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1 / 1)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宅邸,后来赐给清末重臣恭亲王奕?,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从清乾隆到宣统七代皇帝的统治,见证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评价:“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珅开始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后来嘉庆登基,将和珅革职抄家,“赐令自尽”,宅子则赐予了弟弟庆僖亲王永璘。咸丰元年,咸丰皇帝遵照道光帝遗旨,封其异母弟奕?为恭亲王,同年将这座府邸赏赐给他居住。恭亲王奕?则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由此沿用至今。

恭王府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而且占据着北京城绝佳的位置。史书上曾描述它为“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故宫一脉是土龙,后海与北海一线是水龙,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与北海的连接线上。恭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由南向北,府邸在前,花园在后。

府邸有一条严格的轴线贯穿,并由多个四合院落组成。建筑占地3万多平方米,都是亲王府的最高规制。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东路的主要建筑是多福轩和乐道堂,西路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府邸的中路轴线有两进宫门,南面的是一宫门,也是王府的大门,三开间,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北面是二宫门,五开间。进入二宫门向北就是中路正殿,名为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只有在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时才会打开。银安殿原来有东西配殿,但因为不慎失火,东西配殿和正殿都已被焚毁,现在的银安殿是后来复建的。银安殿北面是嘉乐堂,是和珅时期之建筑。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里面供奉着祖先、诸神等牌位。银安殿和嘉乐堂屋顶都采用绿色琉璃瓦,是一种威严的象征,体现了亲王身份。

处在东路南面的是多福轩,是奕?会客的地方,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很好。多福轩北面是乐道堂,是奕?生活起居的地方。

西路南面是葆光室,正厅五开间,两旁各有耳房三间,配房五间。由葆光室向北穿过天象庭院是锡晋斋,两边也有东西配房各五间。锡晋斋高大气派,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据说,这是和珅仿照紫禁城中的宁寿宫的式样修建的,属于逾制,和珅被赐死有“二十大罪”,这便是其中之一。

在整个府邸的最北面,也就是府邸的最深处,横着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东西长达156米,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整个府邸北面,也就是恭王府的另一部分——恭王府花园,名为萃锦园。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正门坐落在花园的中轴线上,名为西洋门,是一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门内左右有青石假山。正对着门耸立的是独乐峰,是一座长型太湖石,后面则是一座蝙蝠形水池,称蝠池,“蝠”字通“福”,具有美好的意义。蝠池向北有一座五开间的正厅,是安善堂,有东西配房各三间。安善堂后面有一座假山,由众多太湖石形成,山下有洞,叫秘云洞,著名的“福”字碑就在这个洞里。据说,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在六十大寿之前突然身患重病,康熙帝就亲手写了这个暗含“子、才、多、田、寿”五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福”字,在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献上,孝庄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又因为康熙皇帝极少题字,所以这个“福”字碑极其珍贵,被称为“天下第一福”。传说乾隆时期,和珅将这“福”字碑偷偷移至府内作为镇宅之宝。假山上则是名为邀月台的三间敞厅。中路最后有正厅五间,因为形状像蝙蝠的两翼,所以叫作“蝠厅”。

花园东路最主要的建筑是大戏楼。大戏楼正厅内装饰着枝繁叶茂的藤萝,使人有一种在藤萝架下观戏的感觉。

西路最南面有一段20多米的城墙,其门称榆关。榆关内有三间敞厅,名为秋水山房。秋水山房东面的假山上有一座名为妙香亭的方亭,秋水山房西侧有三间房屋,名为益智斋。在榆关正北有一座巨大的方形水池,占据着花园西部的大部分面积,池中心有观鱼台。池北有五开间卷房,名曰“澄怀撷秀”。

恭王府的府邸富丽堂皇,花园幽深秀丽,民间有传闻说《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就是根据恭王府而写的,但是真实性还有待考证。