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欣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同学们给秦欣起了一个外号,叫“魔法小欣”,因为她的手仿佛有魔法一般,凡是弄坏的小文具一经她的手,立马能修理好。以至于同学们的文具一出现问题,都会找她解决。秦欣也是来者不拒,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忙。
所以,每天在学校,秦欣的班级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
同学A:“魔法小欣,我的笔套不见了。你看,文具盒被笔画得到处都是,怎么办?”
秦欣:“简单。”
秦欣用小刀从自己的橡皮上切下一小块正正方方的橡皮,又用小刀在小块橡皮的中央割出一个很深的“十”字。她将同学的笔尖插进橡皮的十字中央,让笔有了一个临时笔套,解决了同学的燃眉之急。
同学B:“魔法小欣,我的书包背带突然断掉了,你能帮我修好吗?”
秦欣:“可以。”
秦欣用小刀在书包背带的断口处钻出一排小孔,又将透明胶带拧成一股坚韧的绳子,用穿鞋带的方式将绳子穿过背带上的小孔,将背带连接在一起。
……
秦欣的事迹渐渐传入老师耳中,老师便推荐她参加了全国小学生“变废为宝”大赛。秦欣从初赛到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当记者采访秦欣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实践能力时,秦欣腼腆地笑着说:“我的实践能力是在破坏中锻炼出来的。”
原来,秦欣只要对一种东西好奇,她的爸爸妈妈都会鼓励她自己动手去研究。在实践过程中,秦欣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开拓她的思维,帮助她解决许多问题。久而久之,她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逐渐提升。
什么是实践能力?其实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做事的能力。
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它能促进社会发展。一切创新,一切科学技术,一切文化知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取的。可见,实践对人们而言十分重要。毛泽东同志提倡“实践出真知”。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三四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对成熟,只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实践的环境,就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呢?
激发孩子对实践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实践的动力。而兴趣又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智慧和灵感,决定着实践的成功与否。该怎么激发孩子对实践的兴趣呢?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实践成功后的喜悦,然后喜欢上实践。
针对孩子的喜好,父母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答案的难题。如果孩子喜欢数学,可以制定与数学相关的难题。例如:让孩子用实践来探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哪种图形最具有稳定性。父母可以事先为孩子准备好制作图形的小木条,让孩子自己动手裁量,制作出每一个图形,然后让孩子独自观察,最终得出结论。
当孩子获得实践带来的成功喜悦后,会不知不觉地对实践感兴趣。此外,父母可以将实践融入游戏中,这样可以一边与孩子做游戏,一边激发孩子对实践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的实践能力也能逐渐提高。
父母起带头作用,与孩子一同实践
不论孩子有多大,父母在他们心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尤其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们的观察与模仿。因此,父母要起一个示范作用,激发孩子对实践的欲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对一个新事物表现得十分感兴趣,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大胆地探索和实践,如果孩子对新事物表现的兴致缺缺,父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率先实践,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乐趣,最后参与其中,与父母共同实践。
实践源于生活,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书本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生活里也处处充满知识,例如生活经验会让孩子知道将洗过茶叶的水浇灌在植物根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用吹风机对着商标吹,等商标上的胶热了,可以很容易地将标签撕下来……这些生活中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因此让孩子融入生活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去实践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只不过,许多父母担心浪费所谓的孩子的宝贵学习时间,便不让孩子参与做家务,殊不知这样做会弱化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父母要多让孩子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孩子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生活。
给孩子多找几个实践阵地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多找几个实践阵地,这既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
父母可以带孩子去乡间参与劳作,亲自参与蔬菜种植、观察鸡鸭孵化,等等,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可以帮孩子报一个科技夏令营,这类夏令营可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一定的知识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科技产物,体验实践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