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君直谏(1 / 1)

不数日,李元芳休旬在家,向狄仁杰说起近日羽林卫将军沈(悲剧)昌明屡屡借故挑衅,加之千牛卫新进不少年轻卫士,须得**管制,繁琐之事颇为不少。

狄仁杰放下茶盅道:“陛下春秋已高,又正宠信他二人,沈(悲剧)昌明自然也仗势猖狂,不必理会。我只担心,张易之与张昌宗别有他图。”

话音未落,忽见狄春急匆匆进门道:“老爷!张阁老说有要事求见老爷……”

狄仁杰道:“快请进来!”狄春应一声是,跑出门去。片刻张柬之匆匆而入,满脸焦急之色:“怀英兄,大事不妙!”

狄仁杰请他坐下,不等发问,张柬之便道:“今晨皇帝诏宋璟入宫,谁知竟将他打入天牢,下令三日后处斩!”

狄仁杰大吃一惊道:“怎么回事?”

张柬之道:“我得此消息,慌忙打探,才知是张昌宗兄弟作祟!他二人向皇帝献上一图,图中勾画参天楼阁,奢华壮丽,张昌宗说那是‘昭云台’,为自己梦中游历仙境,与神仙相会,醒来之后亲笔所画,若是皇帝依照此图建造,或许真有神仙降临。皇帝早有长生不老之念,竟然鬼迷心窍,当即打算构建‘昭云台’。张易之又推荐宋璟主持修建,皇帝命宋璟入宫,负责选址规划。宋璟当即反对皇帝造台,言商纣王造鹿台而亡国,不可听信谗言,劳民伤财。”

狄仁杰利眸微眯,沉吟不语,张柬之又道:“皇帝自然不喜,张易之和张昌宗从旁挑拨,说宋璟居心不良,有意令太子即位,故不愿皇帝求得长生之道。皇上一直疑忌朝臣暗中谋立太子,张易之借此诬指宋璟,宋璟辩白不得,怒斥二张惑主乱政,欲令朝野不安。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旨将宋璟下狱收监,三日后处斩。”

狄仁杰眉头微蹙道:“朝中难道无人为宋璟求情申辩?”

说到此事,张柬之怒形于色:“若得如此,我也不来求见怀英兄。你可知那张易之如何阴险狠毒?他竟然撺掇皇帝,效法古之酷刑‘汤镬①’,在御书房门前支起大锅,煮开沸水,下令谁为宋璟求情,若不能令皇帝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便要受汤镬之刑!这奸贼罪该万死!”

狄仁杰面色凝重道:“他是存心要害朝中重臣,意图险恶,其心可诛!”

张柬之道:“皇帝圣旨既下,贸然求情,无异枉送性命。朝中大臣,何人有此把握?弟无奈之下,才来请兄长出面。”

狄仁杰点头道:“你放心,我这就去见皇帝。无论如何,宋璟不能死在皇帝手中。”

张柬之抱拳道:“全赖怀英兄了。若兄长仍不能劝阻皇上,我只好率百官以死相谏!”

狄仁杰当即制止道:“不可!若是满朝文武皆为宋璟求情,小小一个凤阁舍人,竟能牵动百官救其性命,反而会令皇帝生疑,怀疑是太子授意如此,且已将群臣收归己用,图谋不轨!”

张柬之恍然大悟,连连抚手:“啊呀,我一时激愤,竟忘了此事!如兄所言,不可如此……事不宜迟,就请怀英兄相救宋璟,切莫令奸贼得逞!”

李元芳道:“卑职与大人同去!”

狄仁杰抬手道:“眼下圣意未明,还是我一人为好,你且在府中等候消息。”言毕与张柬之疾步而出。

李元芳欲要追赶,如燕在旁拦住道:“叔父如此吩咐,自有道理。你若跟随,给有心人拿住把柄,伺机中伤,岂不是遂了他人之愿?”李元芳怔然片刻,仔细一想,这才看向狄仁杰去路,沉沉出了口气。

上阳宫重檐层叠,御书房大门紧闭,唯有门前一口大锅煮水正沸,锅口白烟四散,噗噗之声甚是清晰,就连四周值守的羽林卫也不禁脸色微变,对着那口大锅呆愣。沈(悲剧)昌明站在门口,眼见一众大臣焦急惊惧之色,心中暗暗冷笑,不时望向宫门,狄仁杰只怕不久便到。

果不其然,狄仁杰身穿朝服,自宫门处匆匆而入,众大臣如遇救星,慌忙迎上。沈(悲剧)昌明正待瞧一出好戏,看狄仁杰会否率领百官跪求皇帝,谁知狄公只对众臣摆摆手,示意诸人各自回府,不必留在御书房外。

沈(悲剧)昌明暗暗诧异,心道狄仁杰难道真有把握求得皇帝收回成命?待到回神,狄仁杰已经遣散百官,向内侍道:“烦劳通禀,狄仁杰求见陛下。”

内侍面有难色,犹豫道:“这……阁老,皇上有旨,三日之内不朝不见,阁老请回罢。”

狄仁杰道:“那就请告知皇帝,狄仁杰在此跪候陛下。”说罢径自撩袍跪地,内侍与众侍卫吓得后退三步,纷纷散开,谁也不敢拦在他面前。

内侍慌忙进入御书房禀报,皇帝得知此事,心中便觉不安,思量片刻,吩咐道:“快去扶狄阁老起来,送他回府,就说……朕午后乏困,已睡下了。”

内侍得命而出,一旁张易之问道:“陛下为何不见狄大人?”

武则天摇头道:“狄怀英告假多日,不曾见客,忽然入宫,必是为宋璟而来。朕既然下旨,若为宋璟求情,却不能令朕回心转意者,便受汤镬之刑。君无戏言,朕怕狄怀英劝不得朕,朕迫于无奈,只好降罪于他,故而不予相见。”

一语未毕,内侍匆匆而回,禀报道:“陛下,狄大人不听劝说,如何不肯站起……”

武则天一时踌躇,只得挥手令他退下,朱门开合间,张易之向外看了一眼,心道狄仁杰当真有次把握,宁愿跪候死谏,既是如此,教他尝尝这汤镬之刑,也必不错。

当下打定主意,跪在皇帝身边道:“皇上,狄大人年事已高,不可久跪,但看今日情形,陛下若不召见,他必定不肯起身。不如就请他进来,看他究竟有何话说,否则即便陛下不忍降罪,时候一久,狄阁老也支撑不住,万一真有三长两短……岂是陛下所愿?”

武则天一则实在不忍狄仁杰在外跪等,二则张易之向来难得为这些老臣说话,当下令他站起,点头道:“你说得对。也罢,你到后边等着,朕也想听听,他有何法子,教朕不杀宋璟。”

张易之原想在旁添油加醋,但皇帝如此吩咐,若再多言,恐露马脚,于是含笑答应,走到屏风之后。皇帝命狄仁杰进来,自己走到御案之后,端坐龙椅。

狄仁杰缓缓入内,来到案前请安:“臣狄仁杰参见陛下。”

武则天摆手道:“免礼,赐坐。”左右抬过一椅,放在狄公身后右侧,狄公谢恩道:“臣不敢,多谢陛下。”

皇帝便不多言,屏退左右,向后微倚,微笑道:“怀英,你已多日不曾上朝,为何今日突然进宫?”

狄仁杰执手躬身道:“臣有一事不解,特来请教陛下。”

“哦?”武则天心道他明明是救宋璟,怎的竟说求教于我?冷笑一声:“爱卿博闻强识,竟也有难解之事,须得问朕?”

狄仁杰深然长叹,肃声敛容道:“臣闻陛下,欲造‘昭云台’,却不知此台何用?”

皇帝斜睨狄公:“你不信鬼神之说,何必多问?”

狄公又道:“陛下求长生不老,又有何用?”

皇帝闻言色变:“这……”转而道:“自然是为我大周千秋万代,帝业永祚。”虽如此说,底气却已不足。

狄公长出一口气,凝重之色不减:“陛下乃女中英主,圣明之君,犹有此念,当知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无不如此。而且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必定虚耗国库,百姓生怨。天下岂是一人之天下?民水君舟,陛下早知。何况帝业永祚,岂能只赖明主?太宗皇帝曾道:‘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陛下常以此为警示之言,今何忘却?”

皇帝默然不语,若有所思。

狄公又道:“春秋之时,秦穆公雄才大略,求贤纳士,称霸西戎之后,又与中原诸侯比权量力,功业非轻。然而穆公晚年,妄想死后地下称雄,竟令忠臣良将殉葬己墓,国无祸患,栋梁枉死,秦人哀之,为赋《黄鸟》②。

穆公死后,军无名将,朝无贤臣,若无秦孝公任用商鞅,非但不能统一六国,要求自保也属难能。如今陛下因宋璟直言劝谏而杀之,又要将求情之人烹死,臣恐日后无人敢为陛下进尽忠言,天下良材亦不敢为君效命。倘若陛下耳目所及,皆非属实,纵使真能长生不老,我大周千秋万世,又当如何?”

武则天初时闻言面有惊色,而后渐消,直直看向狄仁杰。狄公直视无惧,又道:“陛下若在国库之中,遗留无数金银财富,虽然衣食足用,终须有尽。陛下若为为子孙后代留下无数贤臣,则万世基业可守,一世英名得全,圣贤之君,何能及此?臣救宋璟,亦救君上,陛下仍不收回成命,臣请先受汤镬之刑!”说着跪倒在地。

殿中静默许久,武则天缓缓站起,走到狄仁杰身旁将他扶起:“怀英……朕明白了,你且起来。”狄公不受搀扶,自行起身,躬身而立,只听皇帝又道:“如此,由你代传旨意,即刻前往天牢赦免宋璟,官复原职,另行嘉赏。昭云台之事……就此作罢。”

张易之在屏风后顿足咬牙,心知这番计谋算是白费了,不但宋璟无恙,从此以后皇帝只怕对他更加重用,真是弄巧成拙!心中越想越怒,张易之紧握竹笛,暗道:“狄仁杰,我与你势不两立!”

听得狄公已经出了御书房,这才缓缓走出,对皇帝含笑抱拳道:“恭喜陛下,任用贤能,如此一来,陛下便可高枕无忧了!”武则天嗯了一声,倚在软榻上闭目养神,朝张易之招了招手,张易之慌忙上去为她揉按肩膀,谦恭之余,看向窗外,眼角隐现怒气。

①汤镬是古代酷刑之一,把人投入沸水中煮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②秦穆公死时,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中有良臣【子车氏】三人,秦人作《黄鸟》哀悼,中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