子的**,以至于孩子对什么都缺乏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热情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热情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而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上去,找办法解决,决不轻易屈服。很多时候,孩子的热情是要靠父母来激发和创造的。专家提出,对孩子来说,学习热情的激发,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感受。
例如,孩子学数学的时候,搞不清哪些是重量单位,这是一个学习难点,而当孩子不能及时克服这个难点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焦虑感。如果父母平时多让孩子去买东西,计算买多少斤白菜、买多少米等,那么孩子在学习时就会觉得有趣;如果孩子对成语很头痛,可以在家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带着高度负责的心去学习
学习是一种成长,是用来帮助孩子们完善自己、建设人生的。学习中的烦恼有很多,不管累不累、愉不愉快,要想学习好,必须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不能只凭个人爱好,更不能看个人心情。情绪再坏,对待学习也不能敷衍应付,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做的事情上,然后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
如果把情绪失控作为失职的借口,那么难道任何工作都要等到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才去做吗?大厨不开心了就在顾客的菜里多加把盐;老师情绪不好就教学生“1+1=3”;制造汽车的工人情绪不佳就给汽车少装个轮胎……如果大家都因为情绪不佳而不好好做事,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为此,父母要认认真真地与孩子探讨学习的意义,告诉孩子“你今天付出什么去读书,明天生活就拿什么来回报你”“这个时期不努力学习,未来花十倍的时间也补不齐”“该学习时不学习,该干活时不干活,哪来的幸福人生”的道理。让这些道理深入孩子的心灵,内部的学习动力就产生了。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很关键
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知识缺漏多,会造成学习困难,进而产生学习烦恼。因此,父母要陪同孩子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及时补好知识缺漏,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孩子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赢得了大家的关注与赞许,他就会更有意识地学习,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
下功夫去一点点地落实,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这几件事做好了,既能清除孩子学习的烦恼,又能使他们健康向上成长,父母就不用再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