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小刚放学后买了一把玩具枪。妈妈看这个枪挺高级的,便问儿子花了多少钱。小刚说:“50块钱买的,好多同学都买了,真的挺好玩的。”
“就这么一把枪要50块钱?你也真舍得!”听完小刚的话,妈妈生气了,狠狠地批评了小刚。
之前,为了让小刚学会理财、锻炼小刚的自主能力,妈妈曾经在过年时给过小刚500元压岁钱,让他自由支配。这一次,妈妈决定看一下小刚还剩多少钱。谁知道一检查,妈妈更生气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小刚就花掉了100元的零花钱。在妈妈的追问下,小刚说出了零花钱的用途,除去这次买玩具枪的50元,剩下的小刚都用来买零食了。
“每天爷爷都会去接你放学,你怎么会有时间买零食吃?”妈妈继续追问。
“放学时,家长们都在学校对面等着,趁他们不注意,就可以跑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东西。我们几个同学轮流请客,每天都有人出钱买东西,大家一起吃。”小刚坦白道。
其实,生活中像小刚这样不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零花钱、不会合理用钱的孩子还有很多。
通常,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对于花钱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买这买那时,他们也会想买。当他们和大人一起上街时,也一定会要东西。当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们也会相应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而孩子们对待零花钱的态度一般都是兴奋,认为有了钱终于可以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当孩子的物欲得到满足后,他们的胆子也会越来越大,花钱也会更大手大脚。当有限的零花钱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强的物欲时,他们甚至会绞尽脑汁想各种方法从家长手中骗钱。
追究起来,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会计划开支的罪魁祸首还是父母。大部分中国家长活着的第一宗旨都是为了孩子、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生活中,他们总是在说“为了孩子”“不能委屈了孩子”“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他们对待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哪怕他们自己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在花钱方面也一定不会克扣孩子,哪怕他们自己省吃俭用,也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
事实上,普通的工薪家庭要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读书费用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了,如果再让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消费要求无原则地给予满足,一方面会增加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容易激起孩子更高的消费欲望,把他们引入消费的误区。在对待孩子花钱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有原则,要视家庭经济状况把好孩子的消费关。
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乱花钱的现象折射出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盲点——理财教育。父母们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花钱观,帮助孩子戒除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就一定要重视理财教育。
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为了让子女体验节俭的必要和挣钱的艰辛,父母应该本着“宁可小气一点儿”的原则,视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孩子的实际需求,给予孩子适量的零花钱。那些即使囊中羞涩也要和别人攀比,给孩子过多零花钱的溺爱型家长,往往会培养出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知道生活甘苦、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经常给孩子灌输钱是父母辛勤劳动所得的观念,让孩子知道零花钱来之不易,让孩子学会珍惜,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强调:零花钱是用来补充学习和生活之必需的,尽量在需要时用,应该减少花在买吃的、买玩的方面的数额。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给零花钱既是对他们的一种信任,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他们在花钱时,就会更节约,更经得起外界的**。当孩子明白了“幸福不会从天降,不下苦功花不开”的道理后,他们自然能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帮助孩子管好零花钱
对待孩子的零花钱,父母一定要坚持“少则不加,多则不减”的原则。如果孩子的零花钱少了,父母不应该再给;如果孩子的零花钱结余多了,父母也不能让孩子“上交”。许多孩子自控能力很好,他们喜欢将零花钱存起来,对于这部分结余下来的零花钱,父母可以给孩子三种选择:一是交家长保管,二是自己保管好不遗失,三是存银行。此外,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记账的好习惯,方便到月底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钱该花哪些不该花。
培养孩子抗御金钱**的能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经常向孩子强调: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也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让人误入歧途。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讲一些勤俭节约的优秀人物故事以及一些人被金钱腐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去启发孩子。
此外,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城里孩子与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手拉手”活动,让孩子在对比中明白人间疾苦,培养节俭的好习惯。
那些有校办小商店的学校也不能为了利润而忽略对孩子的节约教育,应该主动配合家长教育孩子管好零花钱。
让孩子学会理财,既是让他们学会用钱,也是培养他们的“财商”,能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