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记者在报上总结了四个王志纲,可能你们今天看到的是第五个王志纲。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的,学的是经济学。到现在,弹指一挥18年,经历了几次职业转换。2000年5月,王志纲在海峡首届网络项目招商会上接受记者采访。
五个王志纲
第一个王志纲是学者,在广东省社科院做了三年经济学研究,发表了一些论文,奠定了一个比较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其中有些论文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中国传统的理论研究单位多是脱离实际的、坐而论道式的研究方式,使我常常感到这地方不宜久留。但这种地方有个好处,能锻炼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把握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年后,我准备放弃学者身份,有很多朋友拉我去深圳经商,我也曾考虑出国,为此我参加了出国培训班,有出去的机会。但经过筛选后,我确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生活方式。要想有点作为,必须解读中国,读透中国这本大书,我才有可能参与市场经济的博弈。最后我选择了新华社记者这个职业,这是第二个王志纲。
在新华社10年(1984-1994年),我几乎跑遍了中国,采访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首脑以及基层的三教九流,目睹了从蝌蚪到青蛙的企业发展历程,经历了经济的潮起潮落,领悟了千般人生,所以对现在的中国有点发言权。到1994年,当我完成了第三部著作即《中国走势采访录》之后,我觉得应离开新闻界了。新闻记者虽是个很好的职业,但它只是过渡性职业,如果以新闻记者为终身职业,也许是个悲剧。因为,我判断中国新闻记者“铁马金戈”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几年将不会有大的作为。1984~1994年,我经历了中国风云变幻的时期,包括小平同志的第一、第二次南方讲话,我认为自此之后会是很平淡的一个时期。如果记者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一种事业,那么我觉得够了。加之感到体制的约束已经限制了我的发展,最后干脆选择“下海”。
我一介书生,在商海中能干什么?有什么资源?用什么和市场进行交换?那时IT行业可没这么兴旺,没有网络经济,更谈不上网站。那时的老板多半文化不高也看不起文化人。在他们心目中,知识分子不就是写字的嘛。干什么呢?当时在广东省学工科的可以做“星期六工程师”,就是星期六到企业去解决技术问题,老板把你的脑袋掏空后,给你几百元津贴,你就高兴得不得了。但我下海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我必须改变这种现实,我必须自己创造市场。由此,我给自己的定位有三项:第一是独立制片人。那一段时间我曾主持拍摄了几部大型专题片——《大潮涌珠江》、《北方的躁动》、《南方的河》、《跨世纪的冲刺》和《老板你好嘢》,而且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错,我可以通过制片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这可以算是第三个王志纲——电视人。但这还不够,要提高生存质量,必须有经济效益,独立策划人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也就是向老板宣布:知识、智慧是有价的。这还不够,我的人生定位不单单是为了钱,我还有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结,所以我给自己的第三个定位是自由撰稿人,我希望自己还能继续笔墨生涯。
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弱点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讲起来是一套套的,就是不懂如何操练,这也是很多老板看不起文化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大跨度、大主题的调研,整合各路人马拍片,客串为老板们出谋划策,这些“天上飞”、“地上爬”、“水里游”的各种磨炼,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第四个王志纲——策划人,从1994年下半年,我以独立策划人的身份从事策划;1995年初创办王志纲工作室;1996年中移师深圳市开始正规化公司运作;1999年涉足IT行业,现在已形成策划实战与商业思想库建设两个业务重心。策划中心在广州,有十七八个人,有博士、硕士,专门从事房地产、区域和企业策划,已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另一个中心,网络和商业思想库,两者并重放在深圳市,它是个研究中心,是个战略中心,现在它并不挣钱,但要完成作为商业思想库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期间我们也尝试着办了两个网站,一个是中国智网,另一个在中国智网的基础上,作为餐桌上第一道有特色的菜,就是王志纲工作室网站。这也许是第五个王志纲——冲浪者,也就是进入网络世界的王志纲。我到这里面来有外行的感觉,是来学习的,这是真心话!
厚积薄发
总结这五个王志纲使我感到:人生知识财富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每一次转型不是对前一次的废弃,而是以它为基础再上一个台阶。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时代,最急需的是复合型人才。很多人,不是不努力、不聪明,但不成功,原因是什么?始终在低层次转换,学的和做的许多事互相没有关联,深入不下去,功力不够是个原因。中国有句话叫做“厚积薄发”,就是指有了扎实的功底才能实现裂变效应。
1994年下海,我靠房地产策划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中国房地产正处于转型时期,早期的房地产炒作已经结束,特别在朱镕基总理宣布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后,很多楼盘死火,老板们束手无策,我觉得机会来了。通过救活一个1800亩地的死火楼盘,我导入了一套全新思维,在人们都认为不可能情况下,使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证明了“市场不是等来的,也不一定是找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句话对网络经济同样适用,当所有的人对形势都不看好的时候,都在等、靠、望时,也许对有远见的人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经济转型期间,我们这些原本不是经商的人,却扮演了经济人物的角色。但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并非利润最大化,我们既是公司又不是公司:首先是公司,必须要挣钱,要有效益;另一半不是公司,我们致力于创建中国特色的商业思想库。我们网站的理念是“创新天地、整合平台”,创新是我们每天考虑的,怎么创新、超越。整合,就是建立一个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