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课时,王老师对五年级的同学说道:
“通过这几天对同学们上学期学习情况的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数学学习能力要落后其他班级同学很多。因此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做一些简单的小测试,在测试中排名最后的十位同学要上台发言,说明自己错在哪里。”
同学们对于王老师的决定很是不满,一时间,教室里嘀嘀咕咕地充满了埋怨声。对于大家的反应,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催促着大家赶紧准备,明天就要开始测试了。
第二天考试结束后,方方做得不错,十道题中仅仅错了两道。方方心中很是得意,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不用再过多地复习,回家可以放心地看电视了。
第三天,王老师又进行了一次测试,而方方又错了两题,还是和上次一样的题型。
“每次都是这两题,王老师什么时候能不出这两题啊,这样我就能全对啦!”方方正在嘀咕,王老师却点到了他的名字,让他上去讲解自己做错的原因。方方很是疑惑,自己才错了两题,怎么就排名倒数了呢?难道其他同学都考了100分或90分吗?
王老师看出了方方的疑惑,严肃地对方方说:“你一连两次做错了同类型的题,一错再错是大错,虽然你得了80分,成绩也属于中上,但是你仍然需要认真反省。”
方方惭愧地上台做了错题说明。回到座位上后,王老师对他说:“今天放学回家后,记得把错题拿出来,认真地做三遍,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知道吗?”
方方明白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回家后,他认真地将做错的题目誊写在笔记本上,并做了三四遍,希望自己以后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像方方一样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每次考试都做错同样题型的孩子还有很多。而方方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在拿到试卷后,只看了考试分数,并没有看错题,对错题没有重视也没有分析。
事实上,考试中做错题并不可怕,但如果对错题不够重视,不去研究自己为什么会做错、究竟错在哪里,就不能吸取教训,下一次考试依然会出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考完后,对于那些错题要认真地重新做一遍,并分析做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出错。
作家沈从文曾对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这样说道,摔倒了赶快爬起来,没人欣赏你砸的那个坑。这句话用在学习上也是如此。
考试出错无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知识上的问题,二是由于思维上的问题。如果出错后对于错题熟视无睹,或者仅仅是将错误改正,既没有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又没有纠正思维中的误区,那么下次你遇到这种题后,依然会出错。
正如某个高考状元曾说过的那样:“出错的地方,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的收效更大。”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之所以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犯错,而是他们重视错误,他们会在考完后对错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减少下次犯错的概率。
为此,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让孩子把自己做错的题在错题本上重新做几遍,直到融会贯通为止。对于错题本上的错题,父母还应该提醒孩子经常翻阅,加深记忆。具体来说,父母可以借鉴下面的技巧教会孩子使用“错题本”:
凡是遇到错题一律记下来
在第一个阶段,父母应该教孩子将错误原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把解答的方法也详细地记录下来,让孩子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温习。
这个阶段最难的便是坚持,因为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整理错题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时间,做了几天就放弃了。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坚持记录了十几页,但在翻阅前面整理的题目时,又会觉得将这么简单的题目整理下来太耽误时间了。此时,父母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告诉孩子之所以觉得题目简单,正是因为他们记录了错题,并且在经常翻阅的过程中熟悉了错题。整理错题是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绝非一项任务。当第一阶段坚持下来后,纠错便成功了一半。
有选择性地记录错题,并且把更多的思考记录下来
如果孩子们按照第一阶段操作了一段时间后,学习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确实感觉到第一阶段的错题技术含量太低,对后来的复习意义不大时,就需要更换纠错方法了。此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错题直接撕下来贴在纠错本上(如果条件不允许还是应当把题目完整地抄在错题本上),除了要记录每道题的解答过程,还应该认真思考这道题当时为什么做错了,将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从讲解中学到的知识,统统记录下来。
这时,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去写过程,那么父母应该告诉他们,像写作文那样去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第二过程要坚持一个月后,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并且乐于做这件事情。
错题本不仅局限于整理错题
错题本除了要整理错题,还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要点。当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某个新的知识点,下课后,他可以将这个知识点整理一下记录在错题本上,并把相关题型也记录下来。比如上完数学课后,孩子们可以将老师整理下来的有关易错点、思路、突破口认真记录下来,并且在平时经常翻阅,将这些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要过分看重某次考试的成绩,因为考试对于孩子只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相对于考试分数,弄清考试中错误的原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