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保护神——圣马可大教堂(1 / 1)

圣马可大教堂位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曾经是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教堂之一。这座教堂是威尼斯建筑的经典,内部陈列着丰富的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威尼斯的象征,威尼斯人的信仰、荣耀、富足、骄傲,都凝聚在这座大教堂上。

圣马可是福音书的作者,一次,他在传教途中突遇暴雨,被迫停留在了威尼斯的一座小岛上。他在岛上梦见了一位天使,天使告诉他这里就是他长眠的地方。后来圣马可去世,被葬在了亚历山大,但是两位威尼斯商人偷偷把他的尸体运到了威尼斯,天使的预言实现了。威尼斯人将圣马可安葬在了威尼斯,并把他看作是威尼斯的保护神。829年,也就是安葬圣马可的第二年,威尼斯人在圣马可陵墓之上开始修建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修建了很多年,976年的一场大火将之前的成果全部烧毁。1043年,总督下令重新修建,1071年主体建筑大体完工,1094年正式完工。圣马可教堂位于威尼斯市中心,威尼斯人的重要典礼几乎都会在这里举行,无论是总督授职,还是十字军出征。当时有个传统,每个返回威尼斯的商人,都要向圣马可教堂进献一件礼物,所以里面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

不同建筑风格的掺杂是圣马可教堂的一大特色,圆屋顶和正面装饰是拜占庭式的,带尖的拱门是哥特式的,教堂的十字形结构设计是希腊式的,栏杆的装饰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融为一体,反映了当时的威尼斯作为商贸中心,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

历史上威尼斯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紧密,无论是政治上,还是贸易上,尤其是在13—15世纪那段时期。受其影响,当时的威尼斯建筑中经常会出现拜占庭风格的设计,圣马可教堂也不例外。据说,圣马可教堂便是参照君士坦丁堡十二使徒教堂修建的,后者后来被损毁,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圣马可教堂的主要用料是砖,但是后来人们在外面砌上了大理石,原先的砖墙便看不到了。当初教堂立面上的装饰也随着一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立面装饰。如今,教堂正面有大片的马赛克镶嵌画,是13世纪工匠完成的,其中一部分描绘了当年威尼斯商人把圣马可的遗体偷回威尼斯的故事。立面的饰物很多,除了镶嵌画还有雕塑、圆柱等,更是不乏从各地搜罗来的宝贝。这些宝贝中有两个5世纪造的雕花塔柱,还有一块古希腊圆柱的残迹,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法令便是在这根圆柱下宣读。教堂上的哥特式檐板是用大理石造的,富丽又精巧,是在14世纪造的。

圣马可教堂有5个入口,五扇大门中有一扇是青铜制成的,产自外地,另外四扇则是威尼斯工匠于1300年制作的。这些大门十分高大,且带有精美浮雕。这些大理石制的浮雕都是当时从拜占庭运来的,浮雕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单纯的动植物图案,也有捕猎、打鱼的生产场面,还有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在5个入口中的主入口上方,有一座马拉战车的青铜塑像,其中的四匹奔马姿势潇洒,让人过目不忘。这座塑像产自3世纪的希腊,后来被运到了威尼斯,4世纪的时候又被运到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塑像成了战利品,重新回到了威尼斯,并被安置到了圣马可教堂主入口上方。

教堂内部的装饰让每一个进去的人都感到惊叹,尤其是巨幅的镶嵌画。威尼斯人喜欢镶嵌画这种装饰,所以匠人们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为教堂内部装饰了丰富的镶嵌画,无论是圆顶还是拱门,到处都有。有人统计过,圣马可教堂内的镶嵌画总面积可达4000平方米。起初威尼斯的匠人不擅长这门艺术,所以很多镶嵌画都是出自拜占庭匠人之手。

教堂中祭坛和中堂被大理石墙隔开,墙上有镀银的耶稣受难青铜十字架。

祭坛上的“金坛屏”是整个圣马可教堂中最珍贵、最有名的圣物。它的制作工艺类似于中国的景泰蓝,是当时拜占庭工艺大师的经典作品。金坛屏中央是耶稣像,耶稣神情肃穆,十分庄严,周围的圆框中有帝王和圣徒的肖像,整个金坛屏使用了大量黄金,镶嵌了绿宝石、蓝宝石、红宝石共计约1930颗,金光璀璨,精美绝伦。

圣马可教堂连同门前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钟楼、公爵府、行政官邸大楼、圣马可图书馆等,一起组成了一个精美的中世纪建筑群,作为威尼斯的中心和代表,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每年前来参观的人数不胜数。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是一种起源于法国12世纪下半叶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并且主要是天主教堂常采用这种建筑风格,后来慢慢地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尖顶高高耸立,并且窗户上有大幅斑斓的玻璃画,我们所知道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俄罗斯圣母大教堂都是这一风格的建筑。这时的教堂不但是一座宗教意味浓厚的建筑,而且也开始成为人们在城市中聚集的重要场所,并且成为剧院、市场等供民众使用的地方。在宗教节日里,教堂会成为最为热闹的聚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