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果策划分为兵法与剑法,您所侧重的兵法是否经济效益不会很大?
王志纲:是的。很简单,规范化、程序化、易学习、好模仿的技术性操作肯定效益更大,比如广告、房地产代理。但是,我们的定位不同。首先,我们解决了量入为出的财政问题,经济上很轻松;另外,我的人生追求不是做老板。虽然我用市场行为运作我的工作室,但我的兴奋点和责任感不在挣钱上,仍没有摆脱文化情结,因而更热衷于探索思想上的东西。
我们始终认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经常在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我们躲在水帘洞,生意还是不断找上门来,但还是那句老话:“挣钱只是顺带的结果。”我寻求的是智慧的快乐和快乐的智慧,“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更珍惜,通过策划这一独特的视野,站在一个特有的高度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记者:您出书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王志纲:正是为了“教会徒弟,饿瘪师傅”。这几年我们出了几本书,朋友看了很担心,说我们把独门诀窍都给别人讲了,岂不要自己饿死。我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分两个意思理解:一方面,如果真的教会了徒弟,师傅饿死了,那么这个师傅活该!因为他不能进步了,被淘汰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即使教会了徒弟,抢了你原来的饭碗,人家不会在这个层面上来找你了,你肚子瘪了反而可以腾出地方消化新的机会,进行新的探索,你不是解脱了吗?
现在很多报道王志纲的文章仍提到碧桂园,其实碧桂园对我来说只是中学生的作业,但我不仅要读大学,还要做博士论文。虽然说碧桂园发展5年来,是一直按照既定的理论框架在发展和进步,但那已是过去的事情,如果仍沉湎在这中间,是不会有进步的。
记者:“中学毕业”后您又做了些什么?
王志纲:昆明世博会可以说是“大学作业”,是国际级的博览会,也是我们第一次与政府签合同,涉及到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中国对生态、旅游行业的重新认识。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路,简单概括为:以世博会作为一个支点,利用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云南省的旅游业和绿色产业作为超级杠杆,撬动云南省这个蓄势待发的经济板块,使它迅速从一个烟草、矿产大省变成旅游和生态产业的大省。要把云南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我们给云南省形象的定位就是“彩云之南,万绿之宗”。
第二件事是我们正在做的“博士论文”,探索数字化生存、网络时代的奥秘,研究策划行业与IT行业的嫁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所以有时候看到这个行业中一些人热衷于争虚名,蝇营狗苟,就像是看小孩玩游戏,只觉得好笑。
记者:社会上对您也有不同议论,您是怎么看的?
王志纲: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江湖上有人捧你、骂你、挂靠你,很多都是为了借你的光,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一些不实之词有时我也感到很气愤,但随后是释然。我一不小心成了王屋山,以致有人觉得非把你搬开,才能出头,这真是抬举了我。我的对策是,既不学杨志,碰到一个无赖挑逗,图一时痛快,一刀劈了他为此充军两年;也不学韩信忍**之辱。我们埋头做自己的事,只要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别想打倒你。重要的是要有自我超越的能力。我们经常考虑的是,如何让中国知识分子别掉价,自尊、自立、自强,提高知识的尊严。要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让知识获取其应有的价值。现在很多文化人下海是很可怜的,找到老板下面一个部门的人,除了给回扣,还要陪他们吃喝嫖赌。知识分子下海的尴尬经历犹如一本当代的《好兵帅克》,所以责任感迫使我们必须做出实例。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